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53722°N 121.186368°E / 23.353722; 121.186368

瓦拉米布农语Maravi[1][2]Malavi;日语以音似的日文汉字わらび Warabi”转译),又名瓦拉鼻[1]台湾地名,为玉山国家公园旅游景点之一,位于距离步道口约14公里处(14.5公里处[a]),海拔高度1,060米,为瓦拉米步道终点,也是玉山国家公园山地管制区东部入口,由此进入得先办理入山证才能合法登山[2][3][5]。全区皆座落于花莲县卓溪乡卓清村境内,唯一对外交通仰赖八通关越岭道,其中瓦拉米步道是属一部分,分别向东直达步道口则可接台30线通往南安玉里等地,向西则可通往南投东埔[4][6][7]。当地在日治时期曾有设立驻在所、招待所、酒保,玉山国家公园设立后,在原地兴建山屋,以供宿之用[2]。因台湾黑熊大分、瓦拉米一带经常出没,使瓦拉米也成为研究台湾黑熊的重要区域之一[8]

历史

日治以前

布农族人原居住在峦大溪郡大溪丹大溪等流域,大约在18世纪下半叶[b]才开始迁徙,翻越中央山脉过来到拉库拉库溪流域建立部落,最初是在北岸支流的流域,主要为阿桑来戛社,尔后才分散到喀西帕南伊霍霍尔哈比塔里沙南卓麓等地,其中在瓦拉米地区则有喀西帕南、佳心、哈比、塔里沙南等4个部落[9]

日治时期

日本政府统治台湾后,先由陆军步兵中尉长野义虎进行地理探险,之后陆续由鸟居龙藏森丑之助安井万吉等人为学术研究而前来拉库拉库溪流域调查[2]。日本势力自1909年进入到拉库拉库溪流域开始,台湾总督府推行五年理蕃政策,强制没收族人赖以维生的枪支,布农族人因而发动喀西帕南小川大分阿桑来戛等一连串的抗日行动[10]:361,373,382,使日人决定开辟八通关越岭道,分成东段与西段施工[2]。1919年6月10日,八通关越岭道东段先由第一期工程动工,施筑路段东自璞石阁(今玉里),西迄伊霍霍尔溪谷为止[2]。1920年3月27日,东段第一期工程竣工,并于6月29日设置卓麓、鹿鸣、大仙(今大心)、山风、佳心、黄麻桃林、蕨、绿(今美托利 )、山阴石洞等11座驻在所[2]。1930年,花莲港厅将监视区所辖各驻在所改正,总共有19座驻在所划设为第五监视区,分别是桃林、蕨、绿、多多训、山阴、十里、石洞、抱崖沙墩新岗十三里鲁仑哈哈比华巴诺赛珂、大分、辘辘土葛打打训[11]。1930年代之后,蕃情稳定,较少有原住民抗日事件发生,台湾的登山活动因此盛行,许多高校学生都会借道攀登新高山(今玉山),使沿线有设置客间的驻在所都会出现高校学生借宿[2]。1935年至1944年之间,蕨驻在所设有酒保[2]。1939年,花莲港厅再次将监视区所辖各驻在所改正,范围涵盖佳心、黄麻、蕨、绿、多多训等5座驻在所都划设为蕨监视区,其中桃林、阿桑来戛等2座驻 在所给予裁撤[11]。1944年,日本政府为因应战争需要,使台湾的财政吃紧,包括蕨驻在所在内,将八通关越岭道沿线的驻在所全数裁撤[2]

