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悲哀等(英语:Sadness)是一种情绪方面的疼痛(英语:pain,与痛苦(英语:suffering)或有区分),与不利、失落、绝望丧恸、无助、失望和悲痛(英语:sorrow)的感觉相关或以这类感觉为特征。 经历悲伤的人可能会变得安静或昏昏欲睡,并远离他人。 严重悲伤的一个例子是抑郁症,一种可由重度抑郁症持续性抑郁症引起的情绪。 哭泣可能是悲伤的表现。[1]

悲伤是保罗·埃克曼所描述的“六种基本情绪”之一;其他五种分别是快乐愤怒惊讶恐惧厌恶[2]:271–4

童年

悲伤是童年的常见经历。 有时,悲伤会导致抑郁症。 一些家庭可能有(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规则,即悲伤是“不被允许的”[3],但精神科医师Robin Skynner认为这可能会导致问题,他认为随着悲伤“被遮蔽”,人们可能会变得空虚和狂躁[4]:33; 36 儿科医师T. Berry Brazelton认为,承认悲伤可以使家庭更容易解决更严重的情感问题。[5]:46; 48

悲伤是孩子与母亲的早期共生分离并变得更加独立的正常过程的一部分。 每当一个孩子多分开一点,他或她就必须应对小损失。 如果母亲不能允许所涉及的小痛苦,孩子可能永远不会学会如何自己处理悲伤。[4]:158–9 Brazelton认为,过多地让孩子振作起来会贬低他们悲伤的情绪[5]:52;Selma Fraiberg则认为,尊重孩子充分和深刻地经历损失的权利很重要。[6]

精神科医师Margaret Mahler还将悲伤感的能力视为一种情感成就,而不是透过不安分的多动来阻断悲伤。[7] 儿科医师与精神分析学家D. W. Winnicott同样在悲伤的哭泣中发现往后宝贵音乐体验的心理根源。[8]

应对机制

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悲伤,这是一种重要的情感,因为它有助于激励人们处理自己的处境。 一些应对机制包括:获得社会支援和/或与其他能带来心理支持的人事物共度时光[9],建立列表,或参与一些活动来表达悲伤。[10]

虽然悲伤是人们最想摆脱的情绪之一,但有时会因选择的应对策略而永久化,如沉思、“将自己淹没于悲伤之中”或永久孤立自己。[2]:69–70 作为应对上述悲伤的替代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建议要么挑战自己的消极想法,要么安排一些积极事件来分散注意力。[2]:72

耐心地关注自己的悲伤也可能是人们透过孤独学习的一种方式[11];而帮助人们保持悲伤的情感支援可以进一步帮助[4]:164。这种方法是由一种基本信念推动的,即损失(当全心全意地感受到)可以带来新的活力感,并与外部世界的重新接触。[12]

瞳孔大小及同理心

瞳孔大小可能是悲伤的指标。 随着瞳孔大小的缩小,小瞳孔的悲伤面部表情被认为更悲伤。[13] 一个人自己的瞳孔大小也“反映”了这一点,当看到小瞳孔的悲伤面孔时,瞳孔尺寸也会变小。 当人们看到中立、快乐或愤怒的表情时,不存在平行的影响。[13] 一个人的瞳孔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另一个人的瞳孔,这可以预测一个人的同理心得分更高。[14] 在自闭症等特别情况中,代表悲伤的面部表情可能是微妙的,这可能表明需要更非语言的情况来影响他们的同理心水准。[14]

另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