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陈玉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陈玉兰英语Chan Yuk-lan Phoebe),生于香港的戏剧人,曾任职香港艺术学院高级讲师/课程统筹,从2004-2014年间负责策划与执教该院与澳洲格理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合办的“应用剧场与戏剧教育硕士课程”,该课程乃香港首个正式颁授资历的应用剧场/戏剧教育课程。该硕士课程结束后,陈氏再开办了“应用剧场与戏剧教育专业文凭课程”。2018-2021年,陈氏于香港演艺学院表演艺术研究中心工作。现移居英国,并创办“陈玉兰应用剧场工作室”。

陈氏的工作范畴广泛,多年来与不同表演、社区或教育团体合作,参与舞台创作、演出、教学、研究、出版、培训等不同工作,并到北京、上海、台湾、澳门进行导师培训;曾以进剧场的《鱼战役温柔》一剧于爱丁堡艺穗节、苏格兰多地、北京与澳门巡回演出。

学历

1988年荃湾官立中学(HKALE)

1991年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学士(BBA)

2003年伯明翰英格兰中部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England)[1](戏剧教育硕士Master of Drama in Education)

2018年澳洲格理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哲学博士

成长

生于香港,在葵涌石荫村长大,就读新会古井同乡会达善小学上午校、荃湾官立中学,课余在父亲的大牌档帮忙干活。

荃湾官立中学开扬、自主的氛围下,熏陶出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的性格,活跃于多项组织活动,担任不同学会的干事、主席,以及竹社社长和总领袖生。

1988年入读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修读工商管理(主修市场学),是年为港大首年开设工商管理系。在大学期间继续活跃于各项活动,担任太古堂宿生会内务副主席,时值发生六四事件,对其冲击尤深。

事业

大学毕业时发现“‘穿套装、提公事包’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2],陈玉兰加入了中英剧团先后担任宣传助理、宣传主任和市场推广经理,在业余时间进行舞台表演工作。1996年她离开艺术行政人员行列,转为自由身戏剧工作者,全面投入戏剧创作和演出工作,期间除开始参与专业剧场制作外,也开始接触到戏剧教育。有感到自己的不足,陈氏在1998年到英国进修,为“戏剧+教育=?”这个问题“找寻未发掘的可能性”[3],并开始钻研戏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同时以兼职形式担任香港大学医学院家庭医学部之研究助理与课程行政工作。

2004年,香港艺术学院与澳洲格理菲斯大学在港开办本地首个“戏剧教育硕士课程”[4],陈玉兰出任讲师与首位课程统筹。

2018年加入香港演艺学院新成立的表演艺术研究中心,负责推动该校的表演艺术研究实践,现为该中心的主任。

戏剧教育项目列表

陈氏参与之戏剧教育项目不计其数,较重要的有:

  • 2004年起担任“香港学校戏剧节”主评判
  • 语常会“英语大联盟──戏育篇”之计划统筹(2008-2010年),该计划为小学英文教师提供专业发展课程和到校支援,寓戏剧于语文教室;
  • 香港乐施会“互动教育中心”[5]之顾问,撰写以世界公民教育为主题的戏剧教案,主持工作坊和互动教育剧场活动,并为社工、教师提供戏剧教育培训;
  • 教育局训育及辅导组协作,举行透过戏剧探讨德育与个人成长之教师专业培训。

舞台创作列表

教育剧场

  • 《另一部分的童话》,香港乐施会,2005(创作、演教员)
  • 《五‧拾‧米》[6],香港乐施会,2006(创作、演教员)
  • 《The Children》,香港艺术学院,2012、2013(导演)
  • 《3.1个地球》,德思戏剧教育工作室、世界自然基金会,2013-2015(导演)

演出作品

  • 《伴我同行》,葵青艺术节,1994
  • 《天堂里的陌生人》(迷你音乐剧),中英剧团,1995
  • 《鱼战役温柔》,进剧场,1995(1996、2015年重演)
  • 《悔婚记》(轻歌剧),学士合唱团,1995
  • 《闯进一棵橡树的年轮》,进剧场,1996
  • 《窈窕淑女》,春天舞台,1997
  • 《蜕变》,进剧场,1997(2000年重演)
  • 《厕纸卷的恋情》,独立制作,1997(1998年重演)
  • 《小岛芸香》,新域剧团,1998
  • 《中国在不远处》,香港失明人协进会“桃园剧社”与月亮文化,1998
  • 《我系香港人II》,沙田话剧团,1998
  • 《噎!》,独立制作,2000
  • 《故事飘洋》,进剧场,2000
  • 《美丽计划》,月亮文化,2001
  • 《他和她和他……的屋》,进剧场,2001
  • 《楼城》(引录剧场),进剧场,2008
  • 《SEE觉失调》,苏七栈,2014