战后至今

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林务局于1950年代为林业工作的需要,在瓦拉米设立护管所[2]。1977年9月,行政院提出新中部横贯公路计划,规划嘉义玉山线水里玉山线玉里玉山线等三条路线,其中玉里玉山线将计划沿八通关古道辟建[c],此举引发国家公园的设立讨论[15]。1981年8月,玉里玉山线动工兴建[15]。1985年4月,以玉山为中心,包括瓦拉米在内,将花莲县南投县嘉义县、高雄县(今高雄市)划入玉山国家公园范围,并成立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16]。当玉山国家公园设立后,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在瓦拉米护管所东方兴建木造山屋[2]。1986年4月,行政院依据环境影响评估的结果,认为对生态保育与自然面貌的维护有不良影响,决议放弃玉里玉山线兴建计划[15]。1991年1月1日,玉里玉山线通车,其路段自玉里仅到瓦拉米步道口便终止[15]。1999年发生921大地震,瓦拉米步道在大分、喀西帕南、佳心皆受到土石崩落而阻断[d]。2000年,受到台风引发土石流而冲毁瓦拉米吊桥,故兴建新桥,工程于2003年完成[18]。1999年10月27日,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将瓦拉米地区变更为生态保护区[19]。2002年,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将原有的护管所与木造山屋拆除,原地兴建外观呈三角架构的钢骨山屋,以做为瓦拉米山区可提供紧急避难的场所[18]。2008年1月16日,行政院核定瓦拉米步道在佳心以东的区域变更为生态保护区,依法实施入园证申请管制[20]。2009年10月22日,由于台湾黑熊有频繁出没在瓦拉米步道的迹象,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因此在步道上设置“小心黑熊”警告标志[21]。2012年11月12日,媒体指出有生态摄影团队在瓦拉米山屋附近目击保育类野生动物黄喉貂,牠们成群结队在翻搅垃圾桶寻找食物[22]

地理

气候

根据林文和于1995年完成的研究报告,将瓦拉米测候站1993年4月至1994年3月的气象数据整理出表格[3]。瓦拉米年平均温约17.8℃,年平均最高温21.94℃,年平均最低温14.84℃,以1月份气温9.23℃最低,7月份气温28.63℃为最高[3]。年雨量介于2800㎜~3200㎜之间,年降雨日数约170日,5月至10月为雨季[3]。因山谷地形使山区呈潮湿多云雾的气候型态,且夏季平日干燥,逢台风或雨季则较为潮湿,到冬季则湿度较于夏季偏高,故四季不明显,山区溪谷的气候多变[3]。其相对湿度介于80%~93%之间,是属重湿型气候[3]

地形

瓦拉米地区面积广达6,562公顷,其范围自拉库拉库溪谷起,向南涵盖至可可尔博山大里仙山等山系连成一脉为界,东西夹于山风一号吊桥、伊霍霍尔溪谷之间,全境平均高度约海拔250米至3,000米之间,其最高处可达海拔3,006米[9]。全区地势以拉库拉库溪谷最低,海拔约250米至至700米之间,往南高度攀升至可可尔博山(海拔2,926米)、大里仙山(海拔2,043米),呈北低南高之倾面地形[9]。其坡度除山风、佳心、瓦拉米等地平缓,其余皆40%以上,其中瓦拉米以东之区域都超过65%以上[3][9]。其境内主要河流黄麻溪、伊霍霍尔溪全属拉库拉库溪流域,至卓麓与清水溪汇流后,最后注入主流秀姑峦溪[9][23]。受到拉库拉库溪流贯瓦拉米地区,加上境内许多支流的切割,地形上有崩崖、瀑布、峡谷和河岸阶地等地景,且境内山峰层绵,呈现出肩状平坦棱、圆丘状山顶、U状鞍部和楔形蚀谷等山貌[3]

地质

瓦拉米地区的地质隶属大南澳片岩,是种古生代晚期变质杂岩的地层,可分成太鲁阁层玉里层,两者接合带约在黄麻溪谷,其中在瓦拉米一带则是属于太鲁阁层[9][24]颜沧波认为太鲁阁层东方与玉里层相接之处应有寿丰断层,后来台湾省矿务局(今经济部矿务局)也在瓦拉米地区做过地质调查,依据岩层变化、岩层位态以及从地上追踪硅质片岩延伸的状况来判断,没有发现到断层存在的迹象[9][24]

根据王鑫的地质调查,太鲁阁层在瓦拉米分割出不同的岩性区段:自瓦拉米以东至黄麻之间,则为绢云母石墨石英等片岩类;自瓦拉米以西至新岗之间,则为结晶石灰岩大理石)为主,间夹绿色片岩、石英片岩[25]。以瓦拉米步道而言,从步道口进 来至3K,此区段以千枚岩板岩为主,3K至13.5K之区段则以云母石墨石英片岩为主,自13.5K直达步道终点瓦拉米,此区段则以结晶石灰岩(大理石)为主,间夹绿色片岩、石英片岩为主,另在黄麻至瓦拉米之间的步道旁,可见岩壁上黑色片岩[3]

