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1920年3月7日[1]—2008年4月29日),本名郭定生,报考高中时改名郭立邦,大学后又改名郭衣洞,另有笔名邓克保。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县,籍贯为河南省辉县。中华民国作家、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

Quick Facts 郭衣洞, 本名 ...
郭衣洞
摄于2004年
本名郭定生
出生(1920-03-07)1920年3月7日
 中华民国河南省开封县
逝世2008年4月29日(2008岁—04—29)(88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县新店市
笔名柏杨、邓克保
语言汉语
国籍 中华民国
教育程度东北大学政治学系
母校国立东北大学
主题历史评论
代表作见本文
配偶艾绍荷
1939年结婚—1943年结束)

崔秀英
1943年结婚—1946年结束)

齐永培
1953年结婚—1959年离婚)

倪明华
1959年结婚—1969年离婚)

张香华1978年结婚)
儿女郭素萍, 崔渝生, 郭本城,郭本垣,郭本明
Close
Quick Facts
学历
经历
Close

柏杨虽有许多历史相关著作,但因不符合历史学科规范,且不以历史学术研究为目的,因此柏杨并非历史学家,而是作家、思想家、历史小说家或历史评论家 。以《丑陋的中国人》而闻名。白色恐怖时期因政治案件系狱近10年的柏杨相当关注自由、人权与尊严等议题,曾创立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且担任会长。

笔名

笔名来自柏杨在1960年中横公路开通前夕前去采访,却意外受阻于花莲县秀林乡衡山隧道西口的台湾原住民的“古柏杨”部落(Gbayang;现已迁至同县万荣乡见晴村,称新白杨部落)[2];另一个笔名则是邓克保

生平

早年

柏杨于1920年出生于中华民国河南开封。本名“郭定生”,1933年时因遭到继母苛待,父亲将他交给堂弟郭学沄带回到辉县老家,转入辉县小学。1934年考入百泉初中,1935年时因为反抗校长梁锡山而被开除。其父怕“郭定生”之名对他日后升学造成困扰,1936年替他取学名为“郭立邦”,并考取开封高级中学。     1937年芦沟桥事变,兵马倥偬,投笔从戎,考入河南军政干部训练班,又转入青年干部训练班,并加入国民党,1938年派任三民主义青年团豫北分团主任。但他一心一意继续读书,他曾用假证件考取甘肃学院(今兰州大学 )法律系,一年后被查出证件造假而被开除[3]。后来拾获一张汪精卫政府“南京中央大学”的学生证,证主为“郭大同”,柏杨添笔将之     改为     “郭衣洞”,遂转入抗战时迁徙到四川三台县的东北大学。

1939年其父病逝,同年与艾绍荷结婚,1940年女儿冬冬(郭素萍)出生。后在重庆与崔秀英同居并结婚,1946年共军进攻河南省息县时分散,和崔秀英育有一女毛毛(崔渝生)。

1946年东北大学政治系毕业,但1947年教育部清点汪精卫政权学生名册,根本找不到“郭衣洞”之名,查出他使用假学历证件,被教育部撤销学位,并通令全国各大专院校,永远开除学籍。之后他一方面担任私立辽宁文法学院政治系副教授,一方面与友人在沈阳创立 《大东日报》。1948年沈阳被解放军攻下,柏杨前往北平,1949年再转往上海,之后又随老师吴文义转抵台湾。

来台早期

柏杨初抵台湾不久,以11月1日为官方生日,并考入台湾省立屏东农业职业学校(今屏东科技大学)当人事室书记。1950年因为“私自收听匪区广播”而被判刑六月。出狱后,历任教师等职。

1953年,与齐永培结婚,育有二子(郭本城郭本垣)。1959年与齐永培仳离,与倪明华结婚,育有一女佳佳(郭本明)。

1950年代成为中国文艺协会会员。1954年在救国团任职;而柏杨于救国团任职后才开始写作小说,而且小说都有相当的现实性与批判性。

1958年救国团时期与前妻倪明华认识、交往。据李敖在《李敖秘密谈话录:大江大海骗了你》乙书中称:“柏杨在国民党‘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伪组织里做大将,是非常‘得君行道’的显赫人物...后来,因为办救国团活动,假公济私,诱奸女学生,罢官下台。”(参该书第109页,2011年初版)。再与柏杨回忆录提及当年与倪明华交往与前妻分开之经过:“一九五八年冬天,救国团在风景明媚的日月潭,举办...以大专学生为主的冬令营。就在这年会上,我认识了静宜英语专科学校(后来改为静宜大学)的学生倪明华”[3],交叉比对可知,李敖应指柏杨与倪明华(当时为学生,因生子而中断学业)之关系。

