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M1卡宾枪
二戰美軍武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M1卡宾枪(M1 Carbine)是美国在二战至越战时期采用的制式轻型半自动卡宾枪,有多种衍生型,是二战中美国使用最广泛的武器之一。

Remove ads
历史
1938年,美国陆军要求为军官、军士、车组成员、机枪手、通讯兵及其他不便携带全尺寸步枪的士兵,配备一种介乎于步枪与手枪之间,重量不超过2.5千克的轻型步枪,作为轻型自卫武器用以取代手枪和冲锋枪。1940年美国军方批准展开研制计划,由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设计的样枪以及弹药被美军选中,1941年定型,命名为M1卡宾枪,并于1942年进入现役装备部队。直到二战结束,M1卡宾枪共生产了超过600万把,这个数字超过了M1加兰德步枪的产量。二战期间,M1卡宾枪主要由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
在太平洋战场,M1卡宾枪因体积小,重量轻,以及近距离火力较强而受到时常在丛林地形行动,接敌不频繁的士兵和游击队员的好评。[2]但日常与敌军作战的前线士兵(特别是在菲律宾作战的士兵)发现该枪的穿透力及停止作用均有所不足。[3][4]虽然M1卡宾枪使用的.30卡宾枪弹可以轻松穿透钢盔的正背面以及当时日军所使用的身体护甲,[5][6]但是敌军在中弹,以至多次中弹后仍未丧失战斗力的记录多次出现在美军各方的战后报告当中(after-action reports)。[3][7]
起初,M1卡宾枪被设计为一款具全自动射击功能的武器,但由于新型卡宾枪需要快速投产,该功能被取消了。然而在战争后期,为应对德军广泛采用的StG44突击步枪等全自动武器,美军于1944年10月采用可击发调变的改良版M2卡宾枪与30发弹匣。M2卡宾枪在全自动模式下射速高达850—900发/分钟。该枪在战争末期(1945年4月)才开始投产,美国军械署亦向士兵分发了可把M1改装成M2卡宾枪的转换套件,士兵可使用该工具在前线将M1卡宾枪改装以使其可全自动射击。这些改装型卡宾枪在二战末期的战斗中获美军有限使用。[8]
在朝鲜战争期间使用,美军内部出现很多抱怨指称.30卡宾枪弹无法阻止身着厚重衣物[9][10][11][12]或装备[13][14][15]的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士兵,甚至在近距离以及多次命中的情况下亦不见效。[16][17][18]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陆战队员亦报告有卡宾枪弹无法阻止敌军士兵的情况,部分单位甚至对卡宾枪射手下达作战规定,要求其瞄准敌军头部射击。[19][20]中国人民志愿军中使用美军装备的步兵也因相同的原因而厌恶该型卡宾枪,缴获的M1和M2卡宾枪一般装备传令员和迫击炮组员。[21]尽管毁誉参半,M2卡宾枪仍因其持续性火力而常常成为美军在朝鲜半岛战场中夜间巡逻时的首选武器。[22][23]士兵们经常会将两到三个弹匣用胶带固定在一起以提高换弹速度,即弹匣并联。(这一方式一般被称作“丛林风格”)[23]
越战期间,南越军队从美国政府接收了至少793,994把M1与M2卡宾枪,这些卡宾枪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与此同时,越共游击队[24]也曾缴获这些卡宾枪,并将枪管或枪托锯短以方便使用。[25]虽然M1/M2卡宾枪较轻的重量和较高的射速令其适合身材相对较小的亚洲人使用,但是也因为缺乏动能及穿透力而令这些武器无法与AK突击步枪作比较。[26]
Remove ads
设计
M1/M2/M3卡宾枪采用短行程活塞导气原理,转拴式枪栓方式运作。其中M1和M3只能半自动射击,而M2则为一款击发调变武器,其枪栓左侧设有快慢机,可选择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这些武器能够使用15或30发容量的弹匣供弹,枪托上可以附加携带两个备用弹匣的弹匣袋。
M1/M2/M3卡宾枪所发射的.30卡宾枪弹(7.62×33毫米)基本上是温彻斯特M1905步枪使用的.32温彻斯特自填弹的无突缘版本。[27]标准的.30卡宾枪弹弹头重110格令(7.1克),使用M1卡宾枪的18寸枪管射击时,枪口初速度为610米/秒,动能为1,311焦耳。[28]在100码(91米)的距离上,M1卡宾枪的散布在3寸至5寸之间,这对于一款近距离自卫武器来说已经足够。M1卡宾枪的最大射程为300码(270米),但是弹头在超过200码(180米)后下坠严重,因此M1/M2/M3卡宾枪的实际有效射程大约为200码。[29]
M1卡宾枪最初服役时是使用15发标准直弹匣供弹。但随着美军于1944年10月采用M2卡宾枪,[30],一种30发弯曲弹匣(绰号“香蕉弹匣”)亦同时成为美军制式装备。[31]二战后,30发弹匣很快成为了M1与M2卡宾枪的标准弹匣,但15发直弹匣一直到越战结束后才停止使用。[32]在初期的战斗报告中,士兵们经常会在战斗中误将弹匣释放按钮当作保险按下。随后,生产厂商改以旋转式保险取代原本的按钮式保险。[33][34]
早期的M1卡宾枪并不配备刺刀,后来根据军队的要求,在枪管下方增加了刺刀座[35],并配备M4刺刀。M1/M2卡宾枪具有重量低及射击时容易控制等优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M1卡宾枪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近战武器。但在朝鲜战争期间,M1/M2卡宾枪在严寒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表现差劣。[36][16][37]主要原因是复进簧较为脆弱,润滑油在低温下冻结以及弹药在零度以下反冲力不足。[17][38]
Remove ads
出口
越南战争初期,美国政府曾将M1/M2卡宾枪作为军事援助物资供应友邦,该枪曾是南越军队的主要武器。M1卡宾枪亦曾经是联邦德国(西德)巴伐利亚邦警察以及以色列警察使用的武器。直至现在,以色列仍拥有大量M1卡宾枪及.30卡宾枪弹药。
M1卡宾枪在中国

