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选举(或教宗选举秘密会议[注 1])是枢机团为了选出罗马主教(即教宗)而召开的会议。天主教会认为教宗是圣伯多禄的宗徒继承人、以及教会在人间的最高领袖[5]。经过1268年至1271年的宗座出缺期后,天主教会为了防止教宗的选出受到政治干预而作出改革。教宗额我略十世于1274年第二次里昂大公会议进行期间颁布法令,当中规定枢机选举人应在选举期间被锁在一个用钥匙上锁的房间里。如果他们未能选出一名新的罗马主教,他们都不可以离开该房间。[6]现时的教宗选举是在梵蒂冈宗座宫西斯汀小堂里举行。[7]

1492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是首次在西斯汀小堂里举行的选举。[8]1878年起的所有教宗选举秘密会议皆在此举行。[9]

宗徒时代开始,罗马主教跟其他主教一样均是由教区里的神职人员和平信徒达成共识后而选出。[10]枢机团1059年被指派为唯一的选举人团,自此选举人团的界线变得更加明确。[11]自这时开始,选举的细节相继形成。1970年,教宗保禄六世发出自动手谕年龄之增》,手谕里将枢机选举人的年龄限制在80岁或以下。现时的选举程序由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996年发出的宗座宪令主的普世羊群》确立,并由教宗本笃十六世于2007年和2013年发出的自动手谕对其作出了修正。[7][12]当选为新教宗的门槛现在是必须要得到最少三分之二枢机选举人(绝对大多数英语Supermajority)的支持票。[注 2][14][15]

历史发展

教宗选举的程序已历经接近2000年的发展。1268至1271年宗座出缺期期间,维泰博当局为了加快教宗选举的进程曾将枢机们关在一个房间内。1274年,教宗额我略十世[注 3]颁布《危险之处英语Ubi periculum》规定教宗选举的程序,这与现代的选举程序相近。[18][19]

教宗额我略十五世于1621年颁布的教宗诏书永恒的圣父之子英语Aeterni Patris Filius》再将选举程序完善,其中新增某人得到枢机选举人三分之二的支持票后即可当选教宗的要求。[注 4][21]这个要求会因获选为教宗的人是否获准向自己投票而有所变化。如果获选为教宗的人可以向自己投票,当选教宗的最低票数是三分之二枢机选举人加一票。《永恒的圣父之子》禁止自我投票并确立要当选为教宗的票数是枢机选举人的三分之二。[22]诏书亦没有取消“一致欢呼”的选举模式,但规定新教宗当选前必须要举行一次秘密投票。[23]

选民

早期基督教徒社群冒起时,神职人员和平信徒在邻近教区主教的协助下选出主教。[10]圣居普良[注 5]教宗科尔乃略[注 6]是被“天主及其教会的旨意、接近全体圣职人员的见证,年老主教(司铎)组成的主教团及心存善意的人”选为罗马主教。[26]跟其他教区一样,罗马教区所有神职人员组成选出罗马主教的团体。罗马主教的选举不设投票制,而是以神职人员的一致共识或“一致欢呼”选出。当该人被选为候选罗马主教后,人民其后会表达普遍赞成还是普遍不赞成他出任罗马主教的意愿。这个非确切的选举程序或会导致对立教宗出现。[27]

769年举行的拉特朗宗教会议英语Lateran Council (769)废除了平信徒拒绝承认被选为罗马主教者之权。不过,教宗尼各老一世于862年的罗马宗教会议里将这个权力重新赋予罗马贵族。[27]教宗需要发誓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而皇帝有保护罗马为一个安全及和平城市之责。[28]1059年,教宗选举的规范改变。教宗尼各老二世发出教宗诏书《以天主之名英语In nomine Domini》。诏书里规定枢机为罗马主教选举的唯一选举人,而被枢机选为罗马主教的人会在得到神职人员和平信徒的同意后就任为罗马主教。各主教级枢机会先会面商讨罗马主教的候选人,然后再召集各司铎级枢机和各执事级枢机正式投票选出罗马主教。[26]1139年的第二次拉特朗大公会议将候任罗马主教必须得到神职人员和平信徒同意后就任的规定废除[27],而1179年的第三次拉特朗大公会议决定将枢机团内三个等级的枢机赋予平等地位[注 7][30]

天主教会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大部分时间里都仅有很少量的枢机。教宗亚历山大四世[注 8][32]教宗若望二十一世[注 9]在位期间只有7位枢机。[34][35]枢机选举人觉得前往选举举行地是十分困难的事而决定不参加选举。当参与选举的枢机人数变少,枢机们投的每一票均十分重要。加上各枢机的家族或政治立场不容易改变,选举可以持续数月甚至数年。1274年发出的教宗诏书除了订明枢机选举人必须要在被隔离的地方进行选举外,还规定每人可以有最多两名仆人随行。额我略十世亦在诏书里同时指出他们的食物会在选举的第4天和第9天开始被逐渐扣减。[27]不过,枢机不喜欢这些规矩。教宗哈德良四世1276年暂停执行这些规矩,并由教宗若望二十一世同年稍后时间颁布的《容许欢快缅怀》正式撤销。两位教宗都希望推行新法来规范教宗选举,但直到他们离世也未能完成该工作。[34][36]及后,每次的教宗选举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情况直到1294年才有转变。教宗策肋定五世于1294年恢复了1274年有关教宗选举的严格规定。[37]然而教会仍出现长时间的宗座出缺期。阿维尼翁教廷时期期间举行的1314年至1316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英语Papal conclave, 1314-1316的选举举行地因被雇佣兵围攻而被迫于2年后才重新召开[38],而1417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则结束天主教会大分裂[39]

