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共和国 (1992年-2006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山共和国 Република Црна Гора | |||||||||
---|---|---|---|---|---|---|---|---|---|
1992年-2006年 | |||||||||
地位 | 南联盟(1992-2003) 与塞黑 (2003-2006)的联邦构成国 | ||||||||
首都 | 波德戈里察 | ||||||||
常用语言 | 塞尔维亚语 | ||||||||
宗教 | 东正教 | ||||||||
政府 | 共和国 | ||||||||
总统 | |||||||||
• 1991-1998 | 莫米尔·布拉托维奇(首) | ||||||||
• 2003-2006 | 菲利普·武亚诺维奇(末) | ||||||||
总理 | |||||||||
• 1991-1998 | 米洛·久卡诺维奇(首) | ||||||||
• 2003-2006 | 米洛·久卡诺维奇(末) | ||||||||
历史 | |||||||||
•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 1992年4月28日 | ||||||||
• 塞尔维亚和黑山 | 2003年2月4日 | ||||||||
• 独立 | 2006年6月5日 | ||||||||
货币 | 南斯拉夫第纳尔(1992年-1999年) 德国马克(1999年-2002年) 欧元(2002年-2006年) | ||||||||
ISO 3166码 | ME | ||||||||
|
黑山在1992年至2006年间分别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及塞尔维亚和黑山下的一个政治实体;直到2006年黑山宣布独立,塞黑正式解体为止。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后,剩余的塞尔维亚及黑山乃决定放弃共产主义,确立民主体制,改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黑山就是南联盟底下的一个政治实体,2003年又改为塞黑,2006年黑山经公民投票确认,正式宣布成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
历史
在南联盟的体制之下,黑山由前南斯拉夫共产党员莫米尔·布拉托维奇所领导,他同时也是塞尔维亚总统斯洛博丹·米洛塞维奇的支持者,并曾在反官僚革命中支持米洛塞维奇。之后他们两人便在各自的共和国中掌权。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存在的最后一年,布拉托维奇曾支持米洛塞维奇对共党会议中“一员一票”制的要求,此举致使塞尔维亚人在会议中拥有优势,也造成南共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先后瓦解。当意大利等国提议只要黑山脱离南斯拉夫就能加入欧洲共同体时,布拉托维奇就显露出不愿再与塞尔维亚共组联盟的态度。然而他独立的念头在受到塞尔维亚的压力后便随之打消。1992年黑山在放弃共产体制改采民主制度后,布氏同意加入南联盟;同一年将首府名称由原先的铁托格勒改为波德戈里察,翌年又将原先共产时期的国旗废止,改采用另一面三色横条旗。此旗与塞尔维亚的相似,但中间的蓝色部分较浅,尺寸也比较长,以突显出在共产时期,这两个使用同一面旗的共和国之间的差异。
黑山继续与塞尔维亚结为联邦有许多重要性,第一,它沿续了南斯拉夫国家的法理地位,而且也能让塞尔维亚不会成为一个内陆国,藉以保有它的海军。其次,塞黑联邦的存在也让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相信黑山人只是塞尔维亚人的一个亚群,而不会独立成为一个民族。
独立
随着时间的流逝,米洛塞维奇跋扈的态度使黑山人开始寻求独立。1996年黑山开始采用德国马克。1998年布拉托维奇卸任后,接任的久卡诺维奇便开始反米洛塞维奇,逐渐走上独立之路。
2000年米洛塞维奇失势后,黑山当局就开始向塞尔维亚及国际社会施压,寻求取消南斯拉夫并将其改为一个松散的邦联,此举促使南斯拉夫的终结,并于2003年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3年后的2006年黑山经公民投票正式成为主权独立国家。
Text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C BY-SA 4.0 licens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Images, videos and audio are available under their respective lice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