导演作品

  • 《悔婚记》(轻歌剧),学士合唱团,1995
  • 《十二怒汉》,乱描舍,1995
  • 《埃及王子》(音乐剧),圣保罗男校,2001
  • 《寻岛记》,佛教中华康山学校(下午),2003
  • 《失魂的时光机》,九龙湾圣若翰天主教小学,2004
  • 《白紫之缘》,圣母无玷圣心学校,2004
  • 《何家公屋何家猜》,新域剧团,2004
  • 《儿童历史博物馆》,鲜鱼行学校,2005
  • 《小王子2005》,圣母无玷圣心学校,2005
  • 《安徒生狂想曲》,圣母无玷圣心学校,2006
  • 《不设‧已划位》,香港艺术学院戏剧教育硕士学生作品,2007

出版和著作

专栏

  • 兰兰自语(荃湾官立中学校友会)[7]
  • 另眼看戏(苹果日报)
  • 戏剧教育探知馆@Hong Kong Art School[8]

学刊

  • "The Use of Focus Group in Asian Med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Research", Medical Education[9]
  • "Early Introduction of Clinical Skills Teaching in a Medical Curriculum", Medical Education[10]
  • "A Transitional Course from High School to Medical School in a New Medical Curriculum in Asia: How Do the Students See It?", Medical Teacher[11]
  • “中英剧团的教育剧场──谈英国、澳洲的影响”,《香港戏剧学刊》[12]
  • "In Their Own Words: How Do Students Relate Drama Pedagogy to Their Learning in Curriculum Subjects?", Research in Drama Education[13]
  • "Audience Participation, Aesthetic Distance and Change: Reflections on Fifty Square Feet, a Theatre-in-Education Programme on Urban Poverty", Applied Theatre Researcher[14]
  • “从学习型组织创建戏剧教育之发展条件──以“粉岭神召会小学”的个案为例”,《亚洲戏剧教育学刊》[15]
  • "Reflections on a primary school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 on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Process Drama", Research in Drama Education[16]
  • “热情、伙伴、权力与坚持:一个跨国戏剧课程的生命历程 ”,《亚洲戏剧教育学刊》[17]
Remove ads

书目

  • “全球公民”教育戏剧──青年工作坊导师手册[18]
  • A Drama-based Methodology for Liberal Studies – A Teachers' Manual[19]
  • Language Alive: 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Process Drama[20]
  • 细猫天使──予我们一辈子爱的小家猫[21]
  • 戏中探贫穷──以戏剧手法进行世界公民教育[22]

翻译书目

  • 戏剧实验室──学与教的实践[23]

编辑书目

  • 九十年代香港剧坛点将录(第二辑)[24]
  • 变动中的视野──香港剧场与教育会议2000[25]
  • 释放中的潜能──2002戏剧在校园文集[26]
  • Planting Trees of Drama with Global Vision in Local Knowledge: IDEA 2007 Dialogues[27]

书目章节

  • 透过假想和扮演来学习[28]
  • 有关香港教育剧场的一些观察[29]
  • 教育改革牵引下的艺术教育发展[30]
  • 2006戏剧教育回顾与反思[31]
  • 教育剧场是一种社会艺术[32]
  • 香港十年‧文化树人──香港戏剧教育发展反思与报告[33]
  • 与孩子一同写戏[34]
  • 富有戏剧教育特色学校的个案研究[35]
  • 叙说‧回顾‧思潮‧对话[36]
  • 德雅中学:透过戏剧手法在高中学通识科学做世界公民[37]
  • 增权‧参与-->对话‧学习[38]
  • Drama and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Planting Seeds of Social Conscience and Action [39]
  • 戏剧可以为社会做什么?[40]
  • Fluorescent Raincoat into Yellow Umbrella: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Embodied Experience [41]

职务

  • 香港戏剧协会”干事委员(1993-1997年)
  • “香港教育剧场论坛”干事委员(2002-2004年)
  • “香港教育剧场论坛”主席(2004-2006年)
  • “国际戏剧/剧场与教育联盟”第六届世界会议“指导委员会”成员(2005-2007年)
  • “国际戏剧/剧场与教育联盟”第六届世界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2005-2007年)
  • “7A班戏剧组”董事会成员(2005-2013年)
  • “香港教育剧场论坛”董事会主席(2014年起)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