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大帝》(英语:The Tragedy of Julius Caesar,直译为《优旈·凯撒[3]。)是莎士比亚的其中一出悲剧,通常被认定为是在1599年完成的[4]。故事描述公元前44年一众罗马元老计划并成功刺杀独裁官朱利叶斯·凯撒,以及叛徒们在腓力比被击退的经过。莎士比亚有另外两出戏剧也是改编自古罗马历史,即《安东尼与克丽奥佩托拉》及《科利奥兰纳斯》,而《安东尼与克丽奥佩托拉》更可算是此剧的续集

Thumb
凯撒的鬼魂对布鲁图的未来作出警告。原图画家理查德·维斯特奥[1]:伦敦,1802年;雕版者爱德华·斯克里文[2]

虽然戏剧的名字是《凯撒大帝》,但有观点认为剧中的主角是马尔卡斯·布鲁塔斯;凯撒只在三场戏中出现。此剧以布鲁图斯的内心挣扎为主题,描绘他怎样在友谊国家荣誉之间犹疑不定。

角色表

剧情

马尔库斯·布鲁图斯凯撒的密友,罗马的执政官。布鲁图斯被勾引加入了元老们组成的一个谋反组织,这是来自于卡西乌斯的怀疑——凯撒意图推翻罗马共和国,自立为王。

剧本一开始叙述了布鲁图斯与卡西乌斯之间的辩论以及他自己的内心挣扎,而公众的支持信使得布鲁图斯决心反对凯撒(公众的支持信其实是卡西乌斯用不同的笔迹伪造的,以诱使他参与谋反)。一位预言家警告凯撒小心3月15日,[19]凯撒虽然被预言家和他的支持者阿特米德斯反复警告,但凯撒无视警告,还是落入叛徒的陷阱。

刺杀凯撒是该戏最著名的片段,出现在第三幕。凯撒无视预言家和他妻子的警告,步入了元老院。叛徒们玩了一个肤浅的把戏,由米特鲁斯·辛伯递交诉状,为他被流放的兄弟请愿。凯撒不出意外的拒绝了他。卡斯卡从背后搂住了凯撒的脖子,其他人一拥而上,行刺凯撒;布鲁图斯是最后一个。这时,凯撒说出了最著名的一句"Et tu, Brute?"(“吾儿,亦有汝焉?”)。[20]莎士比亚加了一句“倒下吧,凯撒!”说明了凯撒不愿苟活,只求壮烈。

叛徒们为了证明他们这么做是为了罗马,而不是为了自己,在杀人后没有逃离现场。凯撒死后,布鲁图斯进行演讲为自己辩护,这时他得到了公众的支持。然而马克·安东尼在凯撒的尸体旁进行了更为巧妙优雅的演讲——开场白是"Friends, Romans, countrymen, lend me your ears"(“各位朋友,各位罗马人,各位同胞,请你们听我说…”)[21]——成功的操控了民众的情绪,使听众反对刺杀。与布鲁图斯的理性不同,他的修辞更为复杂:安东尼首先提醒大家凯撒对罗马的贡献,对穷人的怜悯。凯撒在牧神节上拒绝称王,并以此质疑布鲁图斯的说法。他向公众展示了凯撒滴满鲜血的尸体,使得公众为他们倒下的英雄涕泪相加;他阅读了凯撒的遗嘱,即:每位罗马公民都会收到75德拉克马,安东尼虽然自称反对暴乱,但依然使愤怒的民众将叛徒逐出罗马。在混乱中,无辜的诗人秦纳被错认为是叛徒路奇乌斯·秦纳而被误杀。

第四幕的开始是一场争斗,布鲁图斯因卡西乌斯受贿对其进行攻击[22],二人随后和解。两人开始备战,应对马克·安东尼和凯撒的养子屋大维。当晚凯撒的鬼魂向布鲁图斯显灵,预言他的败亡。[23])。

在战场上,卡西乌斯和布鲁图斯自知来日不多,便相视而笑,彼此握手。卡西乌斯听到自己的挚友提坦纳斯被俘虏的消息后,自杀身亡。提坦纳斯其实并没有被俘,当他归来看到卡西乌斯的尸体时,他也悲愤自杀。布鲁图斯虽然赢得了这场战斗,但战事并没有结束。第二天,布鲁图斯怀着沉重的心上战场,结果兵败自杀。

