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派(英语:evangelical)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遵从近现代福音主义(英语:new evangelicalism/conservative evangelicalism)的派别,神学主张较自由派主流新教)保守,但比基要派温和(不过现在基要派常常被视作福音派下的一支)。福音派的主张可上溯至19世纪的虔敬主义,后来在大觉醒运动中得到迅猛发展,在二战后逐步形成今日福音派的基础[1][2][3]。福音派强调基督徒个人跟耶稣基督之关系,且重视将基督教价值观融入社会。有别于其他基督教主流教派,其主要特征是直接通过传播基督来到的福音及传递基督的信息,达成耶稣教义的传播。相比其他基督宗教派别,福音派往往具有更强烈传福音的意愿。

典型的福音派主日崇拜场景,牧师并不穿着罗马领祭衣,礼仪也非常简单,往往没有圣餐式,以播放吉他、贝斯等现代乐器演奏的宗教音乐、讲道,以及代祷为主。因福音派对十诫中的第二戒的理解较为激进,福音派的教堂内一般只有无苦像拉丁十字作为其信仰标志,无圣像、宗教画等宗教艺术

福音派是一个跨宗派英语Interdenominationalism的派别。不少福音派教会是加尔文主义(如长老宗公理会)或浸信会背景的,但也有福音派教会属阿民念主义卫理宗信义宗圣公宗,以及贵格会等背景[1][4]无宗派的福音派教会目前也愈发普遍(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无宗派基督新教教会都持福音派立场)[5][6]。需要注意的是,一部分名为“福音教会”的教会,如德国福音教会并非是现在一般所说的福音派教会,其名称中的“福音”一般是指宗教改革初期的福音主义,与现代福音派主张的近现代福音主义存在一定区别。

目前,福音派在拉丁美洲等地发展迅速,许多天主教徒以及其他宗派的新教徒都离开过去的教会加入福音派[7]。根据2016年的统计,世界上大约有6.2亿人是福音派。换言之,世界上每四名基督徒中就有一人是福音派[8]。福音派基督徒人数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大约四分之一的美国人都是福音派,因此福音派在美国政治中也有很强影响力[9]。另一方面,福音派对部分社会议题的保守倾向(如反对堕胎、反同性婚姻等)以及与保守派政治家结盟的做法也受到批评。一些基督教人士批评福音派一方面用基督教理抨击一些个人道德问题,一方面又对社会不平等、种族主义等问题保持沉默[10]

灵恩派五旬节派与福音派有很强联系,许多灵恩派与五旬节派都自称自己同时是福音派。

沿革

现代的福音派历史可追溯至18世纪的敬虔主义(Pietism)运动。虔敬主义要求无论神职人员还是平信徒都应该用严格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这一观念很大程度上被现代的福音派吸收[1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自由主义神学发展,与之相对的基要主义神学(即基本教义派,持圣经绝对无误等主张)也逐步成形。1910年前后,福音派运动开始拥抱基要主义神学,但后来也逐渐在一些问题上采取相对温和、折衷的问题,以免被冠以狭隘、不宽容的印象[12][13]。从这一时期开始,福音派也开始注意使用现代手段传播福音,开始使用电视、收音机等现代工具进行“电视布道英语Televangelism[14]。1942年,随基要主义者建立美国基督教会理事会英语American Council of Christian Churches(ACCC),美国福音派建立持续至今在福音派中依然举足轻重的全国福音派协会(NAE),并提出积极参与社会议题、反对教会分裂,以及鼓励教会间交流等区别于保守基要派的主张。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持自由主义立场的主流新教始终面临信徒流失、教会人数减少的问题。与之相对的是福音派的迅速发展,据信许多过去属主流新教教会的成员都转向福音派教会。至20世纪70年代后,福音派已成为美国的第一大教派。但进入21世纪后,福音派在美国与其他基督教教派一样,都面临信徒人数减少的问题[15][16][17]。另一方面,福音派与五旬节派灵恩派在冷战结束后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在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前天主教徒加入[7]

福音派教会对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有相当的参与,但其内部对此仍存在意见分歧。1994年,福音派与天主教会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书《福音教派与大公教合一》,同意以包容手段接纳天主教,但也遭致福音派内部反天主教人士的批评[18]

