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三藏记集》,南朝梁僧祐撰,又称《僧祐录》、《祐录》,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佛教经录。成书于510年代(天监年间)。[1]

作者生平

释僧祐,本姓俞。僧祐儿时到建初寺礼佛,开心雀跃,十分喜爱佛道,以致不肯归家。到十四岁时,因家人为他秘密求访婚姻,被僧祐知晓后,他逃避到定林寺,师从法达法师。后从事法颖,两人均是律学大家,僧祐竭尽思虑努力研求,从而对律部达到非常精通的程度,以致超过了先哲。永明年间,朝廷勒令僧祐入吴在五众中试选僧尼,并宣讲《十诵律》,尤其是讲清受戒之法。他将所获得的施舍全部用于定林、建初寺,或修缮其他庙宇。他造立经藏,搜集、整理经卷,使得到处广开佛寺,佛法弘扬。

梁天监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僧祐在建初寺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僧祐搜集经藏,摘取重要的事迹撰为《三藏记》、《法苑记》、《弘明集》等,都流行于世。

历史沿革

僧祐于天监年间[1],借为定林寺建初寺造立经藏一切经因缘,在道安总理众经目录》的基础上,旁考诸目,“订正经译”,撰成《出三藏记集》。

僧祐编纂此书的用意在对佛经翻译进行“沿波讨源”,所以他将全书分作四个部分:一、《撰缘记》,二、《诠名录》,三、《总经序》,四、《述列传》。这些如僧祐的自序所说:“缘记撰,则原始之本克昭;名录诠,则年代之目不坠;经序总,则胜集之时足征;列传述,则伊人之风可见”。

《出三藏记集》不仅在经录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价值,在目录学上也占有很高的地位,它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刘勰长期在定林寺整理经藏,有人怀疑《出三藏记集》一书,出刘勰之手,或者“当是刘勰得意之笔,为僧祐之序润色或捉刀之际,自然流出。”[2]饶宗颐在〈《文心雕龙》与佛教〉说:“《出三藏记集》,凡分十五卷,题僧祐名,可能出勰之手。其中不少论文,可视为刘氏所作,或至少可代表他的意见,不妨取与《文心雕龙》比较研究。”牟世金指出《出三藏记集》卷十二〈释僧祐法集总目录序〉“短力共尺波争驰,浅识与寸阴竞晷”,与〈丽辞〉篇“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非常神似[2]。日本学者兴膳宏例举《文心雕龙》与《出三藏记集》的相似处[3]

评价与影响

《开元录》卷十,叙列古今诸家目录,隋以前有二十七部。此中惟梁僧祐之《出三藏记集》现存。余均佚失。对于这本书的评价,历代以来,推崇备至。获得后世经录学家的盛赞,认为僧祐所撰三藏记录,条例可观。

本书撰成后不久,僧绍编《华林佛典众经目录》,依此目分四色,加以增减,可以得知,在当时此目已被重用。《出三藏记集》的代录,是在道安基础上发展出依时代记译人、记译经的重要方法。代录这一经录组织方法,为后世的经录学家所继承。长房录、道宣录、智昇录都是以代录为主题进一步发展;佛典目录在目录学上独树一帜,与僧祐录这方面的作用是分不开的[4]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