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尼纶(英语:Vinylon或Vinalon),也称维纶,是一种合成纤维。维尼纶纤维的主要成分聚乙烯醇缩甲醛(polyvinylalcohol dimethylformal,有时简称为PVDF)。其生产过程是先将聚醋酸乙烯酯醇解,生成聚乙烯醇,然后将聚乙烯醇纺丝拉伸,和甲醛反应,生成半缩醛和缩醛[1]

Thumb
聚乙烯醇和醛发生缩醛化生成维尼纶

历史

Thumb
重新开工的咸兴维尼纶厂

维尼纶是1939年由京都帝国大学教授樱田一郎日语桜田一郎李升基,大日本帝国纺织(现为尤尼吉可公司日语ユニチカ)的川上博合作发明,为尼龙之后世界第二种人工纤维,最初命名为“合成一号”,1948年才改名为“维尼纶”。[2][3]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维尼纶的工业化受推迟,日本国内量产是由樱田教授、友成九十九博士、川上博完成,在1950年由仓敷嫘萦(现可乐丽)、尤尼吉可开始量产维尼纶。

1945年日本战败后,韩国知识分子陆续返国,李升基在战后担任首尔大学教授。由于韩国当时并不重视这种人工纤维的量产,加上李升基对美军军管首尔大学的做法十分反感,他在韩战爆发后于朝鲜人民军攻占汉城时接受了朝鲜的延揽,北上平壤。

韩战停火后,朝鲜开始进入重建阶段,李升基开始在朝鲜制造维尼纶。由于朝鲜的气候和土地面积不适合种植棉花和提供大量羊毛,加上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也无法提供足够的棉花和羊毛,朝鲜政府对人造纤维的作用非常重视。1961年5月6日,2.8维尼纶联合企业所韩语2.8비날론련합기업소咸兴市开工投产,这一成就被作为主体思想领导的典范而被广泛宣传,维尼纶由此被朝鲜称为“主体纤维”,除去用于生产衣物外,还用于生产鞋、绳索和被褥,在朝鲜获得了广泛应用[4][5][6]。1983年,朝鲜又在顺川市建设了第二家大型维尼纶工厂[6]

冷战结束后,咸兴的维尼纶工厂在1994年因引发苦难行军的洪灾导致缺乏生产原料而停产。苦难行军期间这家工厂的状况雪上加霜,其设备等财产遭到盗窃和严重破坏,一些工人则在灾难中饿死。[6]2010年初,咸兴维尼纶厂重新恢复生产,当时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参加了重新生产的盛大游行,这是金正日第一次参加庆祝工业企业的游行[7]

特点

维尼纶抗热、抗化学腐蚀性好,并且是合成纤维中吸湿性最大的品种,吸湿率为4.5%-5%,接近于棉花(8%);它的相对密度比棉花要小,因此与棉花相同重量的维尼纶能织出更多的衣料;其热传导率低,因而保暖性好;强度稍高于棉花,比羊毛高很多;在一般有机酸、醇、酯及石油等溶剂中不溶解,不易霉蛀,在日光下暴晒强度损失不大。

但维尼纶缺点也较多,比如缺乏韧性,难于染色,舒适性不好。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