矿产

王鑫在黄麻至新岗之间调查出铜矿,位置是在结晶石灰岩(大理石)与绢云母、石墨、石英等片岩类之交界处[25]。郭城孟则指出瓦拉米附近以黄铜矿与黄铁矿分布为主,附着于绿色片岩的片理间[9]。日治时期曾有做过探勘调查,瓦拉米地区矿藏量总共16,000吨,平均含铜量1%,在距离约瓦拉米500米处的道路旁有一坑洞,可能是日治时期采矿所留下的矿坑,后来因为铜藏量极微,山区交通不便,不俱开采价值而告终[9]

台湾省矿务局(今经济部矿务局)曾以瓦拉米为中心,东西以黄麻至新岗之间为界,南北以拉库拉库溪谷至斯巴夫南之间为界,在这40平方公里范围内调查大理石矿床[24]。依色泽可区分出白色大理石、浅灰色半透明大理石、黑色大理石等3种,并发现瓦拉米地区以浅灰色与黑白的大理石片理相当发达,尤以接近地表最为发达,因此岩体破碎不完整,有直径从数公分至数十余公分不等的碎屑或小岩块,仅白色大理石因片理不发达而能保有完整岩体,普遍都呈数立方米以上的巨大岩块[24]。根据台湾省矿务局的计算结果,能提供给建材使用的白色大理石,蕴藏于瓦拉米地区就有530万吨之矿藏量[24]

史迹

瓦拉米部落

瓦拉米住民多属峦氏族,其部落名取自布农语“Malavi”,意指大家一起跟着某人做某件事,比如跟着头目一起去出草[1]。日语以音似的日文汉字わらび Warabi”转译[e],乃碗蕨科蕨属植物。此地名日文汉字わらび实乃日语译音与布农语音近似而得,与原这一植物本身没有关联[2],然根据郭城孟教授的调查,瓦拉米步道记录有165种蕨类植物,其中6种属珍稀植物,堪称台湾蕨类的故乡[9]日本战败后,国民政府接收台湾,联勤航空测量署则标绘为“瓦拉鼻”,但大部分都习称为“瓦拉米”[f],是由日语读音直译而来[1]

布农族人从峦大溪、郡大溪、丹大溪等流域迁徙过来 ,然后再从拉库拉库溪北岸支流的部落向南岸迁徙,在瓦拉米地区建立喀西帕南、佳心、哈比和塔里沙南等四个部落[9]。日治时期,为绘制《蕃地地形图》而分划出伊霍霍尔社、喀西帕南社、中社的势力范围,其中喀西帕南社则标示著“カシバナン社”[1]。喀西帕南社范围是介于现今瓦拉米山屋与下黄麻溪部落路支棱间的急陡山腰上,涵盖黄麻溪东、西两岸的各部落,如佳心、斯巴夫南、瓦拉米和喀西帕南等部落皆属之[9]。后来受到台湾总督府实施集团移住政策,拉库拉库溪流域的布农族各部落皆被以诱劝、强迫等方式迁移下山,现今居住在卓溪、卓麓、南安、清水古风秀峦石平仑天等9处[2]

八通关越岭道

Thumb
カシバナ事件殉职者之碑。

八通关越岭道[g]西起东埔,东迄璞石阁(今玉里),工程分东段、西段进行,其中东段全长82公里145米,平均路宽1.2米至1.8米之间,高度由海拔140米向西上升至3,280米,全线完工后命名“八通关越道路[2]。八通关越岭道东段在过鹿鸣桥后,便沿拉库拉库溪南岸向西行,在沿线存留山风、佳心、瓦拉米等处的驻在所遗址有保存完整的石砌墙面与驳坎,在喀西帕南驻在所附近有一座为纪念日本警察因喀西帕南事件丧生所设立“カシバナ事件殉职者之碑”[2][3]

蕨驻在所

日人在瓦拉米设立蕨驻在所,为能有效掌控当地布农族,选在棱线上兴建了办公室及官舍,因此视野良好,能展望北方整个塔洛木溪谷,以及附近的阿不郎、阿桑来戛等部落[2]。蕨驻在所的平台只有一阶,座落于八通关越岭道上方,因此道路是从门口下方通过,是座南朝北的建筑格局[2]。国民政府来台后,林务局为林业工作之需,才改道直通蕨驻在所[2]