剧尾是安东尼对布鲁图斯的致辞,并称布鲁图斯仍然是“最为尊贵的罗马人”,因为他是叛徒中唯一一个为罗马的利益而去行刺的人。[24]

时代与文本

Thumb
第一对开本》中《凯撒大帝》第一页的临摹本,1623年出版。

《凯撒大帝》最初出现在1623年的《第一对开本》,但小托马斯·普拉特[25]在他1599年9月的日记里记录了有关的演出。1598年,弗朗西斯·梅尔斯[26]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列表中没有提及《凯撒大帝》。根据上述两点,以及当时的轶事,就戏剧修辞、韵律与《哈姆雷特》、《亨利五世》,《皆大欢喜》的对比[27]学者们认为1599年可能是戏剧的诞生日。[28]

第一对开本》中的《凯撒大帝》是戏剧的唯一官方文稿。对开本文稿以质量和前后一致而著称;学者认为文字的形式为提词者所用的剧本。[29]莎士比亚使用的参考文献来源于托马斯·诺斯爵士[30]普鲁塔克作品《布鲁塔斯的一生》、《凯撒的一生》的翻译。[31]

戏剧出现了许多伊丽莎白时代时代错误。剧中人物使用的帽子、紧身衣(大型厚重夹克)都是罗马时代所没有的。凯撒被描述为穿着伊丽莎白时代的紧身衣而不是罗马宽外袍。在某一时刻,时钟被敲响,布鲁塔斯则称“看看时钟”。.

和普鲁塔克历史记录的相异之处

  • 在莎士比亚剧本,凯撒在2月15日的牧神节凯旋归来,比史实早了6个月。
  • 为了增进戏剧效果,凯撒在剧中死在了元老院中,而不是庞培剧院。
  • 凯撒的遇刺、葬礼、安东尼的演讲、公布遗嘱、屋大维的到来被放置到了同一天。历史上,谋杀发生在3月15日,遗嘱公布时间为18日,葬礼为20日,屋大维则在5月份姗姗来迟。
  • 莎士比亚让三巨头在罗马聚会,而不是博洛尼亚,以节省戏剧中的地理元素。
  • 他将腓力比的两次战斗整合了起来,而在历史上,两场战斗有20天左右的间隔。
  • 莎士比亚中凯撒的最后一句话是"Et tu, Brute?("吾儿,亦有汝焉?")。普鲁塔克则称凯撒什么都没说,而是当看到布鲁塔斯时将宽外袍蒙到了自己的头上。[32]然而,苏埃托尼乌斯称他用希腊文对布鲁塔斯说了"καί σύ τέκνον" ("Kai su, teknon?"; "你也是么,吾儿?"[33])。[34]拉丁文字Et tu, Brute?不是莎士比亚戏剧的原创,而是在1599年左右的早期伊丽莎白时代有关凯撒的戏剧中就甚为流行。

莎士比亚修改了历史事实,以便节省时间,使得戏剧得以在舞台上演出。悲剧被缩减到了几个场景,用以提升其氛围与效果。

分析与评论

历史性

如同莎士比亚其他历史剧,此剧有一定程度上的借古讽今:当时伊丽莎白一世已年老,却仍未指定王位继承人,她的臣民均担心英格兰在她死后会发生内战——就好像罗马共和国在凯撒大帝死后一样。[35]

主角争议

学者们对莎士比亚《凯撒大帝》一剧中谁是主角产生了争议。标题中的主人翁凯撒在3.1中就去世了,但他自比北极星,因此将其排出在主角人选之外是不明智的,而整个剧本也因他而转移。交错在这个争议之中的是共和制与君主制之间的哲学、心理意识形态的辩驳。另一位作家罗伯特·C·雷诺德[36]在他的文章《凯撒大帝中的讽刺形容》中着重讨论了形容布鲁塔斯和凯撒的名字与词语。作家指出虽然卡斯卡在表面上赞扬了布鲁塔斯,但却漫不经心地将其看做是一个笑话,并把他与炼金术士做了对比,“哦,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崇高/看起来对我们来说是个冒犯/他的表情,犹如炼金术士一样丰富/会变成美德和垃圾”(I.iii.158-60)。雷诺德也讨论了凯撒和他“巨人般”的形容词,指出力量与男性气概之间的关系,但也隐含了外表的荣耀与内部的混乱。[37]文章得出的结论为:由于在形容凯撒与布鲁塔斯上使用了极具自负般的形容词,谁是主角这一问题变得模糊不清,难以回答。