1942年后美国以租借法案名义向中华民国政府供应有限的M1卡宾枪,相比起国民革命军当时装备的各款栓动式步枪,M1卡宾枪作为半自动武器而且轻巧灵活,故得到了不少国军士兵的好评。
1945年,国民革命军宪兵也装备了M1卡宾枪,部分在国共内战期间流入中共军队手中。
在朝鲜战争期间,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同样广泛地使用M1卡宾枪,这些武器不单来自原先的国民党军,也缴获自美军和韩国军,以及来自苏联转赠的二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的援助。
1949年夏季,中共中央军委下令研究仿制M1卡宾枪,属下兵工厂并曾试产了少量枪枝。后因苏联提供兵工设备及技术(53式步骑枪及56式半自动步枪),中国人民解放军才停止研究仿制M1卡宾枪的工作。
余下的M1卡宾枪被交予中国民兵使用至1980年代。
改进型号

- 1942年定型,共制造约150,000把
- 折叠枪托
- 金属制骨架式枪托,向左折叠
- 供空降部队使用
- 改进机械照门,加入风偏调节
- 没有投产
- 由M1A1用的折叠枪托改为伸缩式枪托
- 配备15发弹匣
- 没有投产,原意为替代M1A1卡宾枪但没有落实

- 1944年定型
- 增加快慢机,可选择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模式,定位类似德国人提出的突击步枪概念
- 配30发弹匣,但可与15发弹匣通用
- 共制造约60,000把(但考虑到有众多M1卡宾枪被改造成M2,所以实际数目比官方公布为多)
- 虽然有全自动模式,但因为无手枪式握把,M2比装有握把的突击步枪较难控制
尽管美军对于该枪有需求,但M2卡宾枪在二战中的使用十分有限,且大多是用于战争即将结束时的太平洋战场。[39]M2卡宾枪在后勤维护方面与M1卡宾枪并无太大差异,且其射程、精度以及穿透性均强于诸如汤普森冲锋枪与M3冲锋枪等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40]因此,在二战之后,M2卡宾枪在美军中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冲锋枪,直到其被M16突击步枪取代。[41]