鉴于梅瑟有70位长老协助其管理以色列人,教宗西斯笃五世于1587年将枢机团的人数上限调整为70人。当中包括6名主教级枢机、50名司铎级枢机和14位执事级枢机。[32]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任内[注 10]将枢机团内各国的代表人数增加,令枢机团总人数有所上升。教宗保禄六世于1970年发出自动手谕,规定选举秘密会议举行前已年满80岁的枢机将不能在选举秘密会议里投票。他亦同时将枢机选举人的人数上限定为120人。[41]虽然这是手谕里所规定的人数,但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注 11]2001年册封新枢机后,枢机选举人超过120人[注 12][43]。若望保禄二世还表示宗座出缺期开始时(非选举秘密会议开始之时)未届80岁的枢机仍可投票。[7]

选举人的决定和候选人资格

最初,平信徒也有机会获选为罗马主教。部分教区主教获选时仍为慕道友,其中一例是374年担任米兰主教的圣盎博罗削[44]767年选出对立教宗君士坦丁二世英语Antipope Constantine II期间发生猛烈争执,教宗斯德望三世受觉醒而于769年召开宗教会议。会上决定只有司铎级枢机或执事级枢机才可当选为教宗,而主教级枢机则不能获选。[26][45]不过天主教会已在817年违反该规则并在882年的教宗选举里完全忽视此例,882年当选成为教宗玛理诺一世的是克韦英语Caere的主教。[46]尼各老二世在1059年举行的宗教会议里正式发布教宗诏书并规定只有罗马的神职人员可以担任罗马主教。然而,尼各老二世亦赋予主教级枢机在达成共识下选择非罗马神职人员出任罗马主教的自由。[47]1179年的第三次拉特朗大公会议撤销了上述规定。[30]

目前,1378年当选教宗的乌尔巴诺六世是最后一位非枢机的教宗[48];1513年当选为教宗良十世的若望·迪·洛伦佐·德·美第奇执事级枢机则是最后一位非司铎和非执事的教宗[49]。良十世的继任人教宗哈德良六世是截至现在最后一位没有出席选举而被选为教宗的人。[50]有人认为当时并非枢机的米兰总主教若翰·蒙蒂尼(后来的教宗保禄六世)在1958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里得到一些枢机投票支持。[51]由于天主教会不允许女性晋铎,女性并无资格出任教宗。[注 13][54]虽然教宗是罗马主教,但是教宗并不需要拥有意大利背景。截至2017年,枢机选举人在最近3次选举秘密会议里分别选出波兰、德国和阿根廷人出任教宗。[注 14][55][56][57]

1179年之前,当选教宗的门槛是简单多数。同年举行的第三次拉特朗大公会议决定将其提高至三分之二。[20]1621年后枢机选举人不可以给自己投票[58],选票的设计除了可以保持神秘之外亦可以禁止自我投票[59]庇护十二世1945年废除了禁止自我投票的限制及提升在任何情况下的当选所需门槛至三分之二加一票的大多数。[60]他同时取消在选票上签名的规定。[61]他的继任人若望二十三世1962年重新引入三分之二的门槛。如果枢机选举人的数目可以被3整除,门槛则为三分之二;如果未能被3整除,门槛则改成三分之二加一票。[62]13年后,保禄六世恢复了庇护十二世任内制定的选举规范[41],但若望保禄二世将其再度推翻。若望保禄二世1996年发表的宗座宪令里指示枢机选举人陷入僵局后的做法。假如他们在第33轮投票后仍未选出新教宗,只有在第33轮投票里得票最多的两个人才可进入下轮投票。如果其中一个人要成为教宗,他必须要得到枢机选举人最少二分之一的支持票。[63]然而本笃十六世2007年撤销了若望保禄二世的上述规定并再次确认最少三分之二的门槛。[注 15][64]

枢机选举人以前会采用改变选票英语Accessus、“一致欢呼”、“拥戴”、“折衷”或“审查”来选择心目中的人选。如果他们改变选票,他们会将自己的一票转投另一名候选人。这会令该候选人的所得票数比例达到三分之二而结束选举秘密会议。枢机团团长于1903年的选举秘密会议里首次禁止使用这种方法。[18]“一致欢呼”的意思是各枢机选举人以受到圣神的指引为由一致推举一名候选人出任教宗。[65]如果他们于正式投票前一致推举一名候选人,这个方法会被称为“拥戴”。[66]不过额我略十五世于1621年排除了这种选举办法。[67][68]枢机团会在选举进入困局时才使用“折衷”。枢机选举人会一致授权部分枢机选举人来组成一个委员会,该委员会会选出一个全体选举人均认可的新教宗。[69]至于“审查”则指通过秘密投票来进行选举。[70]

最后一次采用“折衷”方法选出新教宗的选举是1314年至1316年期间举行的秘密会议英语Papal conclave, 1314–16,当时选出教宗若望二十二世。至于最后一次使用“一致欢呼”的选举形式就是1676年选出教宗依诺增爵十一世选举秘密会议英语Papal conclave, 1676[71]1996年发表的《主的普世羊群》正式废除了久未使用的“折衷”和“一致欢呼”,“审查”现时已成为选出教宗的唯一认可方法。[13]

世俗影响

拥有强大实力的君主和政府在天主教历史里占有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行为会影响到新教宗的人选。例如,罗马皇帝可以对教宗选举有很大控制权。罗马皇帝霍诺留418年赞成波尼法爵一世出任教宗和不支持挑战波尼法爵一世地位的对立教宗余拉利斯英语Antipope Eulalius。这个决定解决了这场有争议的教宗选举。霍诺留后来在波尼法爵一世的要求下命令未来任何出现争议的选举都必须通过重新选举来解决。[72]西罗马帝国没落后,该影响力传给东哥特王国国王若望二世533年左右正式承认东哥特王国国王拥有批准选举结果的权力。[73][74]东哥特王国君主政权537年被推翻,拜占庭皇帝转而拥有这个权力。及后制定的常规列明一些官员需要在选举举行之前通知拉温纳督主教教宗离世的消息。[75][76]当选举人选出新教宗后,他们需要在新教宗上任前派出一个代表团到君士坦丁堡请求拜占庭皇帝允许新教宗就职。代表团需时来回君士坦丁堡。[77]君士坦丁四世[注 16]本笃二世任内[注 17]发表诏书,当中取消了皇帝需要核准选举结果的规定。[79]此后,皇帝只需要得知选举结果。教宗匝加利亚是最后一位在当选后需要通知拜占庭皇帝的教宗。[80]

神圣罗马帝国于9世纪开始行使对教宗选举的控制权。查理曼[注 18]虔诚者路易[注 19]出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期间均没有干预教会运作,而洛泰尔一世[注 20]声称选举只可以在帝国派出的大使在场下举行。[85]教宗若望九世在898年的动乱期间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选举的控制权。[86]与此同时,意大利贵族同时继续对教宗选举发挥巨大的影响力。他们的影响力在10世纪的“黑暗时代”尤为明显。[87]

1059年的教宗诏书《以天主之名》指明枢机才可以拥有教宗选举的选举权,诏书亦同时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力。然而,皇帝之所以得到这种权力是因为教宗作出了让步。皇帝在教宗没有同意的情况下并无权干预。[注 21][89]教宗额我略七世[注 22]是最后一位请求皇帝干预选举的教宗。神圣罗马帝国和他的谈判破裂导致叙任权斗争,这场斗争最后令皇帝丧失神职人员任命之控制权。[91]1122年,神圣罗马帝国同意《沃尔姆斯宗教协定》的内容,认同教宗有权委任神职人员。[92]

1600年起左右,某些信奉天主教的君主声称拥有排外权英语Jus exclusivae(即通过代皇枢机英语Crown-cardinal行使教宗选举否决权)。按照传统惯例,每个声称拥有否决权的国家可以在每次选举秘密会议里运用否决权一次。故此,代皇枢机可以在某位候选人即将当选教宗前最后一刻才宣布禁止该候选人出任教宗。选举秘密会议完毕后任何人都不能动用否决权。神圣罗马帝国1806年解散后,奥地利帝国转而拥有否决权。最后一次使用否决权的选举秘密会议是在1903年,当时若望·普西那·迪·科伊伊莱英语Jan Puzyna de Kosielsko枢机向枢机团表示奥地利反对马里亚诺·林波拉英语Mariano Rampolla枢机当选教宗。因此,枢机团选出若瑟·萨托枢机为教宗庇护十世。庇护十世当选教宗后6个月发出宗座宪令《受众托付》(Commissum nobis)。宪令除了宣布禁止任何世俗政体使用否决权之外,亦同时宣告将来任何协助世俗政体行使此权的枢机会被即时绝罚[93][94]

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为了解决长时间的选举僵局,当局通常会将枢机选举人强制隔离。史上首次强制隔离枢机选举人的选举是1241年于罗马举行的选举英语Papal election, 1241,而1216年在佩鲁贾召开的选举也有可能曾隔离枢机选举人。[95]1269年,枢机选举人被隔离后仍未选出新教宗。除了面包和水之外,维泰博当局不会向他们提供任何补给。然而,他们还是没有选出新教宗。为了迫使他们加快选举进程,维泰博市民将维泰博教宗宫的屋顶移除了。[96][97]

教宗额我略十世为免以后再出现漫长的选举而于1274年颁布《危险之处》。枢机会被隔离在一个密闭空间,且不会获分配单人房间。除生病者之外,每位枢机只可以携带一名侍从(部分枢机最多只可有两名侍从)。为了防止枢机与外界接触,他们的食物会经一个窗户提供。如果枢机们未能在3天内选出新教宗,他们每天只会收到一碟食物。假如他们仍没有在随后的5天内选出新的罗马主教,他们之后只会收到面包、水和酒。枢机在选举秘密会议举行期间不会收到由教会发出的任何款项。[注 23][27][99][100]