1960年5月起,以笔名柏杨”在《自立晚报》担任《倚梦闲话》专栏作家,写作的杂文对于现况有很严厉的批判。

1961年开始,在《自立晚报》以“邓克保”为笔名所发表的《异域》,以报导文学手法,描述一支中华民国的忠贞军队,奉令撤退到边区,与命运搏斗、冀求反攻大陆的事迹。尽管故事中以虚构人物为主体,但主人翁们悲壮沧桑的血泪史触动人心,且于泰国北境确实有中华民国军人和子弟们苦涩求活,因此读者们便以泰北孤军称此部队。《异域》后来不但被拍成电影,还创下在台湾销售达百万册的惊人数字,是一部成功的战争小说。

十年牢狱

1967年,柏杨代班主编《中华日报》家庭版时,该版以每周五天的篇幅刊载美国连环漫画大力水手》。1968年1月,柏杨因《大力水手》翻译文中提及大力水手卜派父子流落至一个丰饶的小岛而乐不思蜀,两人要各自竞选总统,撰写竞选文宣,柏杨部分翻译[4]遭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四组(负责文化、宣传相关业务)理解为对蒋中正蒋经国父子的暗讽[5],函请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并副知司法行政部调查局侦办。后由时任国防部部长蒋经国与国家安全局局长周中峰于咸(精)宁会报指示,由司法行政部调查局、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台北市警察局、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六组组成清华专案侦办[5],3月4日被捕,3月7日冠以“共产党间谍”及“打击国家领导中心”的罪名(柏杨大怒,故改以此日为官方生日),判处十二年有期徒刑,1969年起囚于台北县景美镇(今新北市新店区)仁爱楼看守所[6]。不过根据作家、时事评论家李敖的说法,《大力水手》是由一位女性侨生翻译,柏杨只是照抄才出事情。[7]

1969年倪明华提出离婚要求,结束十年的婚姻,柏杨在狱中绝食二十一天。

1972年跟台北其他政治犯一同解送到绿岛感训监狱。1975年,因蒋中正逝世,而减刑三分之一为八年有期徒刑。1976年刑满后仍被留置于绿岛感训监狱,后来因为国际特赦组织人权团体的要求才被释放,共被囚禁九年又二十六天。

柏杨在狱中完成了《中国人史纲》、《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中国历史年表》三部书稿。原本还有第四部《中国历代官制》,因为参考书于1975年被官员搜去“保管”,所以只写了一半。

退休

自从1994年进行心脏手术,接着一连串大病之后,柏杨的健康每况愈下。2000年5月20日接受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聘任为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一职。2006年9月,因为年龄和健康的理由,宣布封笔,不再在公众场合露面和接受访问。同月出版的《柏杨曰》大陆新版序成为其封笔之作。

2006年,柏杨同意将56箱、共计11,745件文献、文物捐赠予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并于2007年2月6日举行“柏杨捐赠文献文物入藏新闻发布会”正式移交。另外,柏杨亦为国立台南大学首位荣誉博士,南大柏杨文物馆亦于2007年6月27日开幕,包括1949年抵台后的重要证书、结婚证书、资治通鉴手稿、校对稿、杂文手稿等,系3月31日捐赠予校方,与北京的藏量等量。

柏杨于2008年2月24日因肺炎并呼吸衰竭住进医院,2008年4月29日凌晨1点12分在台湾新店耕莘医院病逝,享寿88岁。[8]

2008年5月17日,依其遗愿海葬,家属将柏杨骨灰撒入绿岛海域,另留部分骨灰择日带回中国大陆安葬,[9]经过遗孀张香华的努力,柏杨部分骨灰于2010年9月12日被安葬在故乡河南新郑的福寿园陵园。[10]

中华民国政府通过总统颁布褒扬令给予褒扬,褒扬令原文为:

宗教信仰

柏杨是基督敎徒。1942年,他身处于偃师,在进入一座防空洞躲避空袭时[11],他遇到一位拿着《圣经》的中年妇女,她在祈求耶稣基督赐给在防空洞里的这两个人 平安。在确认这个中年妇女是帮柏杨和自己祈祷之后,当时柏杨的反应是贬低她的宗教信仰。

十几年后,他已从大陆到台湾,某个星期天,他在新竹见到一群基督敎徒,每个拿着《圣经》的中年妇女,都好像当年在防空洞里 那位向柏杨传福音的妇女,他不由自主地随着她们走进教堂。从此开始参与聚会并成为基督敎徒。

柏杨后来曾加入更正教当中的安息日会,甚至在国际青年归主协会函授学校担任过函授教师,与台北仁爱路浸信会会内的齐永培女士有过一段婚姻。

“基督敎给我的裨益太多。”柏杨如此说。2008年5月14日15时,柏杨的安息追思会在台北市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济南教会举行[12]