此外,蕨驻在所占地宽广,设有招待所、酒保,其规模仅次于大分与托马斯[2]。招待所的设置是为提供登山过夜与日本警官住宿的客间[2]。酒保类似杂货店功能,贩售民生物品与孩童食用的零嘴糖果,专门提供给当地服务的日本警察及眷属所需,贩售品都是聘雇挑夫从玉里补进来[2]。蕨驻在所地处距离玉里约一日路程,步行当天即可抵达[2]

生态

植物

根据郭城孟的调查研究,瓦拉米地区计有125科360属527种的维管束植物,其中蕨类植物有165种,裸子植物有9种,双子叶植物有308种,单子叶植物有45种,其境内共发现13种植物是属濒危物种,分别是松叶蕨垂枝石松杉叶石松拟日本卷柏连孢一条线蕨岩凤尾蕨台湾粗榧台湾黄杉台湾杉台湾红桧台湾香檬琉球山素英小叶铁仔[9]。其植群则有青刚栎菲律宾楠群丛、青刚栎-台湾雅楠群丛、大叶柯假长叶楠群丛和台湾红桧-大叶柯群丛等5种类型,其植被带可区分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常绿阔叶林下带及温带针叶阔叶混合林,高度分布自海拔250米攀升至2500米以上,但因温带针叶阔叶混合林的 调查区域超过海拔2500米以上,未能确切调查得知其实际分布高度有多高[9]

单就以分布在瓦拉米海拔1,060米的区域而论,则是位于海拔900米至海拔1800米之间的温带常绿阔叶林下带[9]。该区的植群可分成3种类型:大叶柯-假长叶楠群丛是以大叶柯、假长叶楠、台湾雅楠和鬼石栎为优势物种,常见伴生物种有森氏红淡比乌心石薯豆长叶木姜子山枇杷西施花台湾赤杨五节芒先锋群丛是以台湾赤杨、五节芒为优势物种,生长分布于崩崖或碎石地,呈小面积型态存在;台湾胡桃-假长叶楠过渡群丛是以台湾胡桃、假长叶楠和大叶柯为优势物种,其它常见物种有长梗紫台湾八角金盘全缘卷柏川上氏双盖蕨冷清草,该群丛处于演替中期 之过渡群丛[9]

在瓦拉米步道的沿途植物景观,可根据林文和的调查研究得知。瓦拉米有台湾胡桃及柳杉构成的林相,还有紫色通泉草小苍兰花在4月至8月开花期间,使景观呈现出紫、红、绿等3种颜色[3]。从黄麻到佳心之间,有山苏蛇木林、柳杉和孟宗竹林,在途中的溪流山涧还会有附着湿生植物生长[3]。下到山风,沿途景观则以成片的海棠花山杜鹃为主[3]

动物

根据林文和翻阅过去文献得知,瓦拉米地区有被记录到哺乳类动物共21种,80种鸟类,17种爬虫类,8种两栖类及123种蝶类[3]。根据郭城孟的调查研究,在瓦拉米地区发现到9种中大型哺乳类动物,其中有5种是属保育类野生动物,分别是台湾长鬃山羊台湾水鹿台湾山羌白鼻心台湾猕猴,其它4种发现则为非保育类动物,分别是台湾野猪大赤鼯鼠白面鼯鼠赤腹松鼠[9]。鸟类有蓝腹鹇大冠鹫小剪尾深山竹鸡冠羽画眉白耳画眉青背山雀红头山雀红山椒鸟铅色水鸫帝雉朱鹂薮鸟黄鱼鸮台湾紫啸鸫等15种保育类,其中因为瓦拉米地区的林相,遮蔽性足够,在甚少人为干扰下,已经有蓝腹鹇、帝雉、 黄鱼鸮在此栖息[9]

王颖曾在1992年至1994年间对瓦拉米地区做过调查,山猪飞鼠、台湾猕猴和台湾长鬃山羊都是常见的动物,而且有台湾黑熊、棕蓑猫在此出没[3][9]。其中,台湾黑熊常在瓦拉米地区出没,与大分地区同为研究台湾黑熊的重要区域[8]。根据玉山国家公园2009年5月份保育巡查纪录,曾在瓦拉米山屋发现台湾黑熊留下排遗[8]国立东华大学研究团队曾在2009年5月20日目击台湾黑熊,发现地点位在瓦拉米通往大分,其距离约5公里的路程上[8]

