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额敏和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额敏和卓(维吾尔语:ئىمىن خوجا, 1694年—1777年),中国回部吐鲁番鲁克沁(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鲁克沁镇)人,清代第一代吐鲁番扎萨克旗札萨克,封吐鲁番回部札萨克多罗郡王。额敏和卓因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军功而图形紫光阁,是乾隆皇帝最为倚重的回人(维吾尔族)大臣。

Remove ads
生平
额敏和卓出身于吐鲁番地方的宗教世家,为吐鲁番辟展(今鄯善县辟展乡)的阿奇木伯克,号称“速檀”(苏丹)。祖父素丕和卓,是吐鲁番喀喇和卓(即喀喇火州,在今吐鲁番市东)地方的阿訇;父呢雅斯和卓是吐鲁番大阿訇。18世纪初,叶尔羌汗国在天山南路的统治崩溃,吐鲁番一带除了额敏和卓家族,还有达尔汉伯克莽噶里克、阿克苏尔坦、总管头目沙克扎帕尔、臣服于蒙古准噶尔部的托克托玛木特、阿济斯和卓,以及察合台后裔莽苏尔等众多地方势力。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夏,为打击蒙古准噶尔部,清廷出兵吐鲁番。当年七月十日,额敏和卓率辟展民众三百余人向散秩大臣阿喇衲归降。于此同时,额敏和卓的两个哥哥也以鲁克察克(鲁克沁)地方归附。雍正三年(1725年),阿济斯和卓(乌什伯克霍集斯之父)与准噶尔军队反攻吐鲁番,将额敏和卓两兄杀害。额敏和卓以兵相拒,阿济斯和卓遂裹挟数千户居民迁至喀喇沙尔(今焉耆县),后徙乌什。[1]当年,朝廷与策妄阿拉布坦议和,议定天山南路哈密以西为准噶尔管辖。清兵与当地居民开始分批撤离吐鲁番。雍正四年(1726年),另一头目托克托玛木特率领六百五十余吐鲁番人内迁甘肃肃州(今酒泉市)之金塔、威鲁堡地方种田。鲁克沁居民万余人不愿内迁,于是朝廷令额敏和卓管辖鲁克沁。雍正八年(1730年),因额敏和卓屯田有功,朝廷赐予其银币。雍正九年(1731年)三、四月间,噶尔丹策零多次派兵侵袭吐鲁番。六月,准噶尔兵二千余人围困鲁克沁。额敏和卓坚守四十余日,杀敌二百余人。总兵张元佐领兵赶到,准噶尔兵溃散,鲁克沁城方才解围。[2]
雍正十年(1732年),准噶尔兵同时袭击了哈密与吐鲁番喀喇和卓,被参将刘廷琰、游击李英击退。当年秋,朝廷令额敏和卓率鲁克沁民众内迁。额敏和卓带领所部一万余人于十月启程,前往哈密过冬。十一年,额敏和卓抵达甘肃省安西厅瓜州五堡一带,因功被封为札萨克辅国公。额敏和卓在吐鲁番的原领地被莽噶里克占据。
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廷在瓜州,正式以额敏和卓属民编立吐鲁番扎萨克旗。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平定准噶尔,控制吐鲁番地方。当时,额敏和卓率三百吐鲁番兵丁从征准噶尔,并请求返回吐鲁番居住。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秋,额敏和卓所部从瓜州迁回吐鲁番鲁克察克。定边右副将军兆惠主持划定额敏和卓与吐鲁番达尔汉伯克莽噶里克的辖区,吐鲁番东部的辟展至喀喇和卓地方由额敏和卓管辖,西部自伊拉里克至阿斯塔克地方由莽噶里克管辖。[3]吐鲁番形成莽噶里克与额敏和卓分治之势。同年底,莽噶里克与绰罗斯汗噶勒藏多尔济相约谋反,额敏和卓察觉后奏报朝廷。二十二年二月,额敏和卓与总兵傅魁擒获莽噶里克,将其正法。[4]朝廷将莽噶里克领地人口划归额敏和卓管理。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额敏和卓随靖逆将军雅尔哈善出征霍集占。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霍集占、波罗尼都败亡,额敏和卓因功晋封札萨克多罗郡王,成为回部王公中爵位最高者。此后,乾隆皇帝令额敏和卓留驻叶尔羌办事大臣。[5]
叶尔羌伯克鄂对与额敏和卓不协,联合喀什噶尔伯克噶岱默特、和阗伯克阿什默特诬告额敏和卓纵容属下虐待叶尔羌百姓,遭到乾隆皇帝的斥责。二十七年(1762年),额敏和卓派遣叶尔羌噶匝纳齐伯克萨里赴巴达克山索取大和卓波罗尼都尸首及子女。三十年(1765年),额敏和卓与柏琨、绰克托同任喀什噶尔办事大臣。同年,额敏和卓及二子苏赉𫞩、茂萨赴乌什协助平乱。三十二年(1767年),额敏和卓赴京师朝觐,乾隆皇帝命为御前行走,在北京居住五年。三十七年(1772年)正月,乾隆皇帝召见额敏和卓询问回部事宜,额敏和卓参奏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噶岱默特“人甚平常,且勒取属人财务”。经查证其言不实,乾隆皇帝念其年迈,令额敏和卓回吐鲁番“安居静养”[6]。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额敏和卓在吐鲁番病故,次子苏赉𫞩仍袭郡王爵。
Remove ads
评价
乾隆皇帝为额敏和卓在紫光阁平定西域五十功臣图中的题赞为:
吐鲁番族,早年归正。命赞军务,以识回性。知无不言,言无不宜。其心匪石,不可转移。[7]
家族世系
引用文献
参考书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