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热,亦称熔解热[1],是单位质量物质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时,物体需要吸收的热量[1]。物体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熔化热是一种潜热,在熔化的过程中,物质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因此不能通过温度的变化直接探测到这一热量。每种物质具有不同的熔化热。晶体在一定压强下具有固定的熔点,也具有固定的熔化热;非晶体,比如玻璃塑料,不具有固定的熔点,因而也不具有固定的熔化热。[2]

同一种物质中,液态固态拥有更高的内能,因此,在熔化的过程中,固态物质要吸收热量来转变为液态。同样,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时,也要释放相同的能量。[1]液体中的物质微粒与固体中的相比,受到更小的分子间作用力,因此拥有更高的内能。

熔化热的数值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大于0的,表示物体在熔化时吸热,在凝固时放热,而是唯一的例外。[3]氦-3在温度为0.3开尔文以下时,熔化热小于0。氦-4在温度为0.8开尔文以下是也轻微地显示出这种效应。这说明,在一定的恒定压强下,这些物质凝固时会吸收热量。[4]

常见物质的熔化热

第三周期元素的摩尔熔化热
第二周期元素的摩尔熔化热
More information 物质, 熔化热 (卡路里/克) ...
物质 熔化热
(卡路里/)
Heat of fusion
(千焦耳/千克)
79.8 334[5]
甲烷 13.97 58.682[6]
丙烷 19.03 79.917
甘油 47.76 200.62[7]
甲酸 66.05 276.35[8]
乙酸 25.91 108.83[9]
丙酮 23.45 98.48[10]
30.09 126.39[11]
肉豆蔻酸 47.49 198.70
棕榈酸 39.18 163.93
硬脂酸 47.54 198.91
石蜡C
25
H
52
47.8-52.6 200–220
Close

数据均为1标准大气压,熔点时的值。

与溶解度的关系

熔化热数据也能用来计算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在理想溶液中,溶质达到饱和时的摩尔分数是该溶质熔化热、熔点和溶液温度函数

这里的R是普适气体常数

比如,298K(约25)时,对乙酰氨基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换算为/

这样计算得出的理论值与实际值(240 g/L)的误差为11%。由于溶液并不是理想溶液,若将额外的热容量的影响考虑在内,将得到更精确的结果。[12]

证明

固体在溶剂中溶解,达到溶解平衡后,溶液中的溶质与未溶固体的化学势是相同的:

其中是该条件下,该固体熔液的化学势。这一步利用了理想溶液的假设和拉乌尔定律。化简后得到:

又因为:

其中是摩尔熔化自由焓变。所以溶质固体和溶质熔液之间的化学势差异遵循以下方程:

应用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

经过计算得到:

或:

对上面的方程等号两边进行积分(忽略了摩尔熔化焓随温度的改变)

可以得到最终结果:

参考资料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