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收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收驚
Remove ads

收惊闽南语:siu-kiann),或称叫魂喊惊收吓硩惊,小孩受惊或患不知名疾病时,大人施加的仪式。

Thumb
台湾台北行天宫内,年迈女性居多的效劳生身穿蓝色道服,正对庙宇访客施以收惊宗教科仪。

历史

大清发生过几次影响全国的叫魂案,最著名是1768年中国叫魂案英语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也是《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的研究题材。另外有1810年中国叫魂案1876年中国叫魂案

满族[1][页码请求]瑶族[2][页码请求]、壮族[3][页码请求]的原始宗教以立蛋作叫魂用。

台湾收惊仪式风气甚盛,不管是民间神坛、甚至连著名的南、北大庙台南市天坛或是台北市行天宫等,皆为个中著名庙宇。现代台湾有人认为收惊为心理治疗,将其归类于传统疗法,并有私人认证制度[4]

仪式

受术者通常无须任何配合动作,也可由受术者的衣物替代。对象则一般适用于受惊吓或无由哭闹的小孩,但近年来,受术者也不再局限于儿童。施术者通常是受术者的亲人或施术人员(如道士道姑效劳生等)。收惊程序大约都是施者要先膜拜神祇(如妈祖关帝君吕祖师观音菩萨清水祖师土地公等等)央请帮忙、念咒语(读文)及特定手势。[来源请求]

咒语式、符箓式及香米式三种,差别仅是施术法器差异。[来源请求]

香米式收惊法,施术者称为先生妈的年长妇女,会于施术前先将妇人带来的一碗米倒进盘内,再使用一叠纸钱将米压平放至厅堂供桌。之后再用受术者(大多是婴儿)穿过的衣服覆盖余米上,点香后再祈求神明帮受术者把惊乱的魂魄收归稳定。最后,先生妈掀开衣服依其米堆纹路,解释受惊原因。最后,先生妈使用拇指与食指抓起几粒米,在受术者胸前及背后念唱收惊歌后,收惊仪式才告完成。早年,家属带至用来当成法器的收惊米,成为先生妈的收惊酬劳。今日社会,则改以红包作为报酬。[来源请求]

符箓式收惊法以符箓为主体,一般来说,该符箓通称为收惊符。以纸张画上咒语的收惊符制作与一般符咒大约类似。需具有敕纸、咒法、敕笔、敕砚台,并有一定画符程序、画符口诀、敕令请神总咒等。除此,亦有执香收惊法、擦身收惊法、衣服收惊法、卍字收惊法等法术旁支。而受术者通常则需将此符箓和水服下,现代,亦有浮贴居家门柱、寝室者。[来源请求]

Remove ads

收惊歌

传统收惊歌起源来自台湾民间信仰,歌词内文借助拜请的民间信仰神祇也来自台湾道教台湾佛教王爷信仰闽南地方神外来神自然神动物神等等。另外,也展现对十二生肖崇拜及八字流年

类似佛道概念

收惊在佛教道教亦有类似体现,佛教徒常会念诵佛教心经》、《地藏经》、《金刚经》、《大悲咒》或《六字大明咒》等,希望小孩在梵音之下镇定心魂。道教信徒也会用《金光神咒》、《净心神咒》等咒语,取代收惊歌或收惊咒。

注解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