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陆军通信电子资讯训练中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
Remove ads

陆军通信电子资讯训练中心,简称通训中心,惯称为通校,代号虎岭部队,隶属于陆军教准部。1936年(民国25年)9月1日成立于南京丁家桥,首任校长由蒋中正担任。后因对日抗战,校址屡次搬迁。国府撤往台湾后,校址初在台湾省宜兰县金六结营区,1965年(民国54年)迁至台湾省桃园县平镇乡山仔顶,1969年(民国58年)因应嘉禾一号专案整编,成立陆军通信兵训练指挥部及通信兵学校。1971年(民国60年)12月奉命更名“陆军通信电子学校”。1979年(民国68年)7月1日昆仑专案整编实施后,部队训练权责转移乃改编定名“陆军通信电子学校”。2000年(民国89年)2月1日结合科技发展及资讯教学能量扩充,更名为“陆军通信电子资讯学校”。[1]依据2013年12月11日总统令公布之《军事教育条例》修正条文规定,陆军通信电子资讯学校于2014年4月1日正式更名为陆军通信电子资讯训练中心[2][3],得授予陆军、海军陆战队及资通电军之通资电兵科军士官正规班进修教育,及部队通资电兵科装备操作及系统维运专长人员专长合格证书。

事实速览 陆军通信电子资讯训练中心Army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Training Center ACEITC, 存在时期 ...
Remove ads

学校任务及愿景

陆军通信电子资讯训练中心(简称通训中心)为国军地面部队通资电专业人才培育的摇篮,除致力于各类通资专业训练外,并同时导入远距及AR扩增实境教学等数位学习模式,达到专业训练零距离之目标;另为掌握科技新知,提升教育训练品质,中心与中原大学合作开办硕士班及通资类证照实作班等终身学习管道,藉持续在职进修,提升人力素质与竞争力。此外本中心赓续精进工作与生活管理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忠诚勤敏队训为核心,创造优质环境,并戮力于教育、训练、测考三大核心目标,矢志成为通资先驱、科技导向的专业单位。

组织

  • 中心本部
    • 指挥官(少将一位)
    • 副指挥官(上校一位,兼通测中心指挥官)
    • 参谋长(上校一位)
      • 副参谋长
    • 政战主任(上校一位)
      • 政战副主任
    • 中心士官督导长
  • 处室
    • 计考处
    • 总务处
    • 主计室
    • 作战发展研究室
  • 教官组
    • 一般指参组
    • 通信电战组
    • 网络作战组
    • 保修组
  • 总队部(总队长,上校一位)
    • 学生大队
      • 学生一中队
      • 学生二中队
      • 学生三中队
      • 学生四中队
      • 学生五中队
    • 学员生大队
      • 学生六中队
      • 学生七中队
      • 学生八中队
      • 学生九中队
      • 学员队

校歌、校训

  • 校歌

国家干城,军中神经,这是通信的摇篮
战技须精练,学术要贯通,献身做无名的英雄
支援三军,协同诸兵种作战
求迅速,须确实,守秘密,要更新
亲爱精诚,奋发励行
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 校训:忠诚勤敏