教宗哈德良五世1276年废除了额我略十世的严格规定。不过1294年当选教宗的策肋定五世恢复执行这些规矩。庇护四世1562年发出教宗诏书,当中列明选举秘密会议开始之时和其他程序的规范。额我略十五世的两份教宗诏书详细涵盖了选举秘密会议的细节。第一份诏书于1621年发表,当中谈及选举进程。至于1622年发布的第2份则确定了选举秘密会议期间应进行的礼节。庇护十世1904年12月发出的宗座宪令《教座出缺》则几乎巩固了先前定下的全部规则,但是他亦将一些规矩改变。[101]若望保禄二世1996年推行了一些改革。[7]

选举秘密会议的举行地从15世纪开始变得固定。1417年的天主教会大分裂完结后,选举秘密会议总是在罗马举行(1799年至1800年的那一次除外,法国军队当时因已占领罗马而令选举秘密会议移师至威尼斯[102])。[3][103]1929年签订《拉特朗条约》后,选举秘密会议的举行地转为独立的梵蒂冈。[4][104]自1846年在奎里纳莱宫进行的选举后,梵蒂冈西斯汀小堂成为了选举秘密会议的举行地。[3]各任教宗经常就继任人的选举规范作出微调。庇护十二世1945年的《宗座出缺》决定了1958年选举秘密会议的进行模式[61][105],而若望二十三世1962年的《最高主教的选举》限制了1963年举行的选举秘密会议[106][107]。教宗保禄六世的《拣选罗马主教英语Romano pontifici eligendo》确定了1978年两场选举秘密会议的常规。[108][109][110]若望保禄二世1996年的《主的普世羊群》影响了2005年的选举[111],2013年的就由本笃十六世2007年和2013年的修正英语Papal election reforms of Pope Benedict XVI作出规范[112]

现代实践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发表的宗座宪令《主的普世羊群》制订了选举安排,教宗本笃十六世后来亦修改了一些程序。2位教宗的规定指导着现今教宗选举的常规。虽然这些规定废除了以前各教宗订下的部分选举规程,但是却保留了大部分早已设立的法则。[7][14][113]

1996年,一个专供枢机和其他神职人员留宿的圣玛尔大之家建成。[114]同年发布的《主的普世羊群》订明所有枢机选举人在选举进行期间必须要逗留此地休息,但是投票地点仍在西斯汀小堂[115]

总是身为主教级枢机的枢机团团长需要履行若干职责。如果团长因年龄问题而无法参与选举,他的工作就由副团长承接。假如副团长亦未能参加选举,最年长的主教级枢机将履行这些职能。[116][117]

由于枢机团是一个很小的个体,所以曾有声音要求扩大选举人团的人数。针对选举人团的改革建议包括将大公会议取代枢机团成为选出新教宗的团体,这样就有更多人参与。另有人建议举行1个“特别主教会议”来选出新教宗。[118]然而在现今规程下,只有教宗才可以批准举行主教会议或大公会议。[119][120]如果教宗在大公会议或主教会议举行期间离世或辞职,《主的普世羊群》明确指出这两个会议都不可以成为选出新教宗的个体。在这个情况下,这些会议只能在新教宗的命令下恢复举行。[121]

各媒体会在宗座出缺前后猜测哪些枢机选举人会有较大机会被选为教宗。[122][123]一名有较大可能成为教宗的枢机会被称为“潜在教宗英语papabile”。[注 24][124]

教宗离世

Thumb
总务枢机宣布教宗已经去世的画像。

根据《主的普世羊群》,总务枢机必须在教宗礼仪总礼节司英语Office for the Liturgical Celebrations of the Supreme Pontiff宗座财务院英语Apostolic Camera各神长、秘书长和秘书面前证实教宗离世。[125]若望保禄二世2005年去世后,总务枢机传统上会3次呼叫教宗的洗名(非教宗名号)确认教宗已经辞世。[126]其后,他会将教宗生前所戴的渔人权戒和教宗印信拿走并稍后在枢机团面前销毁。[127][128]这个传统是要防止任何人伪造宗座文件。[129]

Thumb
宗座出缺时圣座使用的纹章。

枢机团会得到原属教宗的部分但有限的权力。[130]宗座出缺期间枢机团会召开全体大会和特别大会。除了因健康因素未能与会或超过80岁(然而超过80岁的枢机仍可自由选择是否参与)外,所有枢机皆有责任出席枢机团全体大会。处理天主教会日常事务的特别大会是由总务枢机和每隔3天由抽签决定的一位主教级枢机、一位司铎级枢机和一位执事级枢机组成。被抽出的3位枢机需要在特别大会举行期间协助总务枢机。[131]

自1996年起,枢机团全体大会需要在选举举行前就9项事务作出决定。[132]各枢机原本必须要在宗座出缺后15天才可以举行选举秘密会议,但是《主的普世羊群》允许枢机团将这期限延至最长20天。[133]本笃十六世2013年的自动手谕《一些规范英语Papal election reforms of Pope Benedict XVI#Normas nonnullas》确认了选举必须要宗座出缺后20天内举行的规定,而手谕亦将《主的普世羊群》的规定作出了一些更改。如果所有枢机选举人于宗座出缺后15天内已经到达梵蒂冈,选举有可能会提前举行。[134]

教宗辞职

天主教会进入宗座出缺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教宗辞职。最近1位辞职的教宗是本笃十六世,他也是1415年额我略十二世自行退位后近600年里第一位辞职的教宗。本笃十六世因健康问题而于2013年2月28日起不再出任教宗[135][136]若望保禄二世1996年发表的宗座宪令《主的普世羊群》预见了教宗辞职的可能性。宪令表示“即使教宗辞职而导致的宗座出缺也必须要遵守宪令内对教宗选举举行前和举行期间的所有规定”。[137]

本笃十六世在《世界之光:教宗、教会和时代标志》一书里指出教宗有权以健康为由辞去教宗一职。[138][139]

选举开始前

各枢机选举人会参与两场默想环节。[132]其中一次冥想会在各枢机选举人于选举举行当天到西斯汀小堂就坐及由教宗礼仪司礼长关上西斯汀小堂大门后开始。[140]2005年选举秘密会议第一次默想环节在选举前4天进行。默想环节的主持人是身为宗座内务管理处宣讲者英语Apostolic Preacher方济嘉布遣会会士的拉涅罗·坎塔拉梅萨英语Raniero Cantalamessa神父。在这次默想环节里,他向枢机选举人谈及“天主教会的角色”。[128][141]至于第2次默想环节则由已丧失教宗选举投票权的枢机[注 25]于选举秘密会议开始前主持。[143]

各枢机选举人会在枢机团全体大会决定的某一天早上于圣伯多禄大殿集合及参加弥撒[144]同日下午,他们会到梵蒂冈宗座宫保禄小堂英语Cappella Paolina。枢机选举人会一边唱着《求造物主圣神降临英语Veni Creator Spiritus》,一边走到西斯汀小堂。[145]然后枢机团团长或暂时取代团长职能的枢机会代表枢机团读出誓词。当他读毕这段誓词后,其他枢机选举人会按照他们的等级[注 7]和年龄大小走到小堂放有《福音》的地方并根据书上的文字宣誓:

Et ego [nomen] Cardinalis [cognomen] spondeo, voveo ac iuro. Sic me Deus adiuvet et haec Sancta Dei Evangelia, quae manu mea tango.
中译:我,(姓名)枢机承诺、保证和发誓。我向天主和我正触碰的神圣《福音》作证。[140][146]

将非枢机选举人赶出选举场地

当所有在席的枢机选举人均完成宣誓后,教宗礼仪总礼节司会说出“所有人离开!”[注 26]来命令非枢机选举人和其他不需要在此逗留的人士离开西斯汀小堂。[140]2013年时任总礼节司圭多·马里尼英语Guido Marini命令“所有人离开!”后,他关上小堂的门。[148]

在选举开始前,总礼节司和一位神职人员会留下。该神职人员会主持冥想环节并发表演讲;当冥想环节完结,他和总礼节司会同时离开西斯汀小堂。[149]两人离开后,各枢机选举人会祈祷。枢机团团长或暂时取代团长职能的枢机其后会询问各人对选举程序会否有疑问,而选举会各人同意该程序后即时开始。[150]如果1名有投票权的枢机没有表明自己生病并想在选举开始后参与选举,他有机会可以参与选举。相反一名枢机选举人在选举举行期间患病而须离开梵蒂冈进行治疗,他可以回来西斯汀小堂继续参加选举。假若一名枢机因迫切原因而需暂时离开梵蒂冈,他有可能不能继续参加选举。[151]

枢机选举人以前可由一名助手陪同照料。[152]不过现在只有患病的枢机选举人才可以在枢机团大会同意下安排一个人照顾他。[153]枢机团秘书、教宗礼仪总礼节司、8名礼节司、两名教宗祭衣室人员和一名协助枢机团团长或暂时取代团长职能的枢机的神职人员助手会在适当地方待命。若干神父会为枢机选举人提供几种语言的告解服务,而两名医生亦会待命。适当数量的人士亦会获准为枢机选举人清理房间和提供食物。[154][155]

选举秘密会议举行期间所有人都必须严守秘密。枢机选举人、助手和职员严禁将任何与选举有关的资讯向外界透露。在未得到枢机团特别会议同意下,他们不可以接受纸本媒体、电台和电话访问。如果他们透露相关资讯,他们有可能会被绝罚。枢机团特别大会在紧急和必要的情况下可允许宗座圣赦院院长英语Apostolic Penitentiary罗马教区代理主教和圣伯多禄大殿总铎3人向外界沟通。[156]

枢机团于2013年选出教宗方济各的选举秘密会议举行前,有工程人员使用电子器材检查西斯汀小堂是否存有窃听器和监视装置。[157]该次选举里有人假扮成主教并在举行枢机团全体大会的保禄六世大厅附近出现,但是他非主教的身份后来被宗座瑞士近卫队识穿。[158]梵蒂冈的Wi-Fi会被全部封锁。为了防止选举人向外界传达和接收资讯,梵蒂冈保安人员会于西斯汀小堂安装无线电干扰器材[159]

