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莺歌汪洋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鶯歌汪洋居
Remove ads

莺歌汪洋居,是位于台湾新北市莺歌区的民间建筑,现为新北市市定古迹。

事实速览 莺歌汪洋居, 位置 ...

历史

相传在1684年时,莺歌区当地已有客家籍移民入垦,植为农,其中余氏家族源自泉州,在乾隆时期入垦台湾,其家族之一人余海怣,在大正5年(1916年)继承父亲余振涂的“土垄间”(辗米厂)后转型为经营米业盘商“余合兴”字号。 将莺歌米卖到中国及日本等地,借由从事稻米加工的大盘交易而致富。[1]

为经营事业,余海怣并将从中湖里的余厝搬迁至现文化路上,以并以余海怣名中的“海”字为根据,藉以“汪洋即海”为名兴建汪洋居。该建筑物于大正7年(1918年)完工后,则为作为莺歌地区第一座洋楼启用,具有代表莺歌地经济发展的地标定位。[2]余海怣之子余德义并于1951至1973年间,连续担任台北县第一至第七届的县议员。当年莺歌地方士绅会在余议员的号召下,定期在每月25日在汪洋居聚落,所以取名“二五会”。[3]

当代,原本的碾米厂早已已拆除,三开间的店屋则在2006年7月17日指定为市定古迹。2021年,继承人将其中三分之一约30坪土地建物开价680万元出售,后则因文化资产身份遭到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撤止。目前建筑物由文化局维管中,并未开放参观。[4]

Remove ads

建筑设计

汪洋居为典型红砖牌楼厝建筑,格局共分为三开间,并带有等西式建筑装饰语汇等特征,主体构造为硬山搁檩结构。其立面砖砌使用英式砌法,并设有立面檐口和山墙,以砖的凹凸作为饰带、以及,门楣墙柱设有雕花、泥塑以丰富正体外观设计,山墙中间设有商号“汪洋居”匾额,一楼楣梁为混凝土造。

在空间利用部分,室内空间中第一进元作为店铺使用。并设有天井为界,划分前、后部分,二楼则为昔日余家人的居住空间,原共有三间卧房、神明厅、客厅等设施。目前建筑内部仍存有昔日米粮钱柜等功能设备。[5][6]

当前建筑物因屋顶渗漏及缺乏管理维护,导致木构件已经严重劣化,对古迹本体造成巨大破坏。[7]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