麦伦·泰勒[38]在他的论文《莎士比亚的<凯撒大帝>与历史的讽刺》中,对比了凯撒与布鲁塔斯的逻辑与哲学。凯撒的哲学被认为是直觉的,认为跟着感觉走就是正确的;因此,当他在被刺前对卡西乌斯感到不安,这个直觉不假。布鲁塔斯被描绘成类似凯撒的人,但他的热心迷惑了自己的逻辑,在最后的V.v.50–51中,他说 “Caesar, now be still:/ I kill'd not thee with half so good a will”.[39]这个解释是有瑕疵的,因为"good a will" 更可能是“不正确的判断”,而不太像是“处于好意”。

约瑟夫·W·霍普特[40]承认有的评论家否认凯撒是主角,认为布鲁塔斯是戏剧最终的驱动力量,因此是该剧的悲剧英雄。布鲁塔斯试图将共和国置于自己与凯撒的个人关系之上,随机对他下手。很遗憾,布鲁塔斯犯了政治错误,导致自己先祖们所创立的共和国垮台。他的行动出于热血,没有收集足够的证据来进行合理的判断,因此被卡西乌斯和其它的叛徒玩弄于鼓掌之中。[41]

传统观点认为卡西乌斯和其它叛徒们是出于嫉妒与野心而谋反,而布鲁塔斯是因为荣誉与爱国。然而,戏剧的中坚力量是故事反对将其人物简单滴归类为正面英雄或反面恶棍。政治新闻记者、古典学家加里·威尔士英语Garry Wills称“戏剧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没有反面人物。”[42]

戏剧最出名的部分在于难以确定哪个人物是重点。所有人物都围绕着对方转,如同考尔德雕塑一样。对一个人的改变会影响所有人的地位。一个起来,另一个落下。但是他们最终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平衡状态。[43]

威尔士的当代解释观更倾向于意识、潜意识对人类行为、互动之间的影响。如此,卡西乌斯成为全剧的最高统治者。

名句

  • “Beware the Ides of March.”,摘自第一幕,第二场:这是预言者对凯撒的一句警告,意即“小心三月十五日。”,而凯撒是在罗马历三月十五日英语Ides of March遇刺而亡的。
  • Et tu, Brute?”,摘自第三幕,第一场:这是凯撒发现布鲁塔斯是行刺者之一时的说话,意即“吾儿,亦有汝焉?”莎士比亚在这儿引用了一句当时已广为人知的句子。
  • “Cry 'Havoc!' and let slip 战争猛犬英语The Dogs of War.”,摘自第三幕,第一场:这是马克·安东尼发现凯撒被谋杀后的其中一句说话。此处的“dogs”并不是指,而是工具
  • “Friends, Romans, countrymen, lend me your ears…”,摘自第三幕,第二场:这是马克·安东尼在凯撒的公开丧礼上之致词的开头,意即“各位朋友,各位罗马人,各位同胞,请你们听我说…”,格式为抑扬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此段致词令到本来支持布鲁图等密谋者的人民转而反对他们,使布鲁图等必须逃离罗马

演出

本剧可能是莎士比亚第一部在环球剧场演出的戏剧。[44]瑞士旅行家小托马斯·普拉特[25]于1599年12月21日在河岸剧场观看了上演的“凯撒大帝”,这出悲剧也很可能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因为很明显在当时没有与之披靡的对手。(虽然在伊丽莎白/詹姆士一世时期凯撒的故事反复出现,但没有一出能比得上普拉特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描述。)[45]

在王朝复辟之后,剧场恢复开放,并有国王公司[46]的托马斯·凯林格[47]于1672年将该剧再度复兴。查理斯·哈特[48]最初主演布鲁塔斯,后由托马斯·贝特顿[49]主演。在复辟时期和十八世纪中,《凯撒大帝》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少数没有被改编的剧本。[50]

电影

此剧曾多次被搬上银幕,但最广为人知的版本有三:

参见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