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image

教育

傳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過程 / 维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书

教育,通常有广义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学习文明成果,即各技能生活经验,以促进个体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初始段;狭义的教育教育,即制度化教育广义的教育包含社待人事的方方面面,例如家教、礼仪等文明的教育。

毕业帽与毕业告知书
教育学业阶段性完成的象征之一
FEMA_-_16824_-_Photograph_by_Mark_Wolfe_taken_on_10-04-2005_in_Mississippi.jpg
2005年的FEMA教育训练
Graduation_Jiaoda.JPG
北京交通大的毕业生
Eliteabsolventen.jpg
毕业
Students_in_South_Korea.jpg
韩国学生正在参观当地古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直接向学生教授一系列课程,包括阅读写作数学科学历史等。与之相对地,职业教育中只教授单一的职业技能。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非正式的教育,如博物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生活中的经验。其他一些新的教育方式也逐渐出现。

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授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高实践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事物。人在其中,慢慢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到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地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离事物的内在。

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应当以客观、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正确的思维认知,这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重塑价值观。教育,也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如今,受教育权已被普遍认为是一项基本人权,1952年发表的《欧洲人权公约》和联合国1966年发表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均承认此项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