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国的别称。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亦称中国[1]中华一词最早见于晋代典籍。刘弘〈请诏东海王等罢兵表〉:“今边陲无备豫之储,中华有杼轴之困。”桓温〈请还都洛阳疏〉:“自彊胡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2]左传正义》解释:“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有服章之美,谓之。”

活跃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西洋传教士利玛窦在其著作《中国札记》中亦写道:“今天我们通常称这个国家为Ciumquo(中国)或Ciumhoa(中华)……”。1869年的晚清时期,美国传教士倪维思的英文名著《中国与中国人》一书关于中国的国名部分明确指出:“中国人讲起自己的国名,最常用的是中国(Middle Kingdom);另一个名字是中华国(Middle Flowery Kingdom);……此外,统治王朝的各朝代名称也经常被用,比如目前就又称作‘大清国’...”。不过,随后(1871年)清朝与明治日本谈判第一份条约《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方代表对于条规中中方使用“中国”一词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中国系对己邦边疆荒服而言”,要求条规内只写清朝的国号“大清国”。而清政府代表不同意日方的要求,并强硬地回应道:“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3]

衍生词汇

大中华区

英文“Greater China”,译为“大中华区”。指包括以华人为主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以及华人较多的马来西亚的地区[4]。许多商业机构和跨国企业都采用“大中华地区”或“大中华区”一词于自身的商务运作当中,而以此为名所设立的公司业务部门则主要负责处理台湾及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等两岸三地之间业务来往的管理事项,偶尔也兼有负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间的“新马”(旧称“星马”)业务。

中华圈

国际上基本认为中华圈是最初以汉文化为主的古中国以及受古中国册封、奉中华文化为上的众多朝贡国,而今为华人以及中华文化为主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4]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