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重庆无轨电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庆无轨电车
Remove ads

重庆无轨电车是曾在重庆市城区营运的无轨电车公共电车网络,其首条路线正式开通于1956年,全盛时期共有5条路线,总长约47.5千米,在1980年代前后曾是重庆市区的交通主干。2003年4月4日,重庆市政府决定在拆除渝中区长江路上的电车接触网后停运所有电车,路线改由CNG汽车承运。次年5月23日,随着405路配属的电车车底退出运行,无轨电车正式在重庆退出营运,累计运行48年有余。

事实速览 运行, 位置 ...
Remove ads

线网

1946年初,《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计划在市区建3条电车线,市政府起草了《重庆电车公司计划》草案,成立了电车筹备机构。但因内战经费短缺,筹备机构随之撤销。[2]

1952年5月,根据西南军政委员会提出的发展方针,重庆市政府考察天津、上海等地系统,决定在一五计划期间修建无轨电车。9月,重庆电车公司筹备处成立。次年,市政府出资修建第一条上清寺—小什字的无轨电车路线,长5.2公里,变电站设在神仙洞街108号。1955年12月24日,1路电车开始试营运,次年元旦开始正式营运,之后改为经临江门朝天门,不再进入解放碑。[2][3]

1956年12月,重庆市人大决定由市民集资修建两路口—杨家坪的电车路线,次年4月动工,并于1958年7月1日建成通车,为两路口到杨家坪的2路电车。[2]

1960 年2月,重庆市人委政协决定从群众集资修建大坪双碑、袁家岗—九宫庙两条电车路线,但集资完成后路线计划发生缩减。1962年2月4日,大坪—石桥铺段建成,开行解放碑经两路口(与1路电车共线)、大坪(与3路电车共线)至石桥铺的2路电车。1963年4月,石桥铺变电站建成。同年底,路线延伸到沙坪坝。1965年5月1日,石桥铺—杨家坪段建成,开行杨家坪经石桥铺至沙坪坝(与2路电车共线)的4路电车。同年,上清寺—观音桥段工程开工,原计划紧跟嘉陵江大桥建成,但次年即遇文化大革命爆发,期间工程进展缓慢。[2]1974年8月1日,线网最后一段完成,开行观音桥经上清寺至解放碑(与1、2路电车共线)的5路电车。[3]同年7月,观音桥变电站启用。1977年,分别在两路口国际村和小龙坎黄桷湾又增建变电站。[2]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坪—杨家坪段(属于3路电车)在1968年至1970年6月停驶达两年之久。[2]1985年,随着市巴士公司分拆,重庆无轨电车所属的电车行车总站改制为公共电车公司,次年改为直隶市公用事业局的独立法人,并获分配4字头路线号,1至5路电车随之改为401至405路。[4]1990年代初,因城市建设,404路的起讫站位置进行了调整。

更多信息 路线号, 起讫站 ...
Remove ads

营运

1路电车通车时,票价为0.02至0.10元人民币。1957年2月6日,最高票价降低至0.08元。3、2、4路电车通车时,全程票价分别为0.16元、0.30元、0.20元。1966年3月1日,调整分级,并调降远郊公里运价,最高票价降低到0.28元。由于票价低廉,电车运输长期亏损。[8]1986年,票价进行微调,改为0.05元进制。1988年8月,适逢价格闯关,重庆巴士票价改为0.10元进制,单位里程运价不变。1990年8月1日,起步价调增到0.20元,每公里运价统一调增到0.04元。1993年1月1日,起步价上涨到0.30元,每公里运价上涨到0.06元。1996年3月7日,起步价与票价进制再次上调到0.50元。1997年,中级车(空调巴士)投入使用,起步价为1.50元,次年开始有空调电车投用。2001年3月1日,电车迎来停运前最后一次价格调整,普通车(非空调)起步价来到1.00元。[9]

电车路线亦接收重庆巴士月票,同时也发售各自的定线月票。电车开通时,甲种月票(记名、非节假日)售价5元。1964 年开始,月票种类简化,取消不记名月票,并进行了两轮降价,市区、市郊月票价格分别来到2元、5元。1984年2月,市区、市郊月票价格分别上涨到3.5元、8元,但差额由职工所在单位承担。[8]1990年,面向短期居留人员,重新开始发行票价稍贵的不记名月票。经过多轮价格上涨,月票价格在1992年来到15元、28元。2001年,再次涨价到25元、35元。2003年,无轨电车关停前夕,纸质月票开始退出市场,逐步改为使用IC卡,月票政策也改为40元90次。[9]如今,宜居畅通卡只有面向学生等人群的优惠计次月票尚在发行。

电车在运行中曾多次引发人身事故,如曾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廖克力就在1995年因为电车电杆砸中变压器导致残疾。[10]

更多信息 车型, 生产厂家 ...
Remove ads

停运

2002年9月12日,重庆市政府决定拆除渝中区长江路上的电车接触网,以期改善市容。长江路上的基础设施撤除后,其承载的402路、403路电车也将停运。2003年4月4日,考虑到藉长江路连接修理厂的401路、405路电车无法长期依赖拖车进行维护,加之405路在渝澳大桥建成后仍需在已改为单向通行的嘉陵江大桥上长期逆行、余下唯一的404路也将不再具备运行的经济性等因素,重庆决定全部拆除无轨电车。同年8月6日,市交通委员会同意出售拆除的线材等设施及余下的电车。[1][3]8月10日,402路、403路在收班后退役电车,改用CNG汽车,长江路上的基础设施随即开始拆除。[6]2004年2月,404路完成“电改汽”。5月22日、23日,401、405路分别最后一次由电车运行,宣告无轨电车在重庆的营运终结。[5]7月9日,最后一段接触网在七星岗—解放碑区间被拆除。2005年1月14日,公共电车公司宣布将余下电杆的物权全部转交市路灯管理处。[3]

由于最后一批车底在2002年方才交付,退役时年份尚新,其中有32辆非空调电车在2004年被出售给太原巴士,配属103路,直至2014年前后。[11]

现状

401路与405路的路线有大段共线,其客流走廊也与如今的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重合。401路在2004年“电改汽”后延伸至金源世纪广场,405路则改变下行路线,不再在嘉陵江大桥上逆行。2013年,随公共电车公司划入新成立的西部巴士公司,并因朝天门广场改造缩短至信义街。[12]次年,即因区域化经营改革转交两江巴士公司经营。2014年8月16日,405路被合并入两江巴士公司的601路。[13]2016年,401路再次由于渝中区城市更新工程缩短到小什字。2017年,405路号重新被西部巴士公司启用,但与原线已没有关联。[14]

2011年1号线开通后,路线高度重合的402路面临竞争压力。2017年3月22日,路线从解放碑缩短至大坪。[15]次年3月10日,402路撤销。[16]

403路完成“电改汽”后,随着2003年10月杨家坪环道建成,延伸至滩子口广厦城。[3]尽管与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和2023年开通的18号线走向重合,该线至今仍在运行。类似地,虽然404路在石桥铺—沙坪坝段与1号线有一定重合,其路线仍长期保持稳定。2019年12月6日,404路被指定为骨干巴士路线,路号更换为28路,原路号悬空至今。[17]

更多信息 编号, 路线及营运时间 ...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