使用弹药类型
军用.30卡宾枪弹:
- M1普通弹(Cartridge, Caliber .30, Carbine, Ball, M1)
- M6空包弹(用于发射枪榴弹,Cartridge, Caliber .30, Carbine, Grenade, M6)
- M13训练弹(Cartridge, Dummy, Caliber .30, Carbine, M13)
- M18高压试验弹(Cartridge, Caliber .30, Carbine, Ball, High Pressure Test, M18)
- M27曳光弹(Cartridge, Caliber .30, Carbine, Tracer, M27)
流行文化
用户




 阿富汗 阿富汗
 阿尔及利亚-于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期间从法军手上缴获到大量的M1卡宾枪。 阿尔及利亚-于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期间从法军手上缴获到大量的M1卡宾枪。
 安哥拉 安哥拉
 阿根廷 阿根廷
 奥地利—于1950—1970年代期间采用。 奥地利—于1950—1970年代期间采用。
 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
 巴西 巴西- 巴西远征军:于1944—1945年间使用。
- 巴西宪兵
 
 柬埔寨 柬埔寨
 加拿大 加拿大
 智利 智利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
 刚果共和国 刚果共和国
 哥斯达黎加 哥斯达黎加
 古巴 古巴
 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
 刚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
 丹麦 丹麦
 厄瓜多尔 厄瓜多尔
 埃及 埃及
 萨尔瓦多 萨尔瓦多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
 法国 法国- 法国武装部队:于1954—1962年间使用。
 
 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 德国国防军:缴获自美军。
 
 西德—于1950—1960年代期间使用。 西德—于1950—1960年代期间使用。- 德国联邦国防军
- 德国联邦边防卫队
- 警察单位
 
 希腊 希腊- 希腊空军:使用至1990年代中期。
 
 格陵兰 格陵兰- 格陵兰警察
 
 危地马拉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洪都拉斯
 英属香港 英属香港
 印度 印度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
 伊朗 伊朗
 伊拉克 伊拉克
 以色列 以色列
 意大利 意大利- 卡宾枪骑兵:使用至1992年。
 
 日本 日本- 陆上自卫队:1950—1989年期间使用。
 
 约旦 约旦
 韩国:总数共1,015,588把。 韩国:总数共1,015,588把。
 寮王国 寮王国
 黎巴嫩 黎巴嫩
 利比里亚 利比里亚
 利比亚 利比亚
 墨西哥 墨西哥
 摩洛哥 摩洛哥
 缅甸 缅甸
 荷兰-于1940—1970年代期间使用。 荷兰-于1940—1970年代期间使用。- 荷兰武装部队
- 荷兰国家警队
 
 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
 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
 挪威 挪威- 挪威国防军:自1951年装备至1970年。
- 挪威警察局:自1951年装备至1990年代。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
 巴拿马 巴拿马
 秘鲁 秘鲁
 菲律宾-二战后使用。 菲律宾-二战后使用。
 苏里南 苏里南
 泰国 泰国
 突尼斯 突尼斯
 土耳其 土耳其
 英国 英国- 英国武装部队:于1943年—1960年代期间有限地使用。
- 皇家阿尔斯特警察:装备至1980年代。
 
 美国 美国- 美国武装部队:于1941年采用,直至1970年代退役。
- 联邦及地方执法机构
 
 乌拉圭 乌拉圭
 苏联—二战期间通过租借法案获得7把M1卡宾枪。 苏联—二战期间通过租借法案获得7把M1卡宾枪。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
 越南共和国 越南共和国
 越南 越南- 越南人民军:继承自前南越政权。
 
流行文化
参考文献
参看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