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旧称或俗称小脑萎缩,是一种累及小脑脑干脊髓等神经系统的遗传病,包括多种亚型;大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极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临床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在不同亚型中尚可伴有眼球运动障碍、缓慢眼动、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锥体束征、锥体外系症状、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和失智等。

本病平均十万人中有三名患者,估计在台湾约有2500名患者[1],在香港亦有250至300位患者[2]

病因病理

本病病因不明,但大多有家族遗传倾向,20岁以前发病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20岁以后发病者则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将Friedreich共济失调缺陷基因定位于9q13~q21,将OPCA遗传基因定位于6p24~p23之间。同时发现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生化酶缺乏及DNA修复功能异常等有关,但其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病理方面,其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神经细胞的萎缩、变性,髓鞘的脱失,胶质细胞轻度增生,从而出现小脑半球及蚓部、小脑中下脚广泛变性,浦肯野细胞消失;脊髓后柱克拉克柱的神经细胞萎缩或消失,继发胶质细胞增生,后根与脊神经节变性、髓鞘脱失,尤其在腰、骶段脊髓更为明显。亦可见到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桥脑基底核等脑干部分核团的变性。

这种疾病有可能是因为染色体上核苷酸CAG异常大量重复,且由于CAG重复序列多存在于表现序列(exon)上,因此在其基因表现的蛋白质中便存在长链的谷胺酰胺(Glutamine),此种异状的蛋白质会导致细胞衰亡。依CAG重复所位的染色体又可细分为不同型的小脑萎缩症。SCA3占在台湾人中所有显性脊髓小脑萎缩症的45%。

台湾主要针对小脑萎缩症第一型、第二型、第三型、第六型、第七型和DRPLA型,利用PCR的分子生物技术进行作筛检。

  • SCA1:第6对染色体6p23,正常人CAG重复6-36,患者39-83
  • SCA2:第12对染色体(12q24.1);正常人CAG重复16-30,患者34-49
  • SCA3(MJD):第14对染色体14q21;正常人CAG重复13-44,患者63-85
  • SCA6:第19对染色体 19p13.1-13.2,正常人CAG重复4-16,患者21-27
  • SCA7:第3对染色体 3p21.1-p12,正常人CAG重复7-35,患者37-130
  • DRPLA:第12对染色体(12p13),正常人CAG重复6-35,患者49-88

如家族中有这类病史,家族成员怀孕时,应做绒毛膜取样术(10-12周)或羊膜穿刺术(16周以上),可分析SCA基因之CAG重复次数。

  • 台北荣民总医院阳明大学于2012年9月12日表示,2002年发现“第22型脊髓小脑运动失调症”,2012年成功利用“次世代DNA定序”技术,确认“第22型脊髓小脑运动失调症”的基因变异是发生在KCND3的钾离子通道基因。有此初步结果后,法国美国日本团队也加入共同研究,证实法国人美国犹太人日本人中都有类似的家族,同时荷兰的另一个研究团队也在小脑萎缩症家族中发现KCND3的基因变异[3]

病征

一连串的遗传病病征,以渐进性的步伐不协调为主,伴随手部动作、言语、眼部活动等失调。小脑通常会萎缩。这类患者发病后,行走的动作摇摇晃晃,有如企鹅,因此被称为企鹅家族[4]

与其他运动失调症一样,本症亦是因为无法精细协调肌肉运动,而导致身体运动困难和其他连带症状

本症可分为几类,每类的症状略有不同,各病患之间亦有不同。患者的心智能力不受影响,但身体渐失控制。

  • 运动失调的症状(小脑失调障碍)
    由于小脑的神经细胞被破坏而发生的症状。
    • 步行障碍
      步行时出现摇晃。到后期会变成步行困难。
    • 四肢失调
      四肢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思活动。不能好好地使用筷子。写的字会变得混乱。
    • 语言障碍
      说话时发音变得不清楚。声音的韵律和大小变得混乱,说话的意思变得不明了。
    • 眼球振动
      在身体姿态及视线方向不变的情况下,眼球出现轻微摇曳。
    • 姿势反射失调
      不能很好地保持姿势,身体会左右倾斜。
  • 运动失调的症状(脊髓机能障碍)
    由于脊髓的神经细胞被破坏而发生的症状。
    • 颤动
      不受自己本身意识控制,双手出现不随意的震动。
    • 筋固缩
      筋肌及关节出现僵硬现象。
    • 巴宾斯基反射 (Babinski Reflex)
      双足的大拇趾出现向脚背方向弯曲现象。
  • 自律神经的症状(自律神经障碍)
    由于自律神经的神经细胞被破坏而发生的症状。
    • 起立性低血压
      急速起立会出现晕眩。
    • 睡眠时无呼吸
      睡觉的时候呼吸停止。
    • 出汗障碍
    • 尿失禁
  • 不随意运动障碍
    • 肌阵挛
      急速的肌肉痉挛。
    • 舞蹈运动
      身体出现像在跳舞一样的动作。
    • 肌张力障碍
      由于身体的肌肉不随意地持续收缩,造成肌肉产生变形,而无法依照自身的意思活动。

治疗及预后

现代医学对本疾病仍无有效治疗方法,只能舒缓症状及减缓恶化的进行,症状是不能逆转的,患者会由不能好好地使用筷子、容易跌倒、无法拿取物品等症状开始,随着病情恶化,逐渐变得不能行走和不能执笔书写,最终进展至不能说话及需要卧床,日常生活都必须由他人照顾。然而即使小脑脑干脊髓萎缩,大脑正常的机能以及智力均完全不受影响。

病发和持续的时间变化范围相当大。若是由染色体上三核苷酸CAG异常大量重复产生长链谷氨酰胺而致病的类型,越长的CAG重复会导致越早发病、病情转坏得越快。

诊断

容易误诊为其他神经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

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脑部,可以见到病变进行中的小脑萎缩。最精确的诊断法是DNA分析,可以分辨本症的不同类型。不是所有类型的脊髓小脑萎缩症都会遗传,所以患者的子女可以接受DNA检查,以便得悉他们会否有发病的危险。

本症与橄榄核桥脑小脑萎缩症英语Olivopontocerebellar atrophy(OPCA)有关,SCA第1, 2, 7型同时属于OPCA。不过并非所有OPCA都属于脊髓小脑萎缩症,反之亦然。这点很容易令人混淆。

遗传

本症的遗传可依据遗传的形式和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分。本症可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

罹病名人

有关书籍和影视作品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