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678年—740年6月5日),字子寿,一名博物[1]韶州曲江人(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唐代唯一由岭南书生进身的宰相[2]、诗人。卒谥文献。人称“张曲江”。有《张曲江集》。

Quick Facts 张九龄, 朝代 ...
张九龄
诗人
Thumb
张九龄石像
朝代
姓名张九龄
子寿
族裔汉族
通称张曲江
出生唐高宗仪凤三年
678 年
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人
逝世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六月五日
740年(63岁)
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
墓葬罗源洞 (今韶关市北郊罗源洞山麓)
亲属
父亲张弘愈
元配谭氏
元配之父谭诲
嫡子张拯
《感遇》《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春江晚景》《赋得自君之出矣》《西江夜行》《答陆澧》《照镜见白发》《归燕诗》《送韦城李少府》《湖口望庐山瀑布泉》《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乂》
Close
Thumb
张九龄像,选自上官周晚笑堂画传

生平

张九龄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原籍河北[注 1]。父张弘愈,官至索卢县丞、知新州等州事,后以九龄贵,赠太常卿、广州都督。张九龄自幼聪敏,七岁知属文。十三岁时(690年),王方庆接替被杀的广州都督路元睿,途经韶州,见到他的文章后,大为叹赏[4]

武曌长安二年(702年)擢进士,最初担任调秘书省校书郎,因“谤议上闻”退职返乡。

703年,前凤阁舍人张说忤旨配流钦州[5],途经曲江,与张九龄通族谱[6],叙为昭穆[7][注 2],从此张九龄自称范阳张氏,其祖先张守礼出自东汉司空张皓西晋司空张华[注 3],是其曾祖张君政任韶州别驾死任上才家于曲江的[3],但死后则称西汉留侯张良西晋司空张华之后[10],而其弟张九皋则称西汉张良张安世之后[11]。其高门的身份并不被当时的大部分人承认,包括唐玄宗[12][13]

713年,应“道侔伊吕科”举,中高第,为左拾遗。722年,张说拜相,举荐张九龄为司勋员外郎,723年,张说再荐张九龄为中书舍人,封曲江县男。725年,党争失利,张说罢相,十几人受牵连,包括张九龄。张九龄因此转太常少卿,出为冀州刺史。以母老在乡,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

张说卒后,731年3月,玄宗召拜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732年,为工部侍郎。733年5月,检校中书侍郎。其年秋,丁母丧归乡里。12月,起复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734年,迁中书令,集贤院令知院事兼修国史。曾劾安禄山野心,提醒玄宗注意[14]。735年3月,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子。

736年秋八月天长节,玄宗生日,群臣皆献珍罕,独张九龄上事鉴十章以伸讽谏,号“千秋金鉴录”,帝甚嘉美。张九龄提拔王维为右拾遗,卢象为左补阙。由于李林甫牛仙客等人结党,张九龄失去唐玄宗的信任,改任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在主政期间,张九龄主张不循资格用人,为人好名不好利,敢于谏言,不避利害。

737年,太子李瑛被废。同年,张九龄因所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触怒玄宗被杀,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召孟浩然于幕府。

738年,封始兴县伯。740年春,以“归拜墓”名义辞官,农历五月七日(6月5日)在家乡曲江病逝,享年63岁[15][16],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归葬罗源洞。

弟弟

  • 张九皋,宋、襄、广三州刺史、采访节度经略等使、曾献方物
  • 张九章,刺史、鸿胪卿

子孙

妻子:谭氏(681年~757年),循州司马谭诲之女,麦铁杖五世外孙女。年七十七卒,与张九龄同茔异穴。

  • 长子:张拯,右赞善大夫
    • 孙:张藏器,河南府寿安尉、长水
      • 曾孙:张敦庆,袁州司仓参军
        • 玄孙:张景新,乡贡进士
          • 五世孙:张涓,岭南观察衙推
            • 六世孙:张千寿
            • 六世孙:张皓,仁化令
              • 七世孙:张撰
                • 八世孙:张澄真
            • 六世孙:张讽、张谣、张诣
          • 五世孙:张郧,湖南盐铁判官
            • 六世孙:张钧
              • 七世孙:张伟,二子:张珝、张珙。珙二子:张文琏、张文智
            • 六世孙:张道兴
              • 七世孙:张继,生张绾
              • 七世孙:张太玄
            • 六世孙:张起,端州司户参军
              • 七世孙:张维,四子:张贽、张○、张嗣宗、张居贺
              • 七世孙:张缙,六子:张贵英、张再英、张仲英、张万英、张韶英、张可英
        • 曾孙:张景重,洪州都督府参军
          • 五世孙:张○,归善令
            • 六世孙:张廷杰
              • 七世孙:张涉,二子:张璲、张璀。璲二子:张光敏、张光济。璀生张文范
              • 七世孙:张渥,生张琇,琇生张元吉
              • 七世孙:张沦,三子:张琮、张琼、张璨。琮二子:张干用、张利用。琼二子:张克柔、张克已。璨生张荣
              • 七世孙:张沼,二子:张珽、张瑀。珽二子:张隆、张铉。瑀生张亨
              • 七世孙:张洪,二子:张珣、张瑛。珣生张克从。瑛四子:张锡、张祐、张休、张铸
          • 五世孙:张燿,乐昌令
            • 六世孙:张瞻,浈阳丞
              • 七世孙:张文达
              • 七世孙:张文曜,三子:张威、张骞、张和。威生张怡,骞生张士衡
              • 七世孙:张子轩,监东太仓,三子:张允恭、张允明、张化璘。允恭生张廉,允明生张士调

文学

Thumb
唐诗三百首》中的《感遇》

七岁知属文,有文名,张说称他“后出词人之冠”。有诗《感遇》12首,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和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另外,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如:《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

张九龄与梅关古道

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辞官返回家乡供养母亲,途中看到家乡父老翻越南岭山脉十分艰难,决心打通南岭,改善进出岭南的交通。于是上奏玄宗,提出凿山修路,得到了允许。开凿梅关通道的工程非常艰巨,所开凿的道路也就是现在距离南雄市区北面约30公里的梅岭顶部的梅关驿道。

张九龄墓

张九龄的墓地在今韶关市北郊罗源洞山麓,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唐代大墓。1960年7月因被过度盗扰而被发掘。墓室为砖室结构。墓前祠堂的对联有多副,如“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张九龄墓志

唐故尚书右丞相、赠荆州大都督、始兴公阴堂志铭并序


太中大夫、守中书侍郎、集贤院学士、东海县开国男徐安贞撰。公姓张氏,讳九龄。其先范阳人,四代祖因官居此地。公诞受正性,体于自然,五行之气均,九德之美具,才位所底,不亦宜欤。盖所阙者降年之数不延,苍生之望未足耳。源以秀才。没赠都督,历任典诏翰,居连率,自中书令而迁端右,凡十八徙焉。序乎官次,存乎事迹,列于中原之碑,备诸良史之笔矣。公之生岁六十有三,以开元廿八年五月七日薨,廿九年三月三日迁窆于此。韶江环浸,浈山隐起,形胜之地,灵域在焉,神其安之,用永终古。呜呼!嗣子拯号诉罔逮,而谋远图,刻他山之石,志于玄室,人非谷变,知我公之墓于斯。铭曰:龟筮从兮宅其吉,山盘踞兮土坚实;呜呼相国君之墓,与气运而齐毕。

纪念

韶关市内原有纪念张九龄的风度楼,后因失火不存,原楼所在地被取名为风度路。路上临江建有曲江园,塑有张九龄半身胸像。

注释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