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飞机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飞机餐(英语:Airline meal),即是民航飞机在航程中供应予搭客与机组人员食用的餐饮[1]。飞机餐菜式由航空公司订定,一般由指定供应航机饮食的厂商供应。这样的厂商称为“空厨”(transport catering,原意指餐饮服务)。飞机餐在机场附近制作,并于起飞前直接运送至航机上,在航程中途飞机稳定时由空服员放在手推车上分发予搭客[2]。考虑到效率、卫生、重量、机舱人数及空间的限制[1],故此大多只能将预先包装食品或半成品再次加热,再分发给搭客[3]。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1年6月27日) |
![]() |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2年11月12日) |


概览
不同等级客位的飞机餐,在菜式、分量及成本各方面都有分别。头等及公务舱的飞机餐,在食物及进餐程序皆尽量模仿高级餐厅,虽然如此,但与真正的餐厅始终有别。而经济舱的飞机餐,则与快餐较为相似,以分发效率、储存体积及成本等为主要考虑因素,食物的味道,当然难以令搭客有高期望。
在短程的航线,例如两小时以内的国内或国际航线,则只供应一些小吃、点心或三明治及饮品。一些极短程的航线则更只有饮品提供。在中长途的航线,可能会有超过一顿飞机餐,由于时差关系,通常每餐会每隔5至6小时供应,就算当时的所在地并非用餐时间,亦可能在两餐之间提供如杯面等食物。飞机餐的费用一般已包含在机票价格里。
早期的飞机餐通常以西式为主,后来一些航空公司开始提供地区性的菜式,主因是起飞地点的空厨可提供当地菜式的飞机餐,地区性的菜式通常依起飞地点及目的地而定。如中国大陆航空公司和香港国泰航空供应中式飞机餐以供搭客选择,部分欧洲航空公司在从中国起飞的航班上提供中式飞机餐。
除餐食外,航空公司亦会提供软性饮料例如汽水、果汁、茶、即溶咖啡等饮品,及酒精类饮品例如餐酒。部分航空公司的酒精类饮品需额外收费。另外基于宗教因素,机上可能没有提供酒精类饮品,或是在飞越某些国家的领空时不供应酒精类饮品(如严格执行沙里亚法的沙特阿拉伯及伊朗)。
另外,为了防止一些不法之徒用飞机餐上的金属或玻璃制餐具进行攻击,甚或是劫机,且减轻载重、降低成本,有航空公司改用塑胶制餐具[4]。
为了避免病原体(例如非洲猪瘟)借由飞机餐扩散而影响农业,大多数国家禁止搭客或机组人员将飞机餐携带入境,无论食用与否[5]。在机场的动植物检疫处会设有弃置箱让人在检疫前主动弃置[6]。
Remove ads
历史
1919年到1927年间,只供应饮料。1927年,伦敦飞巴黎的航线开始供应飞机餐[7]。1978年航空公司放宽管制法前,飞机餐食物奢华丰富[8]。
餐单
一般经济舱的飞机餐包括一包如花生之类的餐前小吃(但因旅客可能会有对坚果类的过敏现象,现今多提供咸零食替代花生),正餐以餐盘盛载,由空中服务员一次分发予搭客。一般包括头盘或沙拉,以肉类例如牛肉,猪肉或鸡肉作主菜,伴以饭、面或马铃薯泥,亦有蛋糕等甜品,部分航空公司更会以雪糕作为甜品,餐后会供应咖啡、果汁、茶或者软饮。
头等舱及公务舱的飞机餐,在菜式上比经济舱较为多元化,餐前小吃亦是花生之类,头盘及主菜像餐厅般以盘子盛载,由空中服务员依次端上。头盘除西式外,亦可能有日式寿司等,部分航空公司有供应汤,主菜亦与餐厅类似,例如牛柳,亦有较精致的甜品,餐后亦供应咖啡或茶,或鲜榨的果汁。
国泰航空曾经在头等及公务舱供应过中式老火汤、煲仔饭、姜汁撞奶等中式食品。甚至提供飞机上利用电饭煲煮饭的服务。中华航空则从2013年起与“台湾四大名厨”施建发、陈兆麟、张和锦、郭宏彻合作,提供台式高级料理。新加坡航空更聘请数码国际知名主厨为头等及公务舱旅客设计飞机餐。

如果搭客有体质或宗教需要,一般可于出发前24小时以前通知航空公司准备,或是在订机票时预先告知。特殊餐包括儿童餐、供糖尿病等慢性病搭客享用的低盐或低糖餐、素食餐、符合特别宗教要求的犹太教餐或穆斯林餐等。
