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日部屋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系副教授吴伟明在2005年5月建立的部落格,起初其内容主要跟日本流行文化有关,并有涉足日本政治中日关系。除此之外,其也设有供网民留言的留言区,并容许他们投稿文章,后者会经编辑部评审再刊登。它在2017年时已停止运作,吴伟明之后改用Facebook发表资讯。

Quick Facts 网站类型, 语言 ...
知日部屋
网站类型
部落格
语言中文
创始人吴伟明
网址www.cuhkacs.org/~benng/Bo-Blog/index.php
推出时间2005年5月,​19年前​(2005-05
现状下线
Close

吴伟明在创立部落格前便一直任职中大动漫研究会的顾问。2004年左右,该一研究会开始建立自身的部落格,引起吴伟明的注意,让他认为自己应以同样方式与大众交流日本文化。同时日本有意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于中国大陆引起大规模示威浪潮。吴伟明认为日本虽然的确值得批评,但民众在对日本了解不深的情况下,经常有批评得不对的地方。在上述事件影响下,吴伟明在2005年5月建立“知日部屋”。之后该部落格吸引了一众对日本有兴趣的人浏览。他在发表有关日本右翼中日关系的文章时,经常引起评论区的争论甚至骇客攻击。知日部屋亦籍其热门程度,诱使中华书局等出版社跟吴伟明合作,把他在网上发表的文章集结成书。

历史

知日部屋的网主吴伟明在创立该一部落格时为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系副教授[1],在此之前便一直任职中大动漫研究会的顾问[2],自身亦是动漫迷[3]。2004年左右,该一研究会开始建立自身的部落格,引起吴伟明的注意,让他认为自己应以同样方式与大众交流日本文化[2]。同时日本有意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于中国大陆引起大规模示威浪潮。吴伟明认为日本虽然的确值得批评,但民众在对日本了解不深的情况下,经常有批评得不对的地方。在上述事件影响下,吴伟明在2005年5月建立知日部屋[4][1]

他在知日部屋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便探讨日本在二战后对该场战争的态度,如其教科书的写法和对他国人民的道歉和赔偿等等,并提出部落格的口号“反日哈日不如知日”[4]。吴伟明表示当时的自己还没有掌握部落格的写法,经常把文章写得过分学术。之后以1至2年的时间学会怎样写得通俗[4],期间发表超过500篇文章[5]。他在发表有关日本右翼中日关系的文章时,经常引起评论区的争论,认为他“被中共洗脑”或成了“汉奸”,甚至令部落格受到骇客的攻击[6][7]。他为确保知日部屋的秩序,而订立“家规”,表明会删除部分被认定为不合适的留言[7]

吴伟明亦透过知日部屋认识到了《麦兜》的电影导演袁建滔,并在2007年左右为知日部屋成立编辑部[6],负责管理网民的留言,把精选留言集结成文[8]。其成员包含志愿加入的袁建滔[6]。2007年,他因要拜访日本的大学,而暂停更新知日部屋3个月,并希望借此机会思考部屋的未来发展[8]。该部落格在2012年时仍有在更新[4]。到了2017年,知日部屋已停止运作,吴伟明亦改用Facebook发表资讯[2]

内容

知日部屋初期文章以日本流行文化为主,比如它会介绍御宅族萝莉塔风尚[3]同人志文化[5][1]。此外其还会涉足日本政治和中日关系[9]。吴伟明表示该些文章“浅出而不深入”,自己在当中聚焦一些具趣味性,但学术上不会认真讨论的题目[8]。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前后,该部落格的文章变得较少论及日本流行文化,并在地震发生后开始核实香港媒体对日本的失实报导[4]。除此之外,其也设有供网民留言的留言区,并容许他们投稿文章,后者会经编辑部评审再刊登[4][8]

回响

星岛日报》的麦格斯在2010年形容知日部屋是“好多日本迷的朝圣地”[10]。同样,《文汇报》的罗嘉庆形容它是香港“重量级”的文化部落格[9]。它在建立后吸引了一众对日本有兴趣的人浏览[11]——2年后的总累积浏览次数有250万次[12],日点击量最高锋时为2007年的近1万次[4]黄世泽在《信报财经新闻》上评论指报章应吸纳知日部屋这样的部落格,以扩展其内容[13]。知日部屋籍其热门程度,诱使中华书局等出版社跟吴伟明合作,把他在网上发表的文章集结成书[5][9]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