投票

Thumb
枢机选举人以前会使用这种选票投票。图中相信是1878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里折成3节的1张选票。[59][160]选票现在可以对折为两节,而上方则印有意思为“我选为最高主教”的拉丁文短句。[注 27][161]
Thumb
图片所示是2013年选举秘密会议后的剩余选票、一本《教宗选举秘密会议的礼仪规范》和一张列有全部枢机枢机选举人名字的纸。

选举的首天下午,枢机选举人需要进行一次投票(称为“审查”)。如果该次投票里并没有人获选,枢机选举人会在第2天开始每天举行4次投票。4次投票里当中两次于早上举行,而其余两次则于下午举行。[162]枢机选举人需要在早上和下午的第1轮投票(即每天的第1轮和第3轮投票)里于投票前宣誓。[163]如枢机选举人经过3天的投票后仍未能选出新教宗,选举会暂停最长一天作祈祷、讨论选举事务和供首席助祭英语Protodeacon讲道。7轮投票后如果仍未选出新教宗,选举会像先前一样会暂停一天作祈祷和商讨选举事宜。讲道部分则由首席司铎英语Protopriest主持。在此之后的7轮投票后如枢机选举人仍未能达成绝对大多数,选举会再次暂停一天。其他程序跟先前2次几乎一样,不同的地方在于讲道会由枢机团团长或暂时取代团长职能的主教级枢机带领。[164]如果再经过7轮投票后仍未选出继承人的话,枢机选举人会再休息一天。其后在最近一次投票里获得最高票数的两个人会自动进入下轮投票。两人从这轮投票开始无法投票,而他们必须得到其他枢机选举人三分之二的支持票后才能成为新教宗。[注 28][64]

投票过程分为“审前”、“审中”和“审后”三个阶段。[166]

审前

若干位礼节司会准备印有意思为“我选为最高主教”拉丁文短句[注 27]的选票并将最少两张选票发给枢机选举人。当枢机选举人开始填写选票,枢机团秘书、教宗礼仪总礼节司和所有礼节司会离开西斯汀小堂;首席助祭就会关上小堂的门。首席助祭其后会进行九次抽签,每一次会抽出1位枢机选举人的名字。被抽中的首3人会成为审查员、之后的3人会担任病护员;而最后3人则出任校票员。第1轮投票完成后至第2轮投票完结为止不会抽出新审查员、病护员或校票员。[167][168]第1和第2轮投票完结后,选举人会在同日下午到小堂进行第3轮投票。9名枢机选举人会被抽中而成为新的审查员、病护员或校票员。如果没有人在第3轮投票里当选教宗,第4轮投票会随即进行。[169]本笃十六世2007年和2013年有关教宗选举的两份自动手谕亦没有修改早上或下午各两轮投票要相连进行的程序。[14][113]

审中

3位审查员会站在祭台,而枢机选举人会根据他们的枢机等级高低将他们已填写的选票带到祭台。他们会在投票前说出以下誓词:“我召唤基督作为我的见证人和审判者,祂会确保我在天主面前将我的票投给我认为应被选为教宗的人”。如果任何枢机选举人身处西斯汀小堂但因病弱而无法走到祭台前投票,第3位审查员会走到他身边并于该枢机选举人读毕誓词后拿走他的选票。[170]如果有枢机选举人生病并于房间休息,3位病护员会带同选票和一个已上锁的箱子进入他的房间。他会在房间里即场填写选票及读出誓言,然后他会将选票放进箱子里。3位病护员将箱子带回小堂后,审查员会点算里面的选票数目是否与生病的枢机选举人数目相同。确认无误后,这些选票会被掉到瓮里。[171]如果没有人在第1轮投票当选,下轮投票会即时开始。除了首天只有1轮投票外,其余每天会举行4轮投票。早上会进行两轮,而其余两轮则在下午开始。[162]

枢机选举人以前需要于选票上写出自己的名字外,还需要写上自己专属的格言和一个数字。选票为避免其他人从选票的背后看出正面的文字而在背面会有一些图案。他们填毕选票后需要将选票折成3节。第1节包含一名枢机选举人的名字,第2节会写有被提名出任教宗之人的名字。第3节则有一个数字和枢机的牧徽格言。然后他们会将选票的首尾两节折向第2节并用蜡封上。[172]这个做法沿用至1945年。[173]1621年之前的枢机选举人不需要在投票时读出誓词。[58]另外,有枢机曾于1621年之前的部分选举秘密会议里以口头形式更改他们的投票意向。[174]他们亦试过以站立的方式表明支持某人出任教宗的意愿。[175]英格兰的雷吉纳尔德·博勒枢机在1549年至1550年的选举秘密会议里拒绝给自己投票而落选[176],但是罗德里哥·迪·波吉亚枢机1492年则有投票支持自己而被选为教宗亚历山大六世[177]教宗额我略十五世1621年订明枢机选举人只可以在每1轮投票里支持一个人出任教宗。翌年,额我略十五世引入在选票上列明自己身份的规定。[178]额我略十五世当时正面对新教对其教宗地位的严峻挑战,他亦害怕天主教会会因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数场有可能引致激烈争议的选举秘密会议而分裂。为了防止上述情况发生,他禁止枢机选举人给自己投票。[58]1945年发表的宗座宪令《宗座出缺》里允许枢机选举人自我投票[60],而宪令亦继续确认在得到三分之二枢机选举人支持后才可成为教宗的规定[179]。由于枢机选举人现时无需在写有名字的选票上签名,故此誓词并没有要求枢机选举人提及在选票里写下的名字。[180]若望保禄二世1996年规定枢机团可以从第34轮投票开始自行决定当选教宗的最少过半数门槛。[165]2007年,本笃十六世将枢机团自行决定门槛之权收回并将当选门槛还原为必须得到最少三分之二的枢机选举人票。[64]