部分伊斯兰国家的民航业者,全机全程提供符合回教教义规范的清真餐(不含酒精及猪肉)且毋须额外指定,如沙特阿拉伯航空、伊朗航空;然而海湾航空、土耳其航空、阿联酋航空、阿联酋联合航空与卡塔尔航空等业者,虽全程提供穆斯林餐,甚至酒类给非穆斯林旅客,但通常在遵守回教教义的前提下不向搭客主动提供酒类。
至于犹太餐,由于制作条件严苛,除了厨房须经由拉比(犹太教士)认证,且要双层密封以防其他食物的味道污染犹太餐,犹太餐盒通常由专门的业者制作;而以色列航空全机全程提供符合犹太教义的犹太餐。
品质
飞机餐的味道较差,经常受到搭客的批评,但实际上,不同航空公司的飞机餐品质,可能有很大的分别。飞机上供应的餐饮,价钱可能从免费(大多数的航空公司,尤其是亚洲地区的航空公司,以及所有的长途航班,均提供免费的餐饮服务)到大约十美元不等。随着航空工业的经济情况不断转变,飞机餐的素质也可能有落差。在长途航班的头等与公务舱,大多数亚洲与欧洲的航空公司,会提供多道菜的佳肴;至于美国地区的航空公司,飞机餐通常分量较大,品质也较高,可能包括沙拉、牛排或鸡、马铃薯与冰淇淋。一些地方,例如美国,飞机餐的供应与成本也在近年大幅变化,财政压力使部分航空公司开始对飞机餐收费,甚至将之完全废弃,以小吃加以取代。
口味
一般人认为飞机餐味道较淡,这很大程度与飞机有限的空间,与及航空公司受到减低成本的压力有关。飞机餐要先在地面冷藏,然后再在飞机上加热,而非新鲜制造;不过,一般飞机餐较淡的口味,其实是飞机餐菜式本来的设计使然。这牵涉到两个主要的因素:食物安全与搭客的舒适。
在航空餐饮业中,食物安全是极度重要的。如果飞机上出现搭客集体食物中毒,后果可大可小。例如一个从纽约飞往香港的16小时航班,中途通常包括两餐飞机餐与一份小吃。通常,第一份飞机餐会在起飞后一小时供应,如果该餐受到污染,大部分搭客可能会在6-8小时内出现肠胃不适的症状。这表示挤在狭小飞机舱内的300-400名搭客,会开始出现诸如肚痛、呕吐与腹泻的症状。在没有即时救援,而只有10多个洗手间的情况下,飞机上的情况就会变得很坏。另外,飞机当时可能还是在航程中途,而离开最近的机场,可能还需要再飞一两个小时(若长途航线是飞越诸如南太平洋地区,情况会更糟糕,因为该处可供转飞的备降机场更少)。在这段时间内,长者与幼童的健康情况,可能会明显变坏。就算搭客情况获得解决,该航空公司的声誉都会大受打击,这是航空公司管理层所不希望遇见的。1992年在利马至洛杉矶的班机上就曾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另外,为避免进食时不便、意外梗塞、受伤或卫生问题等,飞机餐并不会包含连壳、连骨、连外皮等饮食。
还有,搭客舒适也是设计飞机餐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设计飞机餐菜式时,有一点必须留意,就是除了航空公司供应的飞机餐外,搭客就再没有任何的选择——在飞机上,搭客不可能在其他地方购买食品。所以,飞机餐就需要能切合大部分搭客的口味。任何气味浓烈的香料,始终都会有部分搭客不喜欢,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这些搭客也不会喜欢用这些材料制造的飞机餐。葱、蒜、辣椒、芥辣等物,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不会被用在飞机餐之中。此外,部分此类的香料与食材,食用后会令人有口气,在拥挤的经济舱,人与人靠近的环境中,当然不是好事。高纤维的蔬菜可能会引起胃气胀,同样不利于飞机舱中的拥挤环境。因此,一般西式的飞机餐,通常包括高蛋白食物(如鸡、牛或鱼),小分量的杂菜沙拉(通常不含洋葱,而多用番茄与青瓜,与少量生菜),一些马铃薯(碳水化合物)与甜品(蛋糕或布丁)。这些食品并不会导致口气与胃气胀,或者使人极度讨厌。这样的飞机餐,味道虽淡,但就很安全。[来源请求]
特殊餐
Remove ads
飞行员餐饮
对于飞航组员(机长、副驾驶与飞行工程师等人)来说,餐饮安全比起搭客的飞机餐更为严格。这些餐饮会被事先标签,以表示谁会食用,并确保每个组员都在不同的时间食用完全不同的飞机餐。这样可以减少机上所有组员同时得病的机会。
新趋势
由于燃油价格上升等因素,航空公司需要在其他方面减轻成本。飞机餐,甚至小吃都要额外收费。这不但见于廉价航空公司,更逐渐扩大到传统航空公司。
参见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