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醇士(1896年—1976年9月29日)[1]谱名康祺,后更名粹中,字醇士,号素庵,一号素翁以字行江西高安人。中华民国诗人、书画家、政治人物。[2][3]

Thumb
彭醇士近照

生平

彭醇士生于一个世家大族。20岁时,自南昌赣省中学(江西省立第一中学的前身)毕业,随即赴北京学习。民国九年(1920年),自中国大学商科毕业。在校期间,受桐城派姚永概(字叔节)传授国学,还与各省在北京的名士交游,诗书画精进。彭醇士慕钱塘戴熙(字醇士)的风节,乃易名“粹中”,字“醇士”。[2][3]

徐又铮在北京创办正志中学,聘彭醇士为国学教席。后该校改组为成达学校,彭醇士获得主事者挽留。嗣后,应哈尔滨畜牧局局长萧孟白的邀请,赴哈尔滨市任该局秘书。不久,萧孟白去职,彭醇士继任局长,任职一年,此为彭醇士从政的开端。民国十二年(1923年),彭醇士弃官返回家乡江西。[2][3]

彭醇士回江西后,担任南昌教育图书馆馆长。熊纯如正在担任江西省立第二中学校长,访彭醇士于馆舍,聘彭醇士兼任江西省立第二中学国学教席。[2][3]

民国十三年(1924年),经熊公哲介绍,彭醇士被心远大学聘为该校国学教授。当时,江西省名士汪辟疆王晓湘余仲章、熊公哲为文坛四巨擘,彭醇士与他们来往密切。方本仁任江西督军之初,急切求才,延请彭醇士入其幕,担任督军公署参议,彭醇士经常以国家民族大义劝方本仁不要割据一方,方本仁后来最终投向革命阵营。[2][3]

北伐成功后,彭醇士历江西省政府参事、立法委员等职务。抗日战争胜利后,出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后当选立法委员。1949年到台湾,历任国立台湾大学东海大学教授,静宜文理学院教授兼系主任,中国文化大学诗学研究所所长。[3]

彭醇士的诗书画称为三绝。其诗初学张宛邱,后学李义山;在中国大学学习时,即经常向《国闻周报曹𬙋蘅主编的《采风录》投稿。其书法则自定武兰亭入门,融会二王的书法,得王羲之“奉橘”的精髓,以中小行楷最绝。其画学耕烟散人王石谷,旁及宋元诸位画家,画路既深且广,以山水为最佳。早年在南昌之时,曾和山阴陈伯平及其弟子辈交往,结“无声诗社”(取“画为无声之诗”之意)。[2]

彭醇士曾获1964年马尼拉国际诗人大会“桂冠诗人”奖。1971年,获巴基斯坦自由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2]

1976年9月29日,彭醇士因肺气肿逝世,享年81岁。[2][4]

著作

  • 《照影集》

荣誉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