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头文鸟
梅花雀科文鸟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黑头文鸟(学名:Lonchura atricapilla),一种居住于平原地带的雀形目鸟类。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台湾以及南亚、东南亚的热带地区。该种本来学名为Lonchura malacca,近年与白腹型的亚种分类为两个不同的物种。白腹型的亚种学名仍为Lonchura malacca,中文名栗腹文鸟,此物种列学名Lonchura atricapilla,仍称黑头文鸟。
这种梅花雀是孟加拉国、汶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台湾、泰国、越南和夏威夷的常驻繁殖鸟类。它也被引入至加勒比海的大安的列斯群岛和马提尼克。
在1995年之前,它曾是菲律宾的国鸟,[2]当地称之为mayang pula(“红麻雀”),因为当它飞行时,能看到其下背部的砖红色斑块。(这使它与当地称为maya的其他鸟类区别开来,尤其是主要呈棕色的“教堂麻雀”[3],这种鸟在城市地区更为常见。)
Remove ads
亚种
黑头文鸟有几个被认可的亚种,包括:
- Lonchura atricapilla atricapilla
- Lonchura atricapilla rubroniger
- Lonchura atricapilla sinensis
- Lonchura atricapilla formosana
- Lonchura atricapilla deignani
- Lonchura atricapilla brunneiceps
- Lonchura atricapilla jagori
- Lonchura atricapilla selimbauensis
- Lonchura atricapilla obscura
- Lonchura atricapilla batakana
描述

小型鸟,雌雄相似,各亚种在颜色的强度上略有不同。在jagori成鸟中,整个头部、胸部中心、腹部和尾下覆羽为黑色;背部、翅膀和腹部两侧为栗色,腹部颜色较亮,翅膀较暗;上尾覆羽深红褐色,腹部为淡色;上尾覆羽和尾巴如同成鸟。喙银灰色;眼睛栗色;腿灰色。
栖地


黑头文鸟是一种小型群居鸟类,主要以谷物和其他种子为食。它常出现在开阔的草地和耕地。有时会和斑文鸟、麻雀等雀鸟群杂居。
其鸟巢为一种在灌木或高草中建造的大型圆顶草巢,内部产下4到7颗白色的蛋。
特征

黑头文鸟身长11-12 厘米。成鸟拥有短而粗壮的淡灰蓝色喙、黑色的头部和棕色的身体,当飞行时可以看到下背部的砖红色斑块。一些亚种还有黑色的腹部。
雌雄相似,但未成熟的鸟类上体为均匀的淡棕色,缺少深色的头部,且下体为白色至淡棕色。
习性
以禾本科种子为食,常密集群体飞行。
保育
在台湾,由于大量引进东南亚亚种,使得台湾原生亚种的黑头文鸟族群急遽减少。
1995年前的菲律宾国鸟
黑头文鸟曾是菲律宾的国鸟[2],直到1995年这一荣誉被菲律宾鹰取代。由于城市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当地物种认识的缺乏,该鸟现今经常被误认为麻雀,因为该物种是菲律宾众多被称为“麻雀”的鸟类之一,且在城市地区更为常见。[2][3]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