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龍
来自维基词典,自由的词典
Remove ads
参见:⿓
|
|
跨语言
- 康熙字典:第1536页第33字
- 大汉和辞典:第48818字
- 大字源:第2076页第1字
- 汉语大字典(第一版):第7卷第4803页第1字
- 辞海:第1572页第6行第1字
- 宋本广韵:第34页第19字
- Unihan:U+9F8D
汉语
象形汉字 – 原图像为蛇,有着突出的嘴巴和眼睛。
现今字型是从大篆发展而来,右为蛇身(尾巴在右边上方,腿在右方),左下方有须/牙的吻部,左上是眼/冠。之后左侧受到立和⺼/月的一些影响,发生简化及抽象化。注意竜作为延伸的异体,也可追溯至大篆,其形象为一只龙的正面,而非蜷曲的身体。
Remove ads
来自原始汉藏语 *m-bru(ŋ/k) (“龙;雷电”)。与藏语 འབྲུག ('brug,“龙;雷电”)同源。STEDT数据库还将其列为隆 (上古 *ɡ·ruːŋ, “雷电;打雷声”)和雹 (上古 *bruːɡ, “冰雹”)的同源词。对照靐 (上古 *brɯŋs, “雷声”)和霹靂 (上古 *pʰeːɡ reːɡ, “雷电”)。
这个词在亚洲地区的许多语言都可发现。对照原始苗瑶语 *-roŋ (“龙”)(白苗语 zaj)、原始越语 *-roːŋ (“龙”)(越南语 rồng)、越南语 thuồng luồng (“似蛇的怪物”)、高棉语 រោង (roong,“龙年”)、泰语 มะโรง (má-roong,“龙;龙年”)、老挝语 ມະໂລງ (ma lōng,“龙年”);可能也与古突厥语 [需要文字] (*-lan,表示野生、猎食动物的后缀)(土耳其语 aslan (“狮子”)、kaplan (“老虎”)、yılan (“蛇”))有关。
Remove ads
- 各地读音
Remove ads
龍
- (神话) 中国及汉字文化圈神话与传说中出现的一种若有似无的神秘生物,身长,形似蛇,能兴云降雨,是四种祥兽之一。(量词:條/条)
- (神话) 西方传说中一种邪恶的生物,代表了贪婪与破坏的邪恶象征。
- 十二生肖之一,对应的地支为辰
- (比喻义) 帝王,皇帝
- 龍椅/龙椅 ― lóngyǐ ― 皇帝坐的椅子
- (比喻义) 豪杰、才俊,杰出非凡的人
- (比喻义) 高大的马,骏马
- (比喻义,指书法、文章) 雄健、华丽
- (延伸) 似龙般(长条)的事物
- (延伸) 饰以龙形的
- (动物学,古生物学) 有脚、尾的巨大爬行动物
- (闽东语) 头脑清醒
- (粤语,足球等运动) 球门
- (粤语) 队伍,队列 (量词:條/条 粤)
- (香港话,俚语) 钱
- (香港话,俚语) 蛇肉
- 姓氏
- 龍雲/龙云 ― Lóng Yún ― 中华民国初期滇系军阀将领
参见龙/翻译 § 汉语。
其他:
- → 印尼语: liong
- → 古突厥语: 𐰠𐰇 (lü)
- → 中古蒙古语: ᠯᠤᠤ (luu)
- 古典蒙古语: ᠯᠤᠤ (luu)
- 蒙古语: ᠯᠤᠤ/луу (luu)
- 古典蒙古语: ᠯᠤᠤ (luu)
- → 中古蒙古语: ᠯᠤᠤ (luu)
白狼语
Coblin 将白狼语发音重构作 *gljung,表明其来自原始汉藏语 *kl(j)u(ŋ/k) (“河流,峡谷”),且保留了原始缅彝语中已脱落的辅音连缀。对比藏语 ལྗོངས (ljongs)、汉语 谷 (上古 *kloːɡ)。
龍 (*gljung)
- W. South Coblin, "A New Study of the Pai-lang Songs" (1979), Tsing Hu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12:179–216
- Christopher I. Beckwith, "The Pai-lang songs: The earliest texts in a Tibeto-Burman language and their Late Old Chinese transcriptions" (2008), in Medieval Tibeto-Burman Languages III
日语
竜 | |
龍 |
龍
- 部分词典认为这种读音是慣用音 (kanyōon),而非呉音 (goon)。
龍 • (ryū)
龍 • (ryū)
龍 • (Ryū)
龍 • (ryō)
龍 • (ryō)
⟨tatu⟩ → /tat͡su/
源自上古日语。
朝鲜语
上古日语
越南语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