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文住宅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铜仁路333号的一处花园住宅,曾为颜料商人吴同文的居所,亦称吴宅。因其立面为绿色又被称为绿屋[参1]绿房子[参2]住宅位于铜仁路北京西路路口的西南角,与爱文义公寓隔铜仁路相望。[参3]1994年,该住宅被列为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参4]

Quick Facts 花园住宅, 位置 ...
花园住宅
Thumb
位置上海市静安区铜仁路333号
建成时间1934年至1937年
评定时间1994年
参考编码JA-J-015-2
Close
Thumb
吴同文住宅东北立面

人物背景

住宅的主人吴同文(1908年-1966年)是颜料商吴善卿之子。吴善卿曾于上海的颜料行中从事学徒,并在1912年前后于法租界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开设公和来颜料行。此间吴善卿与从事颜料生意、号称“颜料大王”的贝润生(1872年-1947年)相识并结为好友。[注1][参6]1927年,[参7]贝润生将女儿贝娟琳嫁与吴同文。[参8]吴同文承父业。20世纪30年代间,因战争频仍,军队不断扩张。由于生产军装需要绿色颜料,市场上军绿色颜料供不应求。吴同文抓住这一商机,大规模销售绿颜料,获得了成功。[参6]1949年后,吴同文留在上海。1966年文革爆发后于家中自杀。[参2]

历史

沿革

今北京西路、铜仁路转角处的地块在20世纪初属于公共租界西区,原为贝润生的私产。贝润生将女儿嫁与吴同文时,把这一地块转让给他作为聘礼。吴同文随后向租界当局申领了门牌。[参9]据传吴同文看中这块土地是因为其所处的两条道路名称中各有“同”、“文”二字。[注2]也有说法称转让这一地块是因为该地离贝润生家较近,日后两家往来会比较方便。[参10]由于原先的住宅老旧不能满足生活需求,[参11]20世纪30年代,吴同文决定在此地块上兴建新的住宅。他希望自己的新居在外观上与众不同。又因吴同文以贩售绿颜料起家,他还希望新居被设计成一幢绿颜色的建筑。为此,吴同文聘请了知名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这幢建筑。邬达克两易其稿,完成了设计。这也是邬达克在上海设计的最后几件作品之一。[参12]1934年,建设工程开工;1937年住宅建成。[注3]此后吴同文和家人一直居住于其中。[参2][参13][参14][参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住宅一楼、二楼被政府征用,供上海市教育局使用,三、四楼仍由吴同文家居住。1966年吴同文自杀后,其家人亦被迫从住宅中迁出,[参16]房屋改由上海三轮车工会使用。文革结束后,住宅划归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作为办公用房使用。20世纪90年代,上规院在住宅南侧兴建新的办公大楼。大楼落成后,住宅被用作晒制蓝图的场所。21世纪初,上规院将住宅出租给台湾建筑师顾传晖[参17]尔后又转租给中恒豪国际贸易公司。[参2]2008年租约到期之后,上规院将住宅收回。2012年至2013年,上规院请华东建筑设计院设计,对住宅进行了彻底的修缮,住宅的历史原貌得以恢复。[参12]目前住宅由上规院作为办公、小型报告与展示场所使用。[参18]

地位

该住宅在建成之时即是上海有名的住宅,被人们称为“绿屋”或“绿房子”。邬达克曾向吴同文保证,此设计“一百年都不会过时”;1939年中国日报称此住宅是“远东第一豪宅”;时任燕京大学校长的司徒雷登亦曾亲自登门造访。[参1][参2]1984年程乃珊所著的中篇小说《蓝屋》中,蓝屋的原型也是这处住宅。[注4][参11]1994年,住宅被列为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04年,又列入静安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名单。[参19]2014年6月14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住宅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对外开放一天。当日累计参观人数破万,以至于活动主办方不得不推迟1小时闭展。[参18]

建筑

结构与总体布局

吴同文住宅原占地面积逾0.2公顷,建筑面积0.17万平方米,建筑密度0.3,[注5]是一座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独立式花园住宅,高约15米。[参6][参20]建筑位于地块的东北角,紧贴路口建造。建筑南侧、地块的剩余部分用以建造花园、车道、汽车间和门房间。[参14]花园内布置简洁,仅有一个0.14公顷的大草坪和少量树木。[参2]

建筑外部设计

吴同文住宅是一幢典型的现代风格建筑,局部带有装饰艺术的特征。[参21]建筑立面呈绿色,由6cm×10cm的釉面砖铺砌而成。立面除大量运用玻璃窗外几乎没有其他装饰,显得较为简洁。部分转角处的立面做成弧形甚至半圆形并配以观景窗,以丰富立面造型。建筑外观似邮船,总体上呈三段划分,东北部沿街为四层,向西南侧层层跌落,各层较上一层多出的部分做成露台和阳台,如同船的甲板。部分露台与建筑本体之间设有雨棚,构成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的过渡。建筑南侧有一条弧形露天楼梯连接了二层露台和花园。总之,建筑平面布局自由,合理利用了直线和弧线,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参1][参2][参6][参9][参12][参14][参18]

建筑内部设计

建筑底层原为娱乐场所,设有舞厅、宴会厅、酒吧间、日光室和弹子房,舞厅内铺有弹簧地板。会客起居室和餐厅位于二层,主卧室和次卧室分别位于三、四层。[参22]由于贝娟琳喜好佛教,建筑内原有一座佛堂,设有供桌和神座。建筑不仅煤卫齐全,还配有供暖设施:其供暖管道全部以铝制材料覆盖,铜质暖气片则位于墙体内部。室内各层以楼梯贯通,楼梯由大理石铺砌并配有铸铜扶手和玻璃贴面护栏。建筑内还有一部奥的斯电梯。该建筑也是上海较早使用电梯的私人住宅。[注6]建筑内装饰奢华而考究,所使用的大理石、亚麻油地毡等建材大多是进口产品;装饰细部采用了曲线造型。[参1][参2][参6][参9][参12][参14][参18]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