特点

Thumb
英国伦敦的一间福音派教会主日崇拜一景

福音派重视个人的皈依,认为归信基督教能够使个人摆脱原罪得到重生,过一种圣洁的生活[19]。此外,福音派高度重视《圣经》的道理,持圣经无误论,部分较激进的派别支持圣经绝对无误。此外,福音派也很重视社会活动,主张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将教义融入社会,在LGBT问题、堕胎问题、性问题上采纳社会保守主义的立场[11]:12-16

福音派教会的结构一般是长老制或者会众制,其中尤以会众制为多[20],也有一部分圣公宗或卫理宗的福音派教会采用主教制。一些相对开明的福音派教会认为抹大拉的马利亚在早期的教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接受按立女性神职人员[21]

关于洗礼问题,圣公宗、卫理宗,以及较传统的加尔文主义背景的福音派教会一般接受婴儿洗礼,而其他福音派教会受宗教改革时期激进的重洗派影响认为洗礼应只为能够独立思考者施行,因此坚持成人洗礼英语Believer's baptism、反对婴儿洗礼[22]

宗教仪式

福音派周日的活动一般称为主日崇拜(Worship)。福音派的主日崇拜一般非常简单,牧师不着罗马领、祭衣,往往穿着普通的西装。因大部分福音派不相信圣体的真实临在论,只认为圣餐是一种纪念仪式,并非主日崇拜的重要环节,大部分情况下福音派的主日崇拜也没有圣餐式,仪式以吉他、贝斯等现代乐器演奏的宗教音乐、牧师的讲道,以及公开祈祷为主[23][24][25][26]。在能容纳数千人甚至数万人的巨型教堂中举行主日崇拜也是福音派的一个重要标志。有时福音派教会也会采用租赁的方式,在体育场、剧院等场地举行主日崇拜[27][28]。福音派对十诫中的第二戒的理解较为激进[29][30],因此福音派的教堂内一般只有无苦像拉丁十字作为其信仰标志[31][32]

派别

福音派依历史起源可分为认信福音派(英语:confessional evangelicals)与复兴福音派(英语:revivalism evangelicals)两支。认信福音派以保守的长老宗为代表,强调西敏信条等有很强加尔文主义改革神学立场的信条[33],而复兴福音派则反对太多理性教导,更多强调个人的“灵性体验”[34]

此外,也有少数福音派教会持相对开放的神学立场,更多强调男女平权社会正义,以及和平主义等议题。这些福音派教会又被称为“进步福音派”(progressive evangelicals)、“开放福音派”(open evangelicals[35]

在各国的发展

福音派二战后发展极为迅猛,根据研究,1960年至2000年间,福音派信徒的增长速度是全球人口增长率的三倍、伊斯兰教人口增长率的两倍[36]。福音派在拉丁美洲、非洲的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尤其快速[37]。以巴西为例,虽然富裕阶层与贫困阶层依然大部分信仰天主教,福音派在新兴的中下阶层中却有很大吸引力[38]。2000年时,巴西全国有15.4%的人信奉基督新教,到2010年时已增长到22.2%,其中很大一部分信徒从属于与福音派关系密切的五旬节派。巴西的福音派/五旬节派在社会问题上极度保守,同时重点宣讲成功神学,告诉信徒神的恩宠能使他们事业上成功[39]。此外,亚洲的韩国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信仰基督新教,其中大部分人又都信仰持保守福音派立场的长老宗[40]

根据2011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估计,全球大约有2.85亿福音派信徒,占所有基督宗教信徒的13.1%左右。皮尤研究中心的估计比较保守,没有将五旬节派灵恩派算在其中,不过报告本身也提及不应该将福音派与五旬节派、灵恩派当作不同的教派看待,因为不少五旬节派、灵恩派的成员也自认属于福音派[41]。根据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2016年,全世界共有6.2亿福音派信徒。根据这一研究,全世界每4名基督徒中就有1人是福音派[8][42]

美国

美国是福音派的发源地,目前福音派是美国的第一大教派,美国也是世界上福音派信徒人数最多的国家。美国的福音派英语Evangelic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在战后的宗教及政治运动取得在共和党左右的投票力量,自1980年代以来约70%的福音派教徒支持共和党候选人,褔音派在许多关乎避孕堕胎同性恋权利政教分离的议题上发挥关键的政治游说及影响力[43][44][45][46]

图集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