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子昇(496年—547年),鹏举,济阴郡冤句县(今山东菏泽)人。他是北魏代表作家之一,名列北朝“三才”。[1]

生平

温子昇出身寒门,早年在北魏广阳王元渊门下为门客。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东平王元匡试选御史,应试者800多人,温子昇中选。从此文名大振。曾参与孝庄帝刺杀尔朱荣的密谋,事成帮助孝庄帝之后写下《杀尔朱荣元天穆等大赦诏》,表达孝庄帝宽赦尔朱氏残余势力的愿景。但不久尔朱兆攻入洛阳,孝庄帝被杀,温子升只好藏匿。后历任诸王幕僚、台阁郎官,执掌文翰。孝武帝永熙二年(533年),为侍读兼舍人,迁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后领本州大中正。魏孝武帝元修和权臣高欢的矛盾日重,逼迫温子昇写给高欢的敕文[2],但随后孝武帝被高欢击败逃到长安。如同曹操欣赏陈琳的文学才华一样,高欢并没杀掉他,而是令他写韩陵之战的碑文。温子昇由此写下了传世古今的《韩陵山寺碑》,阐述了高欢之前讨平尔朱氏的丰功伟绩和烘托出了讨伐孝武帝合法性。然而高氏并没有对他放下疑虑,猜忌他会像从前一样忠于魏室。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因嫌疑参预元瑾等谋害高澄之案,被高澄逮捕,饿死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狱中。[3]

南梁时,庾信出使北朝,刚去的时候,北方的文人很看不起他。庾信把自己写的《枯树赋》给他们看,之后就没人敢再轻视他了。当时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碑文,庾信读后抄下碑文。南朝的人问庾信:“北方的文人怎么样?”庾信说:“唯有韩陵山的一片石头可以做我的知音,薛道衡卢思道多少懂点文墨,其余的都是驴鸣狗叫,喧扰嘈杂而已。”[4]

徐陵去了北方,抄好了《韩陵山寺碑》,准备带回南梁。正当此时,《魏书》作者,同样号称北地三才之一的魏收登门拜访,希望他能够将自己的文集同样带回南方。徐陵同意了魏收的请求,但徐陵回去渡江到了一半,把魏收的书直接扔水里。旁边的人不解,徐陵回答:“我是替魏公藏拙。”

作品

  • 永安记》3卷。
  • 温侍读集》。
  • 定国寺碑

评价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魏书·卷85》,出自魏收魏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北史/卷083》,出自李延寿北史

注释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