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棕枝主日教堂爆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7年4月9日棕枝主日,在埃及北部的尼罗河三角洲城市坦塔的圣乔治教堂与亚历山大的主要教堂科普特正教会圣马可主教座堂发生两起自杀式爆炸。
2017年棕枝主日教堂爆炸 | |
---|---|
位置 | 埃及坦塔和亚历山大 |
坐标 | 30.108059°N 31.339645°E(坦塔) 31.198290°N 29.899403°E(亚历山大) |
日期 | 2017年4月9日,棕枝主日 |
目标 | 科普特基督徒 |
类型 | 定时炸弹、自杀炸弹 |
武器 | 炸药、爆炸背心 |
死亡 | 坦塔: 28 亚历山大: 17 总计: 45[1] |
受伤 | 坦塔: 78 亚历山大: 48 总计: 126[1] |
疑犯 | 伊斯兰国西奈省(声称)[2] |
造成至少45人遇难[3],126人受伤。在袭击之后,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宣布埃及进入三个月紧急状态[4]。伊斯兰国西奈省在网络上声称对这些攻击负责。
背景
爆炸
在2017年4月9日的棕枝主日,第一起恐怖攻击发生在坦塔的圣乔治教堂,造成27死78伤。几小时后,第二起恐怖攻击发生在亚历山大的科普特正教会圣马可主教座堂,造成17死48伤[7]。埃及教堂一位爆炸伤患回忆道:“我坐在前排,突然间一片黑暗,完全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几秒钟后,我站起来,看到四周到处都是尸体”[8]。民营电视台播出的画面显示,圣乔治教堂内的白色墙壁上遍布血迹[9]。埃及内政部表示,塞奥佐罗斯二世当时正在圣马可主教座堂主持基督苦难主日礼拜仪式,自杀炸弹客在门口遭警方拦下,随即引爆炸弹,塞奥佐罗斯二世安然无恙。但教会人员说,塞奥佐罗斯二世在爆炸发生前即已离开教堂[9]。
伤亡
美联社报道,亚历山大的爆炸造成17死48伤[1]。CNN报道坦帕有28人死[3],而美联社报道有78人伤[1]。两起袭击总造成45死[3],126伤[1]。
责任人
伊斯兰国西奈省透过阿马克新闻社网站声称对此次的恐怖攻击事件负责[10],声明说:“伊斯兰国派出的小组在坦塔与亚历山大两座教堂发动攻击”[9]。
反应
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宣布埃及进入三个月紧急状态,并派出军队在各地重要设施部署[11],警方在这段期间可迳行逮捕列管的可疑分子,即使没有证据将其起诉送审,也可拘禁最多四十五天[12]。塞西说,受伤的人员可以在军事医院接受医疗护理[13],并表示:“我们已经发布一连串因应措施,并透过合法宪法程序,宣布埃及进入三个月紧急状态,紧急状态的实施是为了保护国家”[8]。爆炸案发生后,西部省安全厅长遭埃及内政部撤换[9]。
亚美尼亚[14]、澳大利亚[15]、中国[16]、加拿大[17]、哥伦比亚[18]、塞浦路斯[19]、德国[20]、希腊[21]、匈牙利[22]、法国[23]、俄罗斯[24]、罗马尼亚[25]、印度[26]、印度尼西亚[27]、伊朗[28]、伊拉克[29]、以色列[30]、日本[31]、约旦[32]、沙特阿拉伯[33]、黎巴嫩[32]、马来西亚[34]、波兰[35]、摩洛哥[36]、巴基斯坦[37]、新加坡[38]、瑞士[39]、土耳其[40]和美国政府[41]谴责袭击。
圣座收到袭击消息时,教宗方济各正在圣伯多禄广场面对数千人主持棕枝主日弥撒。原定于4月28日出访埃及的教皇,在讲话中向“兄弟”塞奥佐罗斯二世及“敬爱的埃及全体国民”表示慰问,并为死伤者祷告[42][43]。普世教会协会和坎特伯雷大主教贾斯汀·韦尔比亦公开谴责袭击[44][45]。尽管最近出现多起袭击,教宗出访埃及的计划依旧不变[46]。
国际穆斯林兄弟会称袭击是“痛苦的悲剧”,“无辜者的流血是对压迫者的诅咒”,同时将袭击怪罪于2013年埃及政变后上台的现任政府[47]。
英国广播公司与美国联合通讯社报导,这两次攻击使埃及少数基督徒又一次遭到打击,他们占全国人口约10%,一再成为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攻击目标[9]。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