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拉伯人
閃米特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有三种方式可以判断一个人多大程度上是阿拉伯人。
- 政治上:生活在阿拉伯国家,也就是这个国家是阿拉伯联盟(جامعة الدول العربية)或者阿拉伯世界(العالم العربي)的成员。4亿多人符合这个定义。
- 语言上:母语是阿拉伯语。3亿多人符合这个定义。
- 遗传上:祖先曾经生活在阿拉伯半岛,即古兰经上的定义。
对于上述因素考虑的重要程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认为自己是阿拉伯人的人们,是考虑到政治和语言的因素,但是也有人虽然满足上面的两条,但是基于基因的考虑而认为自己不是阿拉伯人。
Remove ads
名称
中古时期,人们惯称伊斯兰世界为“萨拉森”,意即东方人,等到伊斯兰教兴起后,又从十字军口中转变为指称伊斯兰教信徒。

在伊斯兰教中所谓的蒙昧时代,只有阿拉比亚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被称为阿拉伯人。大扩张之后倭马亚王朝建立,只有源出阿拉伯半岛、血统纯正的人才有资格自称阿拉伯人,拥有高贵的身份;而到了阿拔斯王朝,文明的融合进一步加强。阿拉伯人这个概念,逐渐包括了帝国属下所有使用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的各族人民。以上是简便的说法,民族的斗争与融合要复杂得多。很多人可以承受异族的统治,甚至皈依他们的宗教(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避税),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语言。直到阿拔斯王朝的末期,阿拉伯语才成为整个帝国的通用语言。
和犹太人一样,同属闪族的分支。根据伊斯兰传统的说法,阿拉伯人的祖先是易斯马仪(以实玛利),而易斯马仪则是易斯哈格(以撒)的同父异母兄弟,是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的长子。因此,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同是兄弟,这一对兄弟的纷争已经有一千四百余年了。
今日,阿拉伯人口数量众多,且与犹太人的纷争不断。
Remove ads
宗教经典对阿拉伯人(游牧人)的描述
- 在公元前2000,许多说闪语的部落从北部到达现代称为也门和西亚丁的地区,在此定居,后来形成了哈萨玛非(创世记10:26)等王国。
- 创世纪10称许多南阿拉伯的人民为古实(10:6)和约坍(10:25)的后裔。
- 一系列主要来自北阿拉伯的部落,被列为亚伯拉罕(易卜拉欣)从基土拉和夏甲所生的后裔。(创世记25:1至18)
- 在以扫的后裔中,创世纪36也提到一些阿拉伯种族。
- 在雅各(叶尔弧白)时代,亚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后裔中,有米甸的以实玛利(易司马仪)人,他们从事旅商队的生意。(创世记37:25,36)
- 所罗门(素莱曼)王与外邦有广泛贸易关系,他在红海的港口以旬迦别在贸易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列王纪上9:26至28)
- 示巴女王来见所罗门(素莱曼)。(列王纪上10:1至13)
- 阿拉伯诸王带金银给所罗门(素莱曼)。(历代志下9:14;列王纪上10:15〕
- 在公元前9世纪,阿拉伯人送犹大的约沙法公绵羊七千七百只、公山羊七千七百只。(历代志下17:11)
- 非利士人和靠近古实的阿拉伯人攻击继承约沙法的约兰。他们上来攻击犹大、侵入境内、掳掠了王宫里所有的财货、和他的妻子、儿女.除了他小儿子约哈斯〔又名亚哈谢〕之外、没有留下一个儿子。(历代志下21:16,17)