1274年的第二次里昂大公会议订明枢机选举人需要发誓遵守与教宗选举有关的规定。[99]为免枢机选举人胡乱投票,额我略十五世其后于1621年新增枢机选举人必须在投票时宣誓的规定。[23][181]他翌年发表的教宗诏书里列出教宗选举程序的每一步骤。[18]1945年,庇护十二世废除了枢机选举人在选票上签名的安排并由誓言取代。[61]

第1位审查员会在所有枢机人完成投票后将投票瓮摇动,然后第3位审查员将瓮打开并点算选票。如果第3位审查员经点算后发现选票数目跟枢机选举人数目不符,该轮投票无效。枢机选举人会即时重新投票。如果数目相符,审查员会开始记录投票结果。第1位审查员和第2位审查员记下选票上的名字后,第3位审查员会向枢机选举人大声读出选票上的名字。当审查员打开所有选票和读毕所有名字后,他们会将投票结果写出来。审后会在开票完毕后开始。[182]

审后

审查员会将所有得票加起来。为了确保投票结果并无出错,验票员会点算在各选票里各人得到的票数。然后他们会将其与审查员纪录的票数进行对比,确定无误后,审查员会在枢机团秘书和礼节司的协助下烧毁选票。如果枢机选举人在早上或下午的第1轮投票都未能选出新教宗,他们会随即进入下轮投票。如果他们需要进行早上或下午的第2轮投票,审查员会在该两轮投票完成后才烧毁所有选票。[183]

烟的颜色
Thumb
2005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期间西斯汀小堂烟囱冒出的黑烟,代表没有人得到枢机选举人最少三分之二的支持票而当选教宗。[184]
Thumb
2005年选举教宗期间西斯汀小堂烟囱冒出的白烟,代表枢机团已经选出新教宗。[184]

枢机选举人制造有色烟的作用是向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的人公布选举结果。熏黑色的烟表示枢机团仍未选出新教宗,而白色的烟则代表已选出。[184]起初,他们会点燃湿稻草制造黑烟。当选出新教宗时他们只会燃烧选票而出现白烟。[185]西斯汀小堂1958年后进行选举秘密会议期间放出颜色不清晰的烟,令人怀疑若瑟·西里枢机当时的确被选为教宗但不愿出任英语Siri thesis[186]

为了让白烟更明显,1963年起的燃烧选票过程里会加入化学物质。[187]自2005年,圣伯多禄大殿在枢机团选出新教宗后响钟以壮白烟。[57][188]梵蒂冈于2013年选举秘密会议举行期间透露制造黑烟时会使用高氯酸钾,而制造白烟的物质则有氯酸钾乳糖松香[189][190][191]

承认及公布选举结果

根据《主的普世羊群》,枢机团团长会在选举即将结束之时召集枢机团秘书和宗座礼节庆典总礼节司进入选举地。其后枢机团团长会询问被选为教宗的人是否接受选举结果,而该人可以自由表达其是否出任教宗的意愿。如果枢机团团长因超过80岁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参与选举,该工作将由副团长负责;如副团长亦无法参与选举,最年长的主教级枢机选举人则须完成上述工作。[192]

实际上,不想成为教宗的枢机会在得到足够票数成为教宗前明确公布这个决定。其中一个例子就是1978年10月选举秘密会议的选举人若望·科伦坡英语Giovanni Colombo枢机。[193][194]

如果他接受选举结果并已经身为主教,他会即时成为教宗。假如他不是主教,他必须要在出任教宗前被枢机团团长祝圣为主教。若然当选者是一名司铎,团长会将他祝圣为主教。候任教宗只可在成为主教后才能正式就任。与询问是否接受选举结果的程序一样,最年长的主教级枢机选举人会在枢机团团长和副团长同时缺席下为新教宗晋铎和晋牧。[195]2013年选举教宗时枢机团团长和副团长均已经超过80岁而没有投票权[196],最年长的主教级枢机选举人若翰·雷[157][197]按照《主的普世羊群》的规定是有可能要负责新教宗晋铎和晋牧的工作[195]。不过乔治·玛略·伯格里奥枢机当选教宗时已经是司铎和主教[198],故此雷枢机并不需为他晋铎和晋牧。