校史沿革

  • 演进一(黄埔建军至北伐完成阶段):[4]
  • 民国成立陆军采用日制,通信属于工兵技术勤务,至黄埔建校第四期,工兵科下设立通信队,部队设有黄埔电信队,此为我通信兵萌芽。
  • 1928年(民国17年)春,创办军事交通技术学校,是为通信兵脱离工兵而与运输合称为交通兵之始。当年秋,奉命并编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改称为第六期交通大队,于是交通兵科,同侪于步、骑、炮、工、辎之列。
  • 1929年(民国18年)春,复以总司令部直辖之交通部队为基干,成立交通兵团;1930年(民国19年)秋,交通兵团扩编;交通第一团为通信队编成,第二团为运输部队。
  • 1933年3月开始筹备通信兵学校,交通兵监邱炜任通信兵学校筹备主任,1935年2月2日由华振麟负责通信兵团相关事务并继任通信兵学校筹备处主任。
  • 1934年(民国23年)春,“陆军通信兵学校筹备处”成立,交通第一团改为陆军通信兵团。于是通信兵脱离交通兵而正式称为通信兵科,是为通信兵科与独立通信部队建立之伊始。
  • 1936年(民国25年)9月1日“陆军通信兵学校”成立于南京丁家桥。蒋介石兼任校长,徐庭瑶任教育长。将军事交通技术教练所第六期学生改编为该校第六期学生队,其教职员也同时归并该校。在南京城外百水桥建筑校舍,10月成立有线电话班学员二队,召集整现师步兵中少尉军官训练4个月,期满成绩及格者派回原部队任初级通信干部,第一期于1937年2月毕业,共138人,第二期于同年8月毕业,共154人。1937年11月迁至湖南临澧。1938年冬迁驻麻江,副校长俞飞鹏兼,教育长童元亮。1944年冬迁四川江津
  • 1936年 - 1948年(民国25至37年)间,抗战军兴,乃至中共人民解放军全面叛乱,为因应作战需要,先后扩充通信兵为9个、14个通信兵营;军、师、团、营亦设有建制之通信部队,通信兵发展迈入建制运作时期。
  • 1950年(民国39年)4月,局势逆转,通信兵学校自广州迁至台湾宜兰复校隶属联勤总部。
  • 1955年(民国44年),改隶陆军总司令部,同年7月改隶陆军供应司令部通信署。
  • 1965年(民国54年)7月10日,迁入台湾桃园平镇山子顶。
  • 1969年(民国58年)12月,实施嘉禾案,成立“通信兵训练指挥部”与学校合称为“陆军通信兵训练指挥部暨通信兵学校”由指挥官兼校长,改隶陆军训练作战发展司令部。
  • 1971年(民国60年)12月,因应通信电子科技之发展,扩充电子教学设备与师资,更名为“陆军通信电子学校”。
  • 1979年(民国68年)7月,实施昆仑案,通训部裁撤,通信电子学校改隶陆军后勤司令部通信电子署。
  • 2000年(民国89年)因应国军“精实案”发展及并编规划,“国防部通信电子局”改名“通信电子资讯局”,辖统一通信指挥部并改名为统一通信资讯指挥部;陆军通信电子署改名为陆军通信电子资讯署,辖通信电子学校改名为“通信电子资讯学校”,余各军团设通信兵群、各防卫部设通信营、师指挥机构及联兵旅设通信连。
  • 演进四(实施国防二法):[4]
  • 2002年(民国91年)3月1日,国防二法实施,上级督导单位“国防部通信电子局”改编为“国防部通资电子参谋次长室”。
  • 演进五(精进案):[4]
  • 2005年(民国94年)7月1日,配合国军精进案实施,学校幕僚组织扁平化,并纳编通测中心,负责基地测考及新兵二阶段训练任务。
  • 演进六:
  • 2013年11月1日因“精粹案”组织调整移编陆军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指挥部,并配合“军事教育条例”修法于2014年4月1日更衔“陆军通信电子资讯训练中心”迄今,指挥官仍维持由少将担任。[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电子报,2013-10-22。</ref>[2][3]
Remove ads

历任校长/指挥官

  • 蒋中正(1936.09.01-1947.11.01)(交通部俞飞鹏上将兼任副校长,校务由交辎学校教育长兼本校教育长徐庭瑶中将综理)
  • 李昌来(1947.11.01-?)
  • ……
  • 王根荣 [5][6]
  • 石岳
  • 李中贤
  • 刘克源
  • 陈树起
  • 夏正宗
  • 李振鸣
  • 赵广豫
  • 凌根成(1987-)
  • 黄舜卿(1990-)
  • 涂昆銘(1991.0?.??-1993.04.??)
  • 张近海(1993.04.??-1999.08.28)
  • 萧文彬(1999.08.28-2000.07.01)
  • 陈正棋(2000.08.31-2004.04.26)
  • 曾家骥(2004.04.26-2006.09.01)
  • 高坤林(2007.05.11-2007.08.04)
  • 姜国庆(2007.12.31-2008.07.28)
  • 翁锰挥(2008.09.01-2012.08.31)[5]
  • 杨登钦(2012.09.25-2014.04.14) [6]
  • 董玉文(2014.04.15-2015.09.30)
  • 简华庆(2015.10.01-2017.10.31)
  • 叶瑞家(2017.11.01-2022.06.30)
  • 陈俊良(2022.07.01-2023.12.31)
  • 施宜佐(2024.01.01-)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