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Centrifugation)是用离心力来从溶液中分离不同粒子的方式,粒子会依其大小、形状、密度、介质黏度以及转速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离情形[1]。混合物中密度高的成分会在离心机的外围,而密度低的成分会在离心机的内侧。化学家以及生物学家可以增加离心​管的等效重力,使沉淀物快速移动到管的底部。剩下在沉淀物上方的液体称为上清液(supernatant)。

Thumb
实验室离心机英语Laboratory centrifuge

若外加力只有重力,非匀相混合物中粒子分离速度,会和粒子的大小及密度有关。粒子大小越大,密度越大,越快会分离出来。若在混合物中给予较大的等效重力(例如离心力),可以加速分离的速度。这很适合工业和实验室的应用,有些物质在自然条件下也会沉淀,但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利用离心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进行沉淀[2]

离心的速率会以角速度表示,其单位是每分钟转速(RPM),或是以G力表示的加速度。RPM和g力之间的转换系数和离心机的半径有关。粒子在离心时的沉降速度是其粒子大小、形状、离心加速度、固体的体积分率、粒子和液体的密度差、以及液体的黏度。最常见的应用是从高浓度悬浮液中分离固体,常用在污水污泥的脱水处理上[3]

离心在工业和实验室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不单是分离混溶的物质,也可以用来分析大分子粒子的流体动力学性质[4]。这是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最常用且重要的研究方式之一。化学和食品工业有特殊的离心机,可以处理连续的带颗粒流体英语continuous process。离心也是浓缩铀时最常用的方式,其原理是因为六氟化铀气体中,铀-238铀-235之间微小的质量差异[5]

数学公式

许多在悬浮液体中的粒子细胞会慢慢的因为重力而落到容器的底部。不过需要花的时间很长。甚至有一些很小的粒子,只有在高离心力的作用下才可能和液体分离。当悬浮液以一定的转速旋转时,粒子会因为离心力而渐渐远离旋转轴。计算离心加速度和转速的公式如下:

,

其中g表示离心的加速度,而r是粒子距旋转轴的距离[6]

不过依照离心模型的不同,转子的相对角度以及半径也会改变,因此公式也要随之修改。例如,Sorvall #SS-34转子的最大半径是10.8 cm,因此公式会变成,可以进一步简化为[6]

若考虑粒子受力相对于重力的大小,会用相对离心力(Relative Centrifugal Force、RCF)表示。是离心机旋转时,其内容物受到垂直于旋转轴的力,相对于重力的比值,这可以量测不同型式以及大小离心机的强度。例如,RCF 1000 x g表示其离心力是重力的1000倍。RCF和转速以及粒子距旋转轴的距离有关。最常见RCF的公式是[7]

,

其中是常数,r是半径,单位是厘米rpm是转速,单位是每分钟转速[7]

以往,许多分离技术都是以转速3000 rpm来进行,其产生的g大约是其半径(用厘米表示)的10倍,因此半径160 mm的离心机,其产生的加速度大约是1600 x g[8]。因为RCF和半径是线性的关系,若半径大10%,其RCF也会增加10%。因此,上述的公式可以再简化为,误差只有0.62%。

历史

特奥多尔·斯韦德贝里和他的学生H. Rinde在1923年分析了大颗粒溶胶的重力沈降[9]溶胶中包括不只一种物质,但是各物质均匀分布,也称为胶体[10]。不过小颗粒的溶胶(例如含金的溶胶)无法分析[9]。为了要研究此问题,斯韦德贝里开发了分析离心机,配备了照相吸收系统,希望有更大的离心效果[9],他也发展了测分子重量所需要的理论[10]。此时,斯韦德贝里的注意力开始从金转向蛋白质[9]

1900年时,大家已普遍接受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所组成。但有关蛋白质是高分子还是胶体,当时还有争议[11]。当时在研究的蛋白质是血红蛋白,已知有712个碳原子、1,130个氢原子、243个氧原子、2个硫原子,和至少1个铁原子。因此红蛋白的重量约是16,000原子质量单位(Da),但还不确定此数值是否要乘以4(表示一个血红蛋白中有四个铁原子)[12]

利用一系列用沉降平衡英语sedimentation equilibrium技术进行的实验,发现了二个重要的结论:血红蛋白的分子量是68,000 Da,其此每一个分子中有四个铁原子,而且不论血红蛋白是用哪一种方式分离,其分子量不变[9][10]。针对分子量这么大的物质,不论是以什么方式采样的,其分子量都不变,这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支持血红蛋白是高分子,不是胶体[11]。为了要研究此一现象,需要更高速的离心机,因此制作了超高速离心机英语ultracentrifuge来确认沉降-扩散的理论[9]。后来检测到相同的分子量,而且有扩散边界,表示其为单致密粒子(single compact particle)[9]。进一步的离心应用发现,在不同的条件下,大型的匀相粒子可以分解为个别的子单元[9]。离心的应用是蛋白质实验科学上的一大进步。

Linderstorm-Lang在1937年发现密度梯度管(density gradient tubes)可以用来量测密度,这是他在研究马铃薯黄症病毒时发现的[13]。在Meselson和Stahl证实DNA复制是半守恒的著名实验中,也使用此一方式,配合不同氮的同位素。他们用密度梯度离心来确认在复制周期后,DNA上是否有出现其他的氮同位素[14]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