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崎令治(日语:岡崎 令治おかざき れいじ Okazaki Reiji,1930年10月8日—1975年8月1日),日本分子生物学家,曾任职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名古屋大学

Quick Facts 冈崎令治冈崎 令治(おかざき れいじ), 出生 ...
冈崎令治
冈崎 令治(おかざき れいじ)
出生(1930-10-08)1930年10月8日
大日本帝国广岛县
逝世1975年8月1日(1975岁—08—01)(44岁)
国籍 日本
母校名古屋大学
知名于发现冈崎片段
配偶冈崎恒子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分子生物学
机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斯坦福大学
名古屋大学
博士导师山田常雄
其他指导者阿瑟·科恩伯格
Close
Quick Facts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岡崎 令治
假名おかざき れいじ
平文式罗马字Okazaki Reiji
Close

冈崎教授是享誉世界的分子生物学先驱,生前被认为必将获得诺贝尔奖,惟英年早逝未能如愿。

生平与成就

1930年10月8日,冈崎令治出生于日本广岛。当他就读广岛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现广岛大学附属中学校及高等学校日语広島大学附属中学校・高等学校)二年级时,亲历了广岛原爆,身体淋到原爆后的“黑雨”,种下早逝的病因。其后,他陆续就读岩国中学、第五高等学校(现熊本大学校园),1953年从名古屋大学理学部生物学科毕业。投入发育生物学学者山田常雄门下,进行组织形成研究。

1960年赴美,至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阿瑟·科恩伯格(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研究室作博士后研究,其后转至斯坦福大学。1963年返日,担任名古屋大学理学部铃木旺教授讲座的助教授。

1966年,发现DNA合成前体的短片段“冈崎片段”,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的《Sci USA》、冷泉港实验室的研讨会上发表,轰动全球学界[1][2] [3][4]。1967年升任名大教授。1972年发现连接冈崎片段之间的RNA,从而完成DNA的不连续合成的模型。

1975年,由于广岛原爆诱发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冈崎在访美途中去世,享年44岁。其研究事业由妻子冈崎恒子(名大教授)赓续。

在教科书中,冈崎片段被誉为“日本分子生物学的金字塔”。

语录

  • 想知道什么是“essential”,要分析“essential”,就一定要作明确的实验。

冈崎恒子&令治奖

为纪念冈崎夫妇的贡献,名古屋大学理学部于2015年首度颁发“冈崎恒子&令治奖”(Tsuneko & Reiji Okazaki Award)。获奖人为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张锋博士[5]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