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父、又可俗称为舅舅舅爹[1]。舅,是中文中亲属关系称谓,是指母亲兄弟(maternal uncle),在传统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的妻子则被称为舅母、阿妗或舅妈、舅娘。不过,“舅”可以指妻子的哥哥或弟弟,即妻舅(brother-in-law)。英文中,舅父与等统称为Uncle

某些地方,舅父指母亲的哥哥,母亲的弟弟则称舅舅。

  • 伯公或叔公的儿子=母亲的堂兄弟称呼堂舅舅
  • 堂伯公或堂叔公的儿子=母亲的再从兄弟称呼再从舅舅
  • 姨婆或舅公的儿子=母亲的表兄弟称呼表舅舅

传统习俗

中国传统习俗上,舅舅是母亲家族的父权代表。他比姨妈(母亲的姐妹)更为亲近、尊贵。汉族传统中舅舅为大,在对待所有姻亲关系中,享有不同地位关系,该权力主要体现在他对母家和外甥家庭重要事务的处理上,民间社会有着“天上雷公,地上舅公”,“天上老鹰大,地上舅公大”等诸多说法,其地位和权威可见一斑。在古代不少地方女性怀孕,首先也要报告“外家”(即娘家)的舅舅,在江苏曾有“向舅舅家送毛米粥”的说法,意思是孩子出生后要向舅舅报告。[来源请求]舅舅也有决定其姐妹是否改嫁的话语权[2],地位可见一斑,由于舅舅是母亲家族的权力代表,古代因此有不少人是做了舅舅名义而封侯致富,称为“国舅”;著名者如汉代田蚡,唐代杨国忠都凭此得官。[3][4]而中国传统上妾之娘家和夫家没有姻亲关系,因此不论嫡庶,嫡母之兄弟才属正式的舅舅,若然是庶出也只能私底下称生母兄弟为舅舅;同样妾之兄弟,亦非夫之舅子。

山东等场合中,所有姻亲座次上是舅舅需要坐上位,并尽量避免年轻的舅和年老的姑夫姨夫同桌,以符合山东尊老的习俗,如果年龄都差不多,那绝对舅舅是上位。[5]

山西习俗中,舅舅在嫁娶分家这些日常生活的礼仪中占有重要地位[6]

福建古俗对舅父(以母亲方为主)非常尊重,甚至在漳泉州称做母舅。婚丧礼上母舅是重要人物。民间俗语有“天有天公,地有母舅公”或“天有上帝公(玉皇上帝),地有母舅公”,义为天上最大的是天公(玉皇上帝),人间最大的是母舅。于婚后还有舅父探新房的习俗,男家需馈赠红包,称“结衫带”。探房含义说法不一,一说是娘家对出嫁到夫家的女儿放心不下,给与探望是否安好?同时,还得完成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敦请新娘回娘家会亲,邀请岳家做新女婿。[7]

另外,按照闽南人客家人的传统,遇到有女儿将出嫁时,其舅父(以母亲方为主)需于大位(排在祖先、双亲之后,有时顺延一位)。于婚嫁时须奉茶或酒水、红枣和甜,而舅父须给予喜钱(即红包)。而顺序是:爷奶公婆、双亲、舅父(如有一位以上,亦同)、伯叔婶、姑(同舅父),最后是平辈中较长的亲属(堂表兄姐)。基本上皆如此,除非诸长辈皆已过世才能更动。如为公证结婚者,则需于补请宴客时按上述程序走一次,尤以婚嫁方为长女时更需如此,次女以下虽也需要,但较简便一些。如婚嫁方为男方时,需至女方家中行此大礼。在闽粤地区的客家人中,外甥满月时要由大舅主持宴席,在席位上,舅舅也必须要坐在“最大”的位置。

没有亲属关系

  • 叔叔(伯父)的女儿嫁出去后生的孩子叫(男生)称呼舅舅
  • 女生结婚生的孩子叫(男生)称呼舅舅
  • 老师的女儿嫁出去后生的孩子叫(男生)称呼舅舅

参见

注释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