- 耶路撒冷的居民立约兰的小儿子亚哈谢接续他作王.因为跟随阿拉伯人来攻营的军兵曾杀了亚哈谢的众兄长。(历代志下22:1)
- 在8世纪,亚撒利雅收回以拉他、仍归犹大.又重新修理。(列王纪下14:22)
- 在希西家时代,阿拉伯北部的游牧民族是以色列人所知的。(以赛亚书13:20;21:13)
- 在约西亚时代,阿拉伯人在旷野埋伏(经商)。(耶利米书3:2)
- 在犹大国末了的日子里,阿拉伯人经商的角色愈加显著。(耶利米书25:23,24;以西结书27)
- 阿拉伯人基善设法阻挠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尼希米记2:19;6:1)
- 保罗归主之后往阿拉伯去。(加拉太书1:17)
- 夏甲二字是指着阿拉伯的西乃山。(加拉太书4:25)这是指西乃半岛亚喀巴湾对岸东面邻近的地区。
- 游牧人中有人托故来向穆罕默德请假,他们中不信道者,将遭受痛苦的刑罚。(古兰经9:90)
- 游牧的阿拉伯人是更加不信的,是更加伪信的,是更不能明白真主降示穆罕默德的法度的。(古兰经9:97)
- 麦地那人和他们四周的游牧的阿拉伯人,不该逗留在后方,而不随穆罕默德出征;不该只顾自己的安逸,而不与穆罕默德共患难。(古兰经9:120)
- 不信道者以为同盟军还没有撤退,如果同盟军卷土重来,他们将希望自己在沙漠中的游牧的阿拉伯人中间。(古兰经33:20)
- 留在后方的游牧人们将说:“我们要照料我们的家产和家属,所以请你为我们求饶。”他们说的不是心里话。(古兰经48:11)
- 穆罕默德对逗留在后方的游牧人说:“你们将被召去讨伐一群剽悍的民众,或他们归顺。如果你们服从命令,真主就以优美的报酬赏赐你们;如果你们还像以前那样规避,他就使你们受痛苦的刑罚。”(古兰经48:16)
- 游牧人们曾说:“我们已经信道了。”他们没有信道。虽然他们已归顺了,但正信还没有入他们的心。(古兰经49:14)
Remove ads
认同
阿拉伯身份由多重因素塑造,如血统渊源、历史进程、语言体系、习俗规范及文化传统等[15]。其演变轨迹贯穿历史上帝国兴衰、殖民统治与政治动荡的整个历程。阿拉伯社群历经挑战,但仍凭借共同的文化维系着身份认同[16]。当今,阿拉伯认同在复杂政治、社会与经济环境中持续演化,历经挑战,但作为阿拉伯世界历史文化肌理的核心元素,为全球阿拉伯社群所传承与颂扬[17]。
阿拉伯人的身份认同独立于宗教认同。如今大多数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也有少数群体信奉其他宗教,主要为基督宗教,亦有德鲁兹教徒和巴哈伊信徒[18][19],在伊斯兰教传播之前,也存在过阿拉伯基督教王国及阿拉伯犹太部落。在阿拉伯世界的传统认知中,父系血统是判定民族归属及部落身份的核心依据[20]。
Remove ads
部落世系


阿拉伯部落广泛分布于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黎凡特、埃及、马格里布、苏丹地区及非洲之角[21][16][22]。
黎凡特地区的阿拉伯部落传统上分为盖斯与也门部落。盖斯与也门部落的分野可追溯至前伊斯兰时期,是基于当时的旧有部落形成的,包括巴努卡尔布、金达、伽珊尼德及拉赫姆等。盖斯部落主要包括巴努基拉卜、泰伊、巴努哈尼法等。也门部落主要由巴努哈希姆、巴努马赫祖姆、巴努倭马亚等组成。
美索不达米亚与伊朗亦有诸多土著阿拉伯部落,其历史可追溯至7世纪伊斯兰征服波斯之前[23]。最大的伊朗阿拉伯群体是胡齐斯坦阿拉伯人,含巴努卡卜、巴尼图鲁夫及穆沙沙部落。其他的较小群体有法尔斯的卡姆塞游牧民及呼罗珊阿拉伯人。
在马格里布地区,历经数世纪的移民,巴努希拉尔、巴努苏莱姆、马基勒等部落都定居在了马格里布。巴努希拉尔部落在埃及驻留近百年,之后迁至利比亚、突尼斯与阿尔及利亚,又经百年移居到摩洛哥[24]。
根据阿拉伯传统,各支部落按象征力量、丰饶、胜利与荣誉的“阿拉伯头骨”(جماجم العرب)划分为不同支系[25][26][27][28][29]。多数阿拉伯部落源出以下几大世系[27]:
