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年论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青年论坛》,是1984年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一批青年学者所创办的综合性理论刊物[1][2][3]。《青年论坛》同《世界经济导报》合称为“一报一刊”,内容敢于触及敏感政治问题,在1980年代中国大陆的思想解放和“新启蒙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于1987年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中被迫停刊[1][2][4][5]。
历史
《青年论坛》的筹办获得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长子胡德平的支持,后者鼓励《青年论坛》不仅要关心经济改革,还可以谈谈人道主义、人的价值等问题[1]。当时湖北省主管宣传工作的省委副书记钱运录也给予大力支持,不仅协助解决了刊号问题,还特批5万元人民币作为创刊的启动资金[1]。
1984年8月,《青年论坛》创刊于湖北省武汉市,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领导,为双月刊[1][6]。同年11月,《青年论坛》第1期创刊号正式发行,35岁的李明华担任总编辑,22岁的王一鸣担任社长,编委会成员平均年龄不足28岁[1]。“新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李泽厚为创刊号撰写了卷首语,创刊号还刊登了胡德平的《为自由鸣炮》一文、该文后为《人民日报》等媒体转载[1][7][8]。
《青年论坛》先后出刊14期,200多位作者发表近300篇文章,内容涉及对改革开放政策、中国文化以及对“自由”和人的解放等核心价值的讨论[1][2][3][5]。中共高级官员李铁映、朱厚泽、吴官正、李源潮等均曾对《青年论坛》杂志表达重视和鼓励[1]。
1986年底“八六学潮”爆发,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改革派领导人胡耀邦于1987年初被迫辞职,中共左派保守人士于1987年初顺势推广展开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9][10][11],《青年论坛》被迫停刊[1][4]。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