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纪念日(英语:Remembrance Day),又称“国殇纪念日”,是香港的一个纪念日,最初是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而设立[1],后来扩展至悼念香港保卫战中的捐躯者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罹难者[2]。纪念日原定于每年的11月11日,现在定为每年11月第二个星期日,当日在中环和平纪念碑会举行悼念活动。

Quick Facts 和平纪念日, 参与者 ...
和平纪念日
Thumb
和平纪念碑献花悼念两次大战的死难者
参与者 香港
类型历史
意义悼念一战二战香港保卫战的死难者
风俗献花、默哀
日期11月11日(原初)
11月的第2个星期日(二战后)
频率每年一度
相关节日国殇纪念日重光纪念日
Close
Thumb
位于中环皇后像广场和平纪念碑于和平纪念日开放
Thumb
围绕和平纪念碑摆放的红色国殇罂粟花花圈
Thumb
出席和平纪念日悼念仪式的美国军方代表

起源及演变

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国签署《康边停战协定》向协约国投降,一次大战于此日结束。1919年起,英属香港政府为纪念一战结束,将每年的11月11日订为“和平纪念日”[3]香港总督、政府官员及立法局议员,每年均于中环皇后像广场出席大型悼念仪式,在广场上修建的和平纪念碑亦于1923年落成[4]

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相对于一次大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香港在二战期间经历香港保卫战的战火洗礼及承受严重伤亡,因此纪念日的安排有所调动,纪念一次大战结束的和平纪念日改定于最接近11月11日的每年11月第二个星期日,从此香港纪念一战结束的日子与世界上多数地区的11月11日并非每年都相同。香港政府于1946年将每年8月30日定为重光纪念日纪念香港日占时期结束与香港重光,并列入公众假期。当时纪念一战结束的仪式在和平纪念日举行;纪念二战结束的仪式则在重光纪念日举行,两者都在中环皇后像广场举行官方悼念仪式[5]

和平纪念日的纪念活动原是在香港动植物公园皇后像广场圣约翰座堂,这三处地点分别举行,从1981年起,纪念仪式被合并到和平纪念碑所在的中环皇后像广场举行。在和平纪念碑上原本只刻有“1914-1918”的一战年份,1945年香港重光后,在一战年份的下方被加刻上“1939-1945”的二战年份,到1980年代再于纪念碑的侧面加刻“英魂不朽 浩气长存”八个中文字,与原有的英文碑文 “The Glorious Dead”对应,以表示在和平纪念碑举行的悼念活动是同时纪念一战及二战的死难者,特别是在香港保卫战为港捐躯的阵亡将士[6]。截至1996年,香港政府高层、驻军司令、行政局成员、立法局议员、市政局议员、各界团体代表,每年均会出席悼念仪式,向纪念碑献花悼念战争死难者[7]

主权移交后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重光纪念日公众假期曾经一度由同样定于8月30日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取代。1998年9月9日,立法会通过《1998年假期(修订)条例草案》[8],包含废除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公众假期(1997年7月1日前为重光纪念日公众假期[9],该天公众假期自1999年起由佛诞取而代之。纪念二战结束仪式从此合并至和平纪念日举行[10]。和平纪念日现定于每年11月第二个星期日[11],悼念仪式主要由英国皇家退伍军人协会(香港及中国分会)与香港退伍军人联会筹办[12]

2023年起,仪式全面采用沿袭自苏联的中式步操,取代过往百年之英式步操[13]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