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马拉·哈侬乌兹别克语Tamaraxonim,1906年—1991年)是前苏联乌兹别克民歌和舞蹈表演家。苏联人民艺术家

Quick Facts 塔马拉·哈侬, 出生 ...
塔马拉·哈侬
Thumb
出生Թամարա Արտեմի Պետրոսյան
1906年3月29日儒略历3月16日]
俄罗斯帝国费尔干纳州马尔吉兰
逝世1991年6月30日(1991岁—06—30)(85岁)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塔什干
职业舞蹈表演家、演员、编舞者
政党苏联共产党
奖项
列宁勋章 二级卫国战争勋章 劳动红旗勋章 劳动红旗勋章
劳动红旗勋章 劳动红旗勋章 劳动红旗勋章 荣誉勋章
纪念列宁诞辰一百周年奖章 保卫高加索奖章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三十周年奖章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中忘我劳动奖章
苏联人民艺术家 斯大林奖
Close
Thumb
塔马拉·哈侬(左)与康巴尔汗(右)

生平

哈侬出生在中亚乌兹别克费尔干纳谷地小城马尔吉兰的一个亚美尼亚人家庭,原名塔马拉·彼得罗斯扬。这个地方在当时归属俄罗斯帝国费尔干纳州管辖[1]。哈侬从小就喜爱跳舞,对乌兹别克语民歌和舞蹈有着浓厚兴趣。1919年,她加入了剧团的演出[1]

1921年,她加入了塔什干俄罗斯歌剧和芭蕾舞剧院,1922年加入了塔什干芭蕾舞团。1924年毕业于莫斯科中央戏剧艺术学院[2]

交流

1952年11月,哈侬跟随“苏联文化工作者代表团”抵达北京,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中苏友好月”表演活动[3]。主要演唱了《斯大林颂》、《印度民歌》、《乌兹别克儿童滑稽歌》和《采棉女之歌》等[4]。11月中旬跟随苏联艺术工作者分团离京,赴全国各地参加演出活动[5]。辗转西安开封徐州上海杭州南昌广州等地后于12月中旬返抵北京[6]。20日晚,在北京怀仁堂表演了苏联十个民族以及中国、蒙古朝鲜捷克印度等五个民族的十七个舞蹈节目,又加演了中国东北民歌《斯大林,毛泽东》。表演结束时,作曲家周巍峙代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向哈侬赠送了礼品中堂三幅。她用汉语表示了谢意。21日下午乘火车离京赴东北各地表演[7]

1954年8月4日,在莫斯科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农业展览会”闭幕式音乐会上,哈侬演唱了陕北民歌《丰衣足食》[8]

荣誉

1932年获得“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艺术家”称号,1956年获得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1941年获得斯大林二等奖

影响

美国作家朗斯顿·休斯在1934年的一篇文章中将她称为“中亚最伟大的舞者”,赞扬她敢于在舞台上打破文化禁忌,不穿戴面纱公开表演[9][10]。因为传统惯习规定,乌兹别克妇女从结婚那天开始,就必须戴上面纱。

评价

纪念

  • 塔马拉·哈侬舞蹈学校
  • 塔什干塔马拉·哈侬纪念博物馆(1994年)[1]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