自533年开始,每任教宗都需要为自己定下名号。若望二世是首位采用教宗名号英语Papal name的教宗,他的原名[注 29]跟罗马神祇墨丘利的名字相同而不适合以此成为他出任教宗后的称呼。[199]即使他们的原名并没有跟罗马神祇同名,大部分教宗都不以自己的洗名作为教宗名号。目前为止最后1位将自己的洗名当作教宗名号是1555年出任教宗的玛策禄二世[200]当被选为教宗的人接受选举结果,枢机团团长或副团长或最年长的主教级枢机会问他想取什么名号。当新教宗选择名号后,非枢机选举人会获准进入选举场地。教宗礼仪总礼节司其后会草拟一份写有选举结果和教宗名号的文件。[192]

枢机选举人过去进行投票期间会坐在有顶罩的宝座,这代表各枢机在宗座出缺时会共同管理天主教会。[201]参与选举的各枢机会选出新教宗后拉下宝座上的一条绳令顶罩降下,而新教宗宝座的顶罩仍维持原状。宗座出缺期因而完结。[18]1963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是目前为止最后一次使用这些宝座的选举。自1978年8月开始,选举举行地因为枢机选举人的人数上升而变得挤逼。这些宝座亦因如此而没有再被使用。[202][203][204]

选举秘密会议结束之时,新教宗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枢机小瓜帽给予枢机团秘书。这说明该秘书会在新教宗的第一次枢密会议英语Papal consistory里获擢升为枢机。2013年之前最后一次保留这个传统的选举是在1958年,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当选后将自己的红色小瓜帽赠予亚尔伯·迪·佐利奥英语Alberto di Jorio。同年12月15日,佐利奥获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册封为枢机。[205][206]2013年,梵蒂冈广播电台葡萄牙语部报导教宗方济各在选举完结时将自己的红色小瓜帽给予选举秘书老楞佐·巴尔迪塞利总主教。[207]翌年2月22日,教宗方济各于首次册封枢机典礼里将巴尔迪塞利总主教册封为执事级枢机。他同时领阿文提诺山上的圣安色莫堂区英语Sant'Anselmo all'Aventino执事衔。[208]

新教宗其后会到亚纳大削斯汀小堂旁边的“泪之间”,房间有此外号是因为当选为教宗的人在这里会有苦乐交加的感受。“泪之间”里放有三个尺寸的教宗圣咏礼服,这包括白色的长袍、小白衣和红色的肩衣。新教宗会在这里更衣并戴上白色小瓜帽和1条附有金色刺绣的红色圣带[209][210]2013年教宗方济各当选后于圣伯多禄大殿中央阳台首次跟信众会面的一刻,他并没有穿上红色肩衣和圣带。反而,他只穿戴白色的长袍、小白衣和自己的银色胸前十字架。在进行《致全城与全球》祝福时,方济各则戴上圣带但祝福完毕后脱下。[211]

首席助祭然后登上圣伯多禄大殿中央阳台公布新教宗的名字。如果新教宗当选前是一名枢机,他会以拉丁语宣读下方左边的内容(右为中文翻译)[212]

时任首席助祭乔治·梅迪纳枢机2005年宣读若瑟·拉辛格枢机成为本笃十六世的选举结果之前,他以数种语言说出“各位弟兄姊妹”来问候信众。[213]然而约8年后若望-路易·托朗枢机宣布教宗方济各获选的结果时就没有再问候信众。[211]

过去曾经有首席助祭被选为教宗。假若如此,自动继任为首席助祭的枢机会宣读新教宗的身份。1513年成为良十世的若望·迪·美第奇枢机为目前为止最后1位当选教宗的首席助祭。亚历山大·法尔内塞(后来的保禄三世)自动成为首席助祭并作出宣读。[214]枢机团1878年选出良十三世后,首席助祭波罗斯贝·卡泰里尼英语Prospero Caterini枢机在圣伯多禄大殿的中央阳台公布教宗选举结果但因其身体状况而未能完成宣读。最后由其他人代替卡泰里尼枢机完成该工作。[注 30][217]

Thumb
庇护十一世当选教宗后首次降福的情况,下方横额上的教宗牧徽是庇护九世[218]
Thumb
方济各当选后首次与信众会面的情况。

完成宣读后,首席助祭会离开中央阳台。教宗的助手会展开一块巨大、褐红色和刻有前任兼已离世教宗牧徽的横额并将其盖在中央阳台的栏杆上。[219]然而并非所有横额上都会刻有前任教宗的牧徽。方济各当选教宗后,横额上并没有刻有本笃十六世的教宗牧徽。[211]庇护十一世1922年当选后首次跟信众见面期间,横额上的教宗牧徽并非他的前任本笃十五世而是庇护九世的。[218][220][221]在信众的欢呼下,新教宗登上中央阳台与他们会面。铜管乐团然后会演奏《教宗进行曲》,而新教宗会在此之后发表《致全城与全球》的祝福。[211][219]若望保禄二世、本笃十六世和方济各均在给予这个祝福前向信众说一些话。[211][219][222]方济各祝福信众前,他首先带领众人为本笃十六世祈祷。及后方济各要求他们为他祈祷。[211]

8世纪至20世纪中叶期间在位的教宗会在加冕礼英语Papal coronation里以三重冕加冕。[223]自1963年起,所有教宗均未曾戴过三重冕。若望保禄二世、本笃十六世和方济各皆以就职礼英语Papal inauguration取代加冕礼。[224]

有关教宗选举的宗座文件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