郭城孟在调查期间曾目击到白鼻心、台湾水鹿、台湾长鬃山羊都在佳心以西之区域出没,尤其以台湾水鹿的出没地点距离瓦拉米最近,位于驻在所西方约1公里处[9]。还有,每当夜晚及晨昏时,还能听见台湾山羌的吠叫声[9]。台湾猕猴则相当易见,从步道口一直到海拔3,000米深山都有牠出没,王颖的调查则发现牠出没于佳心以西之区域,郭城孟则是在步道口与山风一号吊桥都有目击到牠[9]

交通

Thumb
瓦拉米步道口位于台30线OK起点之处,由此进入步道可抵达步道终点“瓦拉米”。

瓦拉米是瓦拉米步道的终点,向东行即瓦拉米步道,下山步行距离到步道口得耗费260分钟(上山则320分钟[27]),一出步道口即是台30线,距离南安游客中心约15分钟车程,不仅是玉山国家公园东部园区唯一对外交通,也是瓦拉米仰赖的唯一道路[27][28]

步道口位置原为台18线192K,是铺设柏油路面的终止处[29]。随玉长公路开通后,台18线自步道口以东之路段被并编为台30线[h],步道口位置就成了台30线0K起点之处[28][31]。受惠于玉长公路的开通,使瓦拉米一出步道口后,沿台30线而行则不仅可直达玉里,也与花东海岸线串联起来[7]。 由花东海岸线而来,可于宁埔取道台30线直达瓦拉米步道,车程需约1小时[i][7]。由花莲台东等地而来,可借由台9线直达玉里,再转接台30线往玉山国家公园方向而行即达,车程依出发地而定,最远不超过车程2小时[3]

由于地处深山,瓦拉米东接瓦拉米步道,西衔八通关越岭道,为通往东埔、玉山、新康山大水窟的登山要道。新康山是由抱崖下达瓦拉米,再借道瓦拉米步道接上台30线即出[28][34]。大水窟为八通关越岭道之分界,位于中央山脉主棱上,自瓦拉米藉八通关越岭道可直达,再由大水窟开始纵走中央山脉主棱,攀登各群峰百岳[35][36]。继续由八通关越岭道翻过中央山脉,最终可联络到南投东埔,再由投60线[j]即接新中横公路通往信义水里等地[35][38]。瓦拉米亦可藉八通关越岭道于八通关分叉路口开始改走玉山,最后接至新中横公路,通往阿里山嘉义等地[7]

设施

Thumb
瓦拉米山屋。

瓦拉米桥

瓦拉米吊桥位于瓦拉米步道12.3公里处,原是钢管栈桥,横跨大理石溪谷,为黄麻溪支流之一,由桃林驻在所通往蕨驻在所之间一座桥梁[2]。原桥损坏后,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才另建新桥,命名为“瓦拉米桥”[2][18]。瓦拉米桥全长60米,以钢缆主索直接锚定于岩壁,只有单侧有钢管桥柱,再配以预力地锚锚座固定,其桥面铺设面板供人行走[18]

瓦拉米山屋

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在此有设置瓦拉米山屋,建材采用钢骨结构建造,提供太阳能供电、雨水集设施、简易厕所等设施,可容纳24人过夜住宿,水源可就近在林内取水[39]

瓦拉米步道

瓦拉米步道位于玉山国家公园东部园区,全长14公里(14.5公里[a]),是沿着日人兴建的八通关越岭道所规划的步道,为八通关越岭道东段的一部分[3][4]。瓦拉米步道口设于山风,海拔550米(600米[k]),与台30线(原为台18线[h])衔接,其路线沿拉库拉库溪南岸而行,高度一路向西攀升,终迄于瓦拉米,海拔1,060米[3][2]。自步道口进来,沿线景观与设施有山风一号吊桥、山风二号吊桥、山风瀑布、拉库拉库溪谷、黄麻一号吊桥、黄麻二号吊桥、黄麻溪谷、瓦拉米桥、瓦拉米山屋及沿途山涧等,沿线景点与遗迹则在山风、佳心、黄麻、瓦拉米皆有日治时期留下的驻在所平台[2][3]

注解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