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英语:anemia)通常定义为血液中红血球血红素总数量下降的情形[3][4];也可以被定义为血液携带氧气能力下降的情况[5]。当贫血慢性发作时,其症状往往不明显,可能包含疲倦、虚弱、呼吸困难或活动能力下降;有时急性发作,就会出现较为强烈的症状,可能包含意识不清感觉将要昏倒以及想喝更多水。在一个人面色苍白得很明显之前,就已经有显著的贫血状况了。依据不同病因,可能会出现额外的症状[1]

Quick Facts 贫血, 同义词 ...
贫血
同义词anemia
Thumb
一位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涂片。( Human blood from a case of iron-deficