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鳞虎属

壁虎科的一属蜥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鱗虎屬
Remove ads

鳞虎属学名Geckolepis),又称为鱼鳞守宫属,为马达加斯加科摩罗特有种守宫,是栖息于原始森林次生林夜行性树栖食虫性蜥蜴。牠们最大的特征在于当被掠食者捉住时,身上的皮肤与鳞片会脱落,借此自保。

事实速览 鳞虎属, 科学分类 ...
Remove ads

皮肤与鳞片

鳞虎属物种的鳞片为相互交叠的骨化硬鳞。针对这些鳞片的组织学研究最早源自于 1911 年的威廉·约瑟夫·施密特(Wilhelm Josef Schmidt)[2]。施密特提到了这些鳞片的异质性与鳞状重叠情况[2]使得科学家很难不在破坏到鳞片的情况下捕捉鳞虎属物种,针对牠们的计数形质(鳞片的数量与排列特征)测量也难以进行[3]。施密特也提到这些鳞片的形成为表皮角质层成的双层交叠皱褶而非单层,且鳞片的中间部分有骨化的情形,含有不规则形状的晶体,这些特征都被施密特详细绘制于他的研究著作之中[2]。在微电脑断层扫描(Micro-CT)下,Scherz et al.[3]发现大鳞鳞虎与其他鳞虎属的鳞片和骨头有相同的X射线衰减系数,这代表着鳞虎属和鳄鱼犰狳同样具有膜质骨板。而在鳞片尖端的部分则未有骨化,于施密特的研究及在微电脑断层扫描下都可见到此项特征[3]。Paluh et al.[4] 透过微电脑断层扫描及组织学研究斑鳞虎的骨板,并且与其他具有相同特征的守宫(大壁虎摩尔壁虎英语Tarentola mauritanica)进行比较[5]。他们发现鳞虎属的骨板与其他两种守宫的骨板特征差异甚大,为守宫中第三次独立趋同演化出的骨板。鳞虎属的骨板鳞片相较之下与板蜥科十分类似。

在 19 世纪时,科学家就已经知道鳞虎属物种具有脱落鳞片的能力。1983 年,Alfred Voeltzkow英语Alfred Voeltzkow 描述到在采集鳞虎属物种时使用棉花可以避免其鳞片脱落[6]。在脱落之后,鳞片会在数周内重新再生,并且与原来的鳞片外型无异[3][7]。鳞片的自割与之后的再生机制仍然为未知,但是 C. Schubert 与其同事正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8][7]。他们的研究显示,鳞虎属在自割时不仅仅是从皮肤上蜕下鳞片,而是会从其皮肤下一层特殊的细胞上分离(称为“撕裂区(splitting zones)”)。鳞片的自割行为可以透过收缩皮肤基部的肌纤维母细胞来主动达成,同时血管也会收缩以尽量减少血液的流失[8]Aaron M. Bauer英语Aaron M. Bauer 和其同事在研究了其他也具有撕裂区的守宫后针对这项发现提出了质疑,因为这些守宫的撕裂区位于皮肤的内部,而非在皮肤的基部之下[9][10]。针对这项机制目前并没有后续的研究,但是仍然有科学家疾呼要持续进行分析,因为这样的再生能力有助于应用在人类医疗发展与药物上[3][4]

Remove ads

分类学

鳞虎属由于其多样化的鳞序而难以进行分类[11][12]。近年的基因分析研究显示本属中含有数种隐存种[11][13]。2016 年,Hawlitschek et al. (2016) 将科摩罗鳞虎英语Geckolepis humbloti斑鳞虎英语Geckolepis maculata的异名重新立为新种,为科摩罗群岛的特有种[14]。2017 年,Scherz et al. (2017) 将卡哈那保护区英语Ankarana Reserve喀斯特地形的石灰岩山上所发现的鳞虎属物种命名为大鳞鳞虎英语Geckolepis megalepis,为鳞虎属中鳞片最大的物种,其他特征则包括特殊的骨架外型,如脊椎骨及鼻骨形状等[3]。斑鳞虎的分类特征依据则仍然未知[3]

物种

鳞虎属目前已知有 5 种[14][15]

  • 科摩罗鳞虎 Geckolepis humbloti Vaillant, 1887
  • 斑鳞虎 Geckolepis maculata Peters, 1880
  • 大鳞鳞虎 Geckolepis megalepis Scherz, Daza, Köhler, Vences & Glaw, 2017[16]
  • 多鳞虎 Geckolepis polylepis Boettger, 1893
  • 珠鳞守宫 Geckolepis typica Grandidier, 1867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