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揆,原本为一个汉文词,“一”意为“相同”[1],“揆”意为“准则”[2],合并起来应理解为“道理(准则)一致”。如:孟子孟子 (书)·离娄下》:“先圣后圣,其揆一也”[3]范晔后汉书·荀韩锺陈列传》:“天地《六经》,其旨一揆。”[4]王绩 《醉乡记》:“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

Quick Facts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一揆
假名いっき
平文式罗马字Ikki
Close

在古代日本引申为团结而起义。白话的说法就是民变、民乱。原意是指在神明的面前立誓要团结的团体或其所发起之战斗,而且一揆不一定要武装起义,他们多是为了本身的要求来进行谈判,当谈判破裂时才武装起义。一揆最早发起于室町幕府时代。

分类

一揆随着属性的不同大概可分成下列几种类型:

  • 土一揆:主要是受不了苛捐杂税的农民或小商人,为了要求统治者实行免去高利贷债务的“德政令”进行政治请愿或起义。主要发生于室町时代中、后期。
  • 国一揆:即国人(当地有武装势力的土豪,野武士群的首领)企图从地方守护手中夺取统治权而暴动,有时候也会联合下属的农民们。
  • 一向一揆一向宗门徒所形成的一揆。以强大的宗教向心力、舍命杀敌的圣战模式著称,甚至曾经形成过自治组织,自成一国(例如:1488年一向一揆杀死加贺国大名富㭴政亲)。到了战国末年,一向一揆的首领势力甚至可以与各地大名们匹敌。有名一向一揆有:石山本愿寺(一向宗大本营)、伊势长岛愿证寺
  • 百姓一揆江户时代的百姓要求幕府和藩国减免过重的年贡而进行的暴动。虽然百姓一揆发生的次数相较于前三者更频繁,但由于战国末年“刀狩令”的发布,武器取得不易;加上幕府成功的分化政策,使得百姓一揆们往往牺牲首领向幕府换得请愿的成功,以致于群龙无首、后继无力。因此情况多能在江户幕府控制之中,也使江户幕府难以动摇,维持二百余年的统治。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