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梅尔·卡达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09年10月8日)请协助改善这篇条目,更进一步的信息可能会在讨论页或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扩充条目后将此模板移除。
伊斯梅尔·卡达莱 | |
---|---|
出生 |
阿尔巴尼亚吉诺卡斯特 | 1936年1月28日
职业 | 小说家、诗人 |
国籍 |
![]() |
创作时期 | 1954年至今 |
文学运动 | 后现代文学 |
代表作 | 亡军的将领、梦之宫殿 |
奖项 |
赫尔德奖(1998年) 布克国际奖(2005年) 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2009年)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2016年) |
受影响于 | 卡夫卡 |
伊斯梅尔·卡达莱(阿尔巴尼亚语:Ismail Kadare;1936年1月28日-),阿尔巴尼亚当代著名诗人、小说家。2005年获布克国际奖。其作品被译成45种以上的文字,出版了637种以上不同版本。他是欧洲最着名的作家之一。他曾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生平
伊斯梅尔·卡达莱1936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南部山城吉诺卡斯特,先后在地拉那大学和高尔基世界文学学院学习深造。在文革期间,他访问了中国,遇见了毛泽东。他把许多中国诗人翻译成阿尔巴尼亚文。
他的许多作品都在讽刺和批判专制社会,其中一些出版之后曾一度遭禁。但是,他一直深受阿尔巴尼亚前最高领导人恩维尔·霍查器重。
1963年,他发表了首部小说《亡军的将领》,迄今已在40余国出版了作品。
卡达莱是历史专业出身,他的作品,也多以古史为依托,借古喻今。《三孔桥》,写一条本来只有摆渡船的河,一些神秘人物私自与地主们达成交易,造起一座桥,河边不明内情的居民们仿佛看见了某种宿命正在发生,河神在暴怒,空中风传着土耳其人进犯的消息;《长城》围绕对峙在长城两侧的一位明朝官员和一个蒙古士兵展开。[1]
主要作品
- 《亡军的将领》(Gjenerali i ushtrisë së vdekur,1963年)
- 《雨鼓》(Kështjella, 1970年)
- 《石头城纪事》(Kronikë në gur, 1971年)
- 《耻辱龛》(Kamarja e turpit, 1978年)
- 《谁带回了杜伦迪娜》(Kush e solli Doruntinën?, 1980年)
- 《破碎的四月》(Prilli i thyer, 1980年)
- 《梦幻宫殿》(Pallati i ëndrrave, 1981年)
- 《H档案》(Dosja H. , 1981年)
- 《长城》(Muri i madh, 1993年)
- 《错宴》(Darka e gabuar, 2008年)
获奖
参考文献
- ^ 伊斯梅尔·卡达莱《长城》 他是诺奖热门,以历史写寓言. 文学报. 2017-02-09 [2019-05-26] (中文).
|
|
Text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C BY-SA 4.0 licens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Images, videos and audio are available under their respective licenses.
Cover photo is available under {{::mainImage.info.license.name || 'Unknown'}} license.
Cover photo is available under {{::mainImage.info.license.name || 'Unknown'}} license.
Credit:
(see original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