Remove ads
宗教
阿拉伯基督徒组成了近东阿拉伯地区总人口的6%。在黎巴嫩,基督徒比例高达40%;在叙利亚,基督徒组成了总人口的16%。在以色列建国前,巴勒斯坦的基督徒估计高达25%,但现在只有4%,这很大程度上缘于自1948年以来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的持续战争和动乱。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基督徒分别占8%与1%;在以色列国中,阿拉伯基督徒占2%。基督徒组成了约旦总人口的6%。大多数的移民至南美和北美的阿拉伯人是基督徒。许多澳大利亚的阿拉伯基督徒来自黎巴嫩、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除跟犹太人有共同祖先的巴勒斯坦基督徒外,阿拉伯基督徒所包括的范围向来有所争议,因为埃及的科普特人、伊拉克的亚述人和叙利亚的阿拉姆人后裔虽然也使用阿拉伯语,但并不认为自身属于阿拉伯人,而黎巴嫩的马龙派教徒则另有认同(自认迦南人、腓尼基人之后)。通常阿拉伯基督徒多指生活在阿拉伯语地区的各个基督徒群体。
遗传学
阿拉伯人在遗传学上具有多样性,这是阿拉伯人经由军事扩张,与西亚、北非原住民发生融合的结果[37][38]。在北非,来自阿拉伯半岛的遗传祖先成分的频率自西向东呈现出递增趋势,在非洲东北部也有类似规律,沿尼罗河谷经苏丹和南苏丹向南延伸,当地群体与阿拉伯半岛的遗传亲缘性随纬度降低而减弱[39],遗传渐变群可追溯至阿拉伯人移民马格里布的时期[39]。遗传研究表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与犹太人有着共同的遗传祖先,且亲缘关系密切[40][41][42][43][44][45][46][47]。随着伊斯兰教传播,当地人群在后世与其他宗教、语言文化相近的群体不断融合,产生许多地理距离遥远,却在遗传学上较为相似的群体,例如约旦人、摩洛哥人、也门人之间,在遗传学上有趋同特点[48]。
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阿拉伯半岛原住民是非洲起源迁徙事件之后首批形成的欧亚人群,但尽管有着同欧洲混合的遗传学迹象,他们与现代欧亚人群遗传距离仍较远[49]。古DNA分析证实,纳图夫人与其他古代及现代中东人群乃至更广泛的欧亚大陆西部的元群体(如欧洲人和中南亚人)之间存在有遗传关联[50]。一项2021年的研究发现,部分现代阿拉伯群体(如沙特阿拉伯人和也门人)的主要祖先成分源于当地的纳图夫狩猎采集者,而黎凡特地区的现代阿拉伯群体则有着相对更多的新石器时代安纳托利亚成分。现代阿拉伯人还存在有新石器时代伊朗的遗传成分,可追溯至青铜时代的人口迁徙[51]。纳图夫人群还与旧石器时代的塔福拉尔特人样本存在祖先关联,塔福拉尔特人创造了马格里布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伊比利亚-毛鲁西亚文化[52]。
2018年一项研究发现,半岛阿拉伯人在遗传学上呈现两个独立聚类:第一阿拉伯半岛聚类,含沙特人、科威特人及也门人;第二阿拉伯半岛聚类,含阿曼人、阿联酋人及巴林人。整体上,阿拉伯人群可划分为四个遗传层级:马格里布阿拉伯人(阿尔及利亚人、摩洛哥人、突尼斯人及利比亚人)与第一阿拉伯半岛聚类构成一个层级;黎凡特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黎巴嫩人、叙利亚人及约旦人)、埃及人、伊拉克人及摩洛哥犹太人构成一个层级;东北非-岛屿群体,即苏丹人与科摩罗人构成一个层级;海湾阿拉伯群体,即第二阿拉伯半岛聚类构成一个层级。该研究证实了阿拉伯人(尤其是阿拉伯半岛人群)存在显著的遗传异质性[37]。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