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镰,一名火刀[1]:150,是一种以摩擦生热为主要原理,与打火石火绒配合使用的生火工具。

Thumb
维京人的火镰,维京时代

使用

Thumb
乾隆帝御用火镰荷包、火镰、火绒、打火石,荷包为孝贤皇后亲制

火镰通常为高碳钢制造,长约10厘米,一侧为钝刃,另一侧为捉手。使用时,先将火绒夹在打火石上,双手分持火镰与打火石,然后使火镰刃部与火石猛烈敲击。[2]:488火镰与坚硬的打火石碰撞后,会有钢末溅射而出,因摩擦而迅速升温氧化,产生火花英语Spark (fire),接触易燃的火绒后将其点燃。[3]:146

家中固定使用的火镰常系在灶台上,而随身使用的火镰常与打火石、火绒一起收纳于火镰袋英语tinderbox(或盒、荷包)中,至少东亚地区有些火镰也会直接缝制或镶嵌在袋(盒、荷包)的一侧。[4][2]:488[5]:66

一些火镰制作精美,所以不仅可以作为实用工具,也同时是服装配饰工艺品。这些火镰通常会装饰刀背的捉手,或对于固定在器物上的则会装饰器物本身。作为工艺品的火镰一度成为国际贸易商品,如俄国布里亚特人所制造的火镰皮盒曾在西欧流行。[6]

历史

石器时代的人类(如冰人奥茨)就使用黄铁矿石和燧石相互敲击来生火。[7]随着钢铁冶金学的发展,由高碳钢制造的火镰(钢末中的会形成“爆花”,产生更多更密集的火花)普及开来,取代阳燧英语burning glass摩擦起火英语Fire_making#Friction成为最主要的生火方式。[8]:240[9]:98-99火柴兴起之后,火镰逐渐被淘汰。[10]:22

符号文化

Thumb
金羊毛勋章,链环由相扣的火镰和溅射火花的打火石组成

东亚彝族崇拜火焰,庆祝火把节,将火镰图案运用在服饰和漆器上。[11]

欧洲,火镰是纹章徽记英语Emblem座右铭图像、铸币上常见的装饰图案。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以火镰、打火石和火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图像,并将自己创立的金羊毛骑士团的勋章链环设计为火镰和打火石的形状,影响深远。西欧的装饰、甚至现实中的火镰,都模仿该火镰造型。该图形也由此可以代表字母B,即“勃艮第”(拉丁语:Burgundiae)的首字母。勃艮第公国解体后,其部分领地及金羊毛骑士团归属哈布斯堡家族,火镰图案因而在奥地利西班牙等地兴起。[6]东欧拜占庭帝国巴列奥略王朝十字架和四个火镰作为帝国的标志。这一形象后来被塞尔维亚所继承,出现在塞尔维亚国徽上。[12]:25-32

图片

日用火镰

工艺火镰

火镰图案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