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陈寿

中国古代历史学者 (233-297)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现四川省南充市)人,蜀汉西晋时期的历史学者。年轻时好学,曾师事于同郡的谯周,在蜀汉曾任观阁令史,屡被谴黜。蜀汉亡国后则仕于西晋,当时晋国司空张华爱其才,便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补阳平令。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当时夏侯湛也著有《魏书》,见陈寿所作的《三国志》的魏书部分,便销毁自己的著作。

事实速览 陈寿, 姓 ...

著有《蜀相诸葛亮集》、《三国志》六十五篇、《古国志》五十篇、《益部耆旧传》十篇,余文章传于世。

Remove ads

生平

陈寿少时勤学,曾拜谯周为师,当时同侪将陈寿、李密比喻为子游子夏文立比喻为颜回罗宪比喻为子贡。他研读《尚书》、《春秋》、《汉书》、《史记》等史书。后来担任蜀汉的观阁令史,因不愿曲附权宦黄皓,所以屡遭谴黜。

公元263年蜀汉为曹魏所亡,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在罗宪的推荐下[1],晋之司空张华十分赏识陈寿的才华,举其为孝廉,被委派为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在此期间,陈寿编撰了《蜀相诸葛亮集》上奏朝廷,因此而获授著作郎之职,领本郡中正。陈寿之后致力于编写的历史,遂成《三国志》,共六十五篇,在当时即为人称颂;但议论者亦批评陈寿在《三国志》中不为丁仪丁暠立传,以及因陈寿父亲被马谡获罪连坐而在书中贬损诸葛亮父子之语。

张华曾经打算举荐陈寿为中书郎,由于荀勗妒忌张华而连带厌恶陈寿(一说是荀勗对陈寿写的《三国志》不满意)[2],暗示吏部改任陈寿为长广太守,陈寿以母亲年老为由而推辞。杜预出镇荆州前,再向晋武帝司马炎推荐陈寿,因此陈寿被授任御史治书。

陈寿在母亲死后,按其遗言把她安葬在洛阳,反因不把母亲归葬回乡而遭议论贬职。谯周过去曾对陈寿说过:“你必然会以才学成名,不过也一定会受到诋毁挫折,这却并非什么不幸的事情。你最好还是多加谨慎吧。”结果陈寿两次受到贬职的折辱,就如谯周当初的预言一样。于是,陈寿虽然在数年后再被起用为太子中庶子,却没有前往应职。[3]

王崇寿良李密、陈寿、李骧杜烈一同入京都洛阳,被称为是梁、益二州有代表性的俊杰。寿良、李密、陈寿、李骧、杜烈五人虽然交情甚好但最终都疏远陌生了,后陈寿、寿良和李骧互相诬蔑攻击,因此李骧被有识之士批评,三人都被李密亦公允地评价得失并且严厉批评。只有王崇一人凭着宽厚和顺的性格,不分彼此,对待五人一视同仁,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4]

陈寿曾撰《益部耆旧传》十篇。文立向朝廷呈献此书,受到司马炎嘉奖。[5]元康七年(297年)陈寿病逝,享年六十五岁。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𫖳上书给晋惠帝,称赞陈寿的《三国志》一书“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而请求派人采录,令陈寿的《三国志》因此得而流传于世。陈寿另撰《古国志》五十篇。

Remove ads

亲属

侄子

  • 陈符,字长信,有文才,入晋后接替陈寿成为著作佐郎。
  • 陈莅,字叔度,入晋后担任梁州别驾

评价

时人评价

  • 谯周:“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

正面

据《晋书》记载,陈寿《三国志》的成就在当时就已得到很高的评价,同时期夏侯湛也著有《魏书》,但看了陈寿的《三国志》后便自叹不如,而销毁自己的作品。陈寿的同僚张华更对其赞誉有加,说:“应该把本朝历史的编纂大任也交给陈寿。”

后世,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也认为:“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比之于,非妄誉也。”

陈寿对于史料的取舍选择比较审慎谨严,文字也以简洁见长。陈寿在《三国志》中不仅记录了三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情况,以及对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作出贡献的人,同时还记录了当时国内少数民族和邻国的历史,例如《魏志·倭人传》就是日本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唐代房玄龄等人在编撰《晋书·陈寿传》时评价陈寿的史作足以继承左丘明司马迁班固等前辈的经典:“丘明即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词于东观。自斯已降,分明竞爽,可以继明先典者,陈寿得之乎!”又赞曰:“陈寿含章,岩岩孤峙。”

Remove ads

负面

对于陈寿的史家中立性也有批评或怀疑的声音。据《晋书》记载,当时传闻陈寿曾向丁仪丁廙兄弟的子孙索取立传费,说:“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结果被拒绝后,陈寿怀恨而不为享有高名的丁氏二人立传。据《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记载,陈寿出生前13年(220年)丁氏兄弟和全家男性均已被曹丕所杀,根本无后代。如采信此说法,则晋书的记载为谣言。但由于陈寿是《三国志》作者,所以此说法不能作为确切依据。也有人根据据信为丁仪遗孀所作的《寡妇赋》“抱弱子以自慰”一语,认为丁氏兄弟虽然被杀,但并未祸及男嗣。此说也存疑,因《寡妇赋》未必为丁仪遗孀所作,描述的也未必是丁仪的遗孀。潘眉三国志考证》指出丁仪、丁廙并非高官也无大功,又夺嫡不成,是曹魏罪人,才是不得立传的原因。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丁仪、丁廙巧佞之犹,安得立传?”朱彝尊也指出:“(陈)寿于魏文士,惟为王粲卫觊等五人立传,粲取其兴造制度,觊取其多识典故,若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仅于《粲传》附书。彼丁仪、丁廙何独当立传乎?造此谤者,亦未明寿作史之大凡矣。”指丁氏兄弟之事迹鲜有可说,故不立传。

另外《晋书》亦记载,陈寿父亲曾为马谡参军,而马谡被诸葛亮处死后,陈寿父亲因连坐而受髡刑,而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又看不起陈寿。陈寿因此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诸葛亮并不擅长用兵打仗,并无应对敌人的才能,又指诸葛瞻只精通书法,名过其实。此处亦同样招来批评。[6]

Remove ads

动漫作品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晋书·卷082》,出自房玄龄晋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一百五十》,出自《明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一百八十六》,出自《明史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