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燮(1775年—1840年),字理初,安徽黟县人,清代学者。

Thumb
俞正燮像,出自《清代学者像传》第二集

生平

俞正燮自幼随父亲在江苏句容县读书,“读书过目不忘”,刻苦自励,好友许瀚称他“有晋人风度,而不以书名,亦奇事也”,尝“拥籍数万卷,手翻不辍,辍已成诵,地人名、事迹本末,见某庋某册某篇行,语辄中”,可谓学问渊博[1],十八岁开始著述[2],二十岁撰写《唐律疏义跋》。北上兖州谒孙星衍,声名大起[3],科考屡试不中,举债度日[4],替人编书校书为生,曾为彭元瑞刘凤浩撰辑《五代史记补注》,为黟县知县吴甸华编纂《黟县志》,林则徐聘其编纂《两湖通志》。[5]遍游全国各地,“足迹半天下”。[6]道光元年(1821年)中举人。[7]道光十九年,江苏学政祁寯藻聘其主讲于惜阴书院,不久卒于金陵寓馆。

家族

父俞献于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官句容县训导。

著作

著有《癸巳类稿》、《癸巳存稿》、《四养斋诗稿》[8]等,死后七年由其友人张穆等捐资刻印成书。

他先后编校的书有《五代史补注》、《大清会典》、《黟县志》、《两湖通志》、《古天文说》等十馀种,然“手成宏巨书不自名”。[9]

评价

梁启超在其所著《清代学术概论》中将“癸巳两稿”列为清代札记“最可观者”。[10]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于清儒中,特揭黄宗羲、戴震、俞正燮三家学说,[11]强调“已渐脱有宋以来理学之羁绊,是殆为自由思想之先声”。戴、黄二氏前人已有所注意,俞氏学说则是蔡元培首先提出来的。[12]

李敖:“在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有名的思想家死掉了,他的名字叫俞正燮,他是替中国妇女受到不人道的待遇讲话的。”[13]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93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