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克纳佩茨布施 (德语:Hans Knappertsbusch,1888年3月12日—1965年10月25日),昵称“克纳”(Kna),德国指挥家瓦格纳作品的权威,被誉为“指挥界的凯撒”。此外他的施特劳斯布鲁克纳也受到肯定。

Quick Facts 汉斯·克纳佩茨布施Hans Knappertsbusch, 音乐家 ...
汉斯·克纳佩茨布施
Hans Knappertsbusch
Thumb
1928年的汉斯·克纳佩茨布施
音乐家
出生(1888-03-12)1888年3月12日
 德意志帝国埃尔伯费尔德英语Elberfeld
逝世1965年10月25日(1965岁—10—25)(77岁)
墓地博根豪森公墓
职业指挥家
音乐类型古典音乐
Close

生平

出生于埃尔伯费尔德(Elberfeld,今天的伍珀塔尔),在科隆的音乐学院学习,1912年在市立剧院任乐队长,这也是他音乐生涯的开始。1919年任德绍总乐长,是德国史上最年轻的城市总乐长[1]。1922年接替布鲁诺·瓦尔特出任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指导,在慕尼黑的11年期间,克纳佩茨布施的演出受到好评,他也邀请理查德·施特劳斯汤玛斯·比彻姆等人前来客席指挥[2]。作风保守的他,在慕尼黑却指挥了多部当代歌剧的首演[注 1],他本人的华格纳诠释(《帕西法尔》、《崔斯坦》)更是备受赞誉。

1936年,出于对当局的不敬,以及希特勒本人的不喜,纳粹废止了克纳佩茨布施的剧院终身合同[3][4]。在接下来的9年间,他的指挥活动局限在奥地利境内,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并在萨尔茨堡音乐节出演[3][5]。当局亦准许他前往布达佩斯、伦敦等地演出。1944年6月30日,克纳佩茨布施指挥了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最后一场演出,剧院在数个小时后毁于轰炸英语Bombing of Vienna in World War II[注 2]

在战后转型正义的过程中,几乎所有与纳粹当局共事的音乐家都必须停职接受调查,克纳佩茨布施亦不例外,期间乔治·索尔蒂接替了他的职位。之后他居住在慕尼黑,四处客席指挥,在拜鲁伊特音乐节亦经常有他的身影[注 3][1]。1954年他重返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翌年亦在重新落成的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登台[6]

1964年一次失足造成颇为严重的伤势,克纳佩茨布施始终没有完全复原,并于隔年10月26日在慕尼黑去世[7][3]。他的遗体在慕尼黑的博根豪森公墓入土[1]

作品

录音节选

克纳佩茨布施的录音很少,代表性的有布鲁克纳的第五交响曲、瓦格纳的《歌手》等作品。五〇年代在拜罗伊特的演出现场录音,是他最为人所知的演出纪录。1964年是克氏在拜罗伊特的最后一舞,指挥《帕西法尔》的演出,该场亦有录音纪录。

注释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