作品

柏杨最著名的书籍《丑陋的中国人》受到中国人广泛的争议,但经久不衰,备受推崇。柏杨一生著作不辍,平生有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五年专栏、十年通鉴等历程,此外还有古典诗、报导文学及其他散文,共完成《柏杨全集》等文学、历史、思想著作100余册、黄金时代。

荣誉

中华民国勋章奖章

评价

正面评价

  • 柏杨的朋友、物理学家孙观汉说:“每个人差不多都知道自己可自豪的一面,但是柏杨使我了解我丑陋的一面,而最使我惊奇而伤心的是这种可怕的丑陋,竟不是我一人所独占,而是十亿同胞所共有的。”
  •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评价柏杨是“当代文学史上的奇迹”。
  •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说:“我们常常抱怨社会混乱,柏老却能永葆信心。因为他从历史角度看待问题,有时候比我们年轻人还乐观。”
  • 作家聂华苓曾评价柏杨小说杂文有一个共同点,“在冷嘲热讽之中,蕴藏着深厚的‘爱’和‘情’。”
  • 学者陈晓明回忆指出,“想要走向现代化之路,就要批判传统,柏杨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精神和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成为一种很经典的认知,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同时评价柏杨是一个中国历史文化的批判者,“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爱之弥深,恨之愈切’,只有对传统文化非常关切、对中国人怀有非常高的期望,他才会批判、揭示它的问题所在”。
  • 大陆鱼类学家李思忠(柏杨在河南辉县百泉中学的同学、好友)认为:“(柏杨)聪明,文笔好,……爱国、热诚,经历曲折,具有中国近代20世纪很多知识分子的特征。”[14]

中立评价

  • 柏杨的妻子张香华表示她认为丈夫的小说很糟糕、 其杂文比小说好,但《中国人史纲》和《柏杨版通鉴记事》则写得很好,原因是很有开创性、 所用的文体和杂文完全不同。

负面评价

  • 著名作家李敖曾经多次批评柏杨、声称他是“无知的国民党作家”[15]
  • 2018年3月22日,社评人彭振宣在撰文批评李敖时 提及柏杨的作品常会出现的问题:“相反的一个例子,是有阵子在台湾社会时常被拿来跟李敖并称的柏杨。柏杨晚年潜心翻译《资治通鉴》,在翻译的过程中对史事有些心得的时候,会写作《柏杨曰》。但柏杨的史论时常被学术界诟病的地方,就在于柏杨拿的往往是当代社会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标准,去衡量古人作为的得失。这一点往往会被批评,柏杨拿古人根本没有的观念来苛责古人,是对古人不够尊重。”[16]

纪念

专书

以下为以柏杨为研究对象的专书:

  • 《这个人·这个岛——柏杨人权感恩之旅》远流实用历史馆编 ISBN 9579895759
  • 《柏杨和我》(梁上元编,梁上元等著,星光出版社出版)
  • 《柏杨的冤狱》(孙观汉编著,香港文艺出版社)
  • 《挣扎—柏杨小说论析》(李瑞腾著,台北汉光文艺)
  • 《柏杨评传》(雷锐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柏杨传》(古继堂著,北京 作家出版社)
  • 《柏杨传》(韩斌著,广州 花城出版社)
  • 《一个作家触怒两个中国》(台北星光出版社)
  • 《国家不幸诗家幸》〈黄守诚著,远流出版社〉
  • 《评柏杨》(香港 明报出版社)
  • 《都是丑陋中国人惹的祸》(北京 华侨出版公司)
  • 《海峡两岸话通鉴》
  • 《七十年代论战柏杨》(姚立民等著,台北四季出版公司)
  • 沈超群著,《柏杨与柏杨传─从新闻评议到白色恐怖的探讨》(台北:东吴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年)。
  •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郭本城著,2014年远流出版社、2016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飞鸿印雪》〈郭本城著,2021年景芸文化公司〉

展览

  • 国立台南大学柏杨文物馆

柏杨纪念特辑

More information 出版日期, 书名 ...
出版日期 书名 作者/编者 出版社 页数 备注
1984年1月 柏杨六十五 编辑部编 全名为《柏杨六十五-一个早起的虫儿》,由时报出版公司、星光出版社、学英文化公司、欧语出版社及远流出版公司联合出版。
1993年3月 历史走廊──十年柏杨 编委会编 太川出版社 由柏杨日编委会主编。出版目的是为庆祝《柏杨版资治通鉴》全部完成。内附1983年至1993年十年间(实际为九年半),中华民国(台湾)国内外报章杂志关于柏杨及其著作《柏杨版资治通鉴》的报导。
Close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