筲箕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筲箕湾(英语:Shau Kei Wan)位于香港岛,是香港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最早在明万历年间,已经有渔民在此居住[1],地区行政上隶属东区。
地理位置
筲箕湾位于西湾河以东,柴湾以西。东至香港海防博物馆、筲箕湾官立中学,西至筲箕湾道与爱秩序湾道交界的地区。东区走廊以北的筲箕湾北部填海区,一般被称为爱秩序湾,名称源于爱秩序将军及原筲箕湾避风塘所在地的爱秩序湾[2];阿公岩道一带的筲箕湾东部,一般被称为阿公岩,而该处亦为东区走廊噪音重灾区。
气候
筲箕湾 (2008-2022)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26.6 (79.9) |
27.5 (81.5) |
29.9 (85.8) |
33.4 (92.1) |
36.2 (97.2) |
35.0 (95.0) |
37.2 (99.0) |
36.8 (98.2) |
35.9 (96.6) |
34.8 (94.6) |
32.2 (90.0) |
28.6 (83.5) |
37.2 (99.0) |
平均高温 °C(°F) | 18.6 (65.5) |
19.0 (66.2) |
21.3 (70.3) |
24.6 (76.3) |
28.2 (82.8) |
30.6 (87.1) |
31.4 (88.5) |
31.6 (88.9) |
30.7 (87.3) |
27.9 (82.2) |
24.6 (76.3) |
20.5 (68.9) |
25.8 (78.4) |
日均气温 °C(°F) | 15.9 (60.6) |
16.3 (61.3) |
18.9 (66.0) |
22.0 (71.6) |
25.8 (78.4) |
28.0 (82.4) |
28.6 (83.5) |
28.5 (83.3) |
27.9 (82.2) |
25.3 (77.5) |
21.9 (71.4) |
17.6 (63.7) |
23.2 (73.8) |
平均低温 °C(°F) | 13.9 (57.0) |
14.4 (57.9) |
17.0 (62.6) |
20.2 (68.4) |
23.9 (75.0) |
26.0 (78.8) |
26.3 (79.3) |
26.1 (79.0) |
25.8 (78.4) |
23.4 (74.1) |
20.0 (68.0) |
15.3 (59.5) |
21.1 (70.0) |
历史最低温 °C(°F) | 2.4 (36.3) |
6.3 (43.3) |
7.4 (45.3) |
12.3 (54.1) |
14.9 (58.8) |
20.0 (68.0) |
21.8 (71.2) |
21.6 (70.9) |
22.3 (72.1) |
15.4 (59.7) |
9.3 (48.7) |
6.2 (43.2) |
2.4 (36.3) |
数据来源:香港天文台[3][4][5][6][7][8] |
地名起源
筲箕湾本来是一个海湾,因为水域很圆,像一个大筲箕而名。不过坊间亦有两个筲箕湾地名起源的传说。第一个传说指于南宋末年,有一个叫张进的人随海军船舰到九龙半岛一带,经过现时的筲箕湾时,他不小心将他祖先给他的家传之宝筲箕跌到海中,所以这个海湾就称为筲箕湾。
而另一个传说则是于清朝初期,有一个叫朱蒂的渔民,结婚后不久丈夫就去世,并诞下一个遗腹子,取名作阿虾。他虽然是一个好孩子,但后来因感染了天花而变盲。到了阿虾15岁时,母亲亦感染重病。为了养活母亲,他便用筲箕于现时的筲箕湾行乞为生。后来有一日天气异常恶劣,阿虾被海浪冲走,只留下筲箕于岸边。为纪念阿虾的事迹,当地居民将这个海湾改名为筲箕湾。然而由于稍箕湾这个地名,早于明朝万历年间编写的地方志《粤大记》中出现[1],故第二个传说的可信性有限。
此外筲箕湾亦曾被称为饿人湾。传说明朝时期,有一队商船因台风而被逼于现时的筲箕湾登陆。当他们找寻食物时,但却无法找到,连当地居民也无法找到。结果他们在离开前都无法充饥,因此而戏谑这个海湾为饿人湾。但比较有根据的说法是香港开埠初年,筲箕湾一带对外交通十分落后,只靠班次极疏的舢舨联系中环[2]。饿人湾指若被困在该处,迟早会饿死。当时有一句俗语:“英雄被困筲箕湾,不知何日到中环”,就是形容筲箕湾交通落后的情况。
历史
上古至明朝初期: 这段时期,地方文献对筲箕湾的记载近乎一片空白,暂时也没有这个时期的文物出土.
明朝中叶至近现代: 最迟在明朝中叶,筲箕湾海面已经有渔民聚居(证据是明朝万历年间刋行的《粤大记》沿海图已经清楚标示有“稍箕湾”)[1]
可是,《 粤大记》和后来的《新安县志》没有关于本区更详细的记载. 早期香港原居民中的渔民主要集中于柴湾一带。18世纪中叶渔民发现筲箕湾为避风良港,所以陆续吸引渔船停泊于筲箕湾,19世纪中叶,尤其是西元一八四一年英国管治香港岛后,本地区逐渐发展成小商埠,并成为香港岛、九龙和惠州、潮州等地的渔获集散地[9]。同时亦有一些来自惠州的客家人于筲箕湾山头开采花岗岩,并在岸边建简陋房屋。据1841年的人口普查,筲箕湾人口约1,200人,占香港岛人口 (4,350人) 约28%[10],大部分居于艇中。其后海盗问题严重,1860年,香港总督麦当奴决定整顿该区,拆毁凌乱盖搭的房屋,重新建屋辟路,是为筲箕湾东大街,并设立派出所方便警察打击海盗。
1911年统计显示,筲箕湾人口增至七千人。1920年代一些小型工业在筲箕湾出现,视为本区工业之始。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批中国大陆的难民踊入筲箕湾,建立了13条山村。山村多以简陋的铁皮屋组成,卫生环境普遍差劣。
日占时期日本政府在筲箕湾海旁设立渔业组合市场。1945年后,港府大力发展渔业,并设立筲箕湾鱼类批发市场[9]。
1960年代政府大规模开发筲箕湾,兴建大量公共房屋(如1962年落成的明华大厦等),并进行大规模填海工程。于1967年起,政府开始清拆山上的简陋房屋,但是进度一直缓慢;而《读者文摘》、《星岛日报》、《成报》和《新报》亦于1979至2007间迁入该处扎根,直至1983年,筲箕湾山边的圣十字径村发生大火,烧毁不少居民的家园,亦使政府决心整顿,开始全面清拆所有木屋及石屋,并且在原址开山,兴建耀东邨及兴东邨等公共屋苑。这些改变和发展塑造了今天筲箕湾的面貌。
交通发展
早期港岛道路网络并不发达,加上筲箕湾距离中环、湾仔等地甚远,故交通非常不便。区内一直都靠英皇道连接对外,同时位于柴湾的居民亦依靠柴湾道经筲箕湾前往港岛心脏地段(即中环、湾仔和铜锣湾)。直到1904年,电车才将筲箕湾与当时香港政府的行政中心维多利亚城连系起来。因此昔日有一句俗语说,“英雄被困筲箕湾,不知何日到中环”来形容当时的交通不便;但亦有传此乃当时黑社会分子的“背语”,自嘲落泊此地,未能一朝飞黄腾达;在旧日此语不能公开随便乱说,有会被警方拘捕之嫌。
直到二次大战后港岛人口剧增,筲箕湾一带才多了人居住,同时工厂大厦亦多选在筲箕湾设立,所以2号巴士线亦由太古船坞延长至筲箕湾。随着筲箕湾不断发展,车流逐渐增多,引致路面非常挤塞。于1982年首季兴建地铁港岛线时尤为恶劣。当时小轮公司甚至要开办渡轮,由筲箕湾开往中环疏导人潮。这个情况直至1985至1989年港岛线及东区走廊相继建成后,才得以大大改善。
著名地点
公共房屋
公共屋邨
居屋屋苑
学校
专上学院
中学
小学
- 筲箕湾崇真学校
- 慈幼英文学校 (小学部)
- 筲箕湾官立小学
- 圣马可小学
- 励志会梁李秀娱纪念小学
- 香港中国妇女会丘佐荣学校
- 中华基督教会基湾小学 (爱蝶湾)
- 中华基督教会基湾小学
- 爱秩序湾官立小学
交通
主要交通干道
途经的公共交通服务
交通路线列表 | |||||||||||||||||||||||||||||||||||||||||||||||||||||||||||||||||||||||||||||||||||||||||||||||||||||||||||||||||||||||||||||||||||||||||||||||||||||||||||||||||||||||||||||||||||||||||||||||||||||||||||||||||||||||||||||||||||||||||||
---|---|---|---|---|---|---|---|---|---|---|---|---|---|---|---|---|---|---|---|---|---|---|---|---|---|---|---|---|---|---|---|---|---|---|---|---|---|---|---|---|---|---|---|---|---|---|---|---|---|---|---|---|---|---|---|---|---|---|---|---|---|---|---|---|---|---|---|---|---|---|---|---|---|---|---|---|---|---|---|---|---|---|---|---|---|---|---|---|---|---|---|---|---|---|---|---|---|---|---|---|---|---|---|---|---|---|---|---|---|---|---|---|---|---|---|---|---|---|---|---|---|---|---|---|---|---|---|---|---|---|---|---|---|---|---|---|---|---|---|---|---|---|---|---|---|---|---|---|---|---|---|---|---|---|---|---|---|---|---|---|---|---|---|---|---|---|---|---|---|---|---|---|---|---|---|---|---|---|---|---|---|---|---|---|---|---|---|---|---|---|---|---|---|---|---|---|---|---|---|---|---|---|---|---|---|---|---|---|---|---|---|---|---|---|---|---|---|---|---|---|---|---|---|---|---|---|---|---|---|---|---|---|---|---|---|
港岛巴士
过海隧道巴士
港岛专线小巴 |
区议会议席分布
为方便比较,以下列表以新成街、东区走廊、爱德街以东至大潭道、鲤鱼门公园以西为范围。
年度/范围 | 2000-2003 | 2004-2007 | 2008-2011 | 2012-2015 | 2016-2019 | 2020-2023 |
---|---|---|---|---|---|---|
阿公岩选区
| ||||||
筲箕湾选区 |
筲箕湾选区
| |||||
爱秩序湾选区
| ||||||
注:以上主要范围尚有其他细微调整(包括编号),请参阅有关区议会选举选区分界地图及条目。
参看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筲箕湾 |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见明代地方志《粤大记》已标有“稍箕湾”
- ^ 2.0 2.1 題目: 「英雄被困筲箕灣,問君何日到中環」是否形容塞車?. 俗语趣谈齐齐讲 (香港电台)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筲箕灣每年數據摘錄.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9).
- ^ 筲箕灣月最高氣溫 (攝氏度).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9).
- ^ 筲箕灣月平均日最高氣溫 (攝氏度).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9).
- ^ 筲箕灣月平均氣溫 (攝氏度).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9).
- ^ 筲箕灣平均月最低氣溫 (攝氏度).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9).
- ^ 筲箕灣月最低氣溫 (攝氏度).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9).
- ^ 9.0 9.1 筲箕灣魚市場簡介及歷史 (PDF) (第11期). 鱼类/蔬菜统营处简讯. 2011年12月.
- ^ 香港历史博物馆:红香炉与红香炉天后庙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6-04-24.
延伸阅读
- 黄佩贤(2005年)。渔村今昔—筲箕湾的变迁。载于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考察香港-文化历史个案研究》(241-261页)。香港:三联。ISBN 9789620424717。
|
|
![]() |
西湾河 | 爱秩序湾 |
鲤鱼门 | ![]() |
![]() |
亚公岩 | |||
| ||||
![]() | ||||
柏架山 | 白沙湾(杏花邨) |
Text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C BY-SA 4.0 licens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Images, videos and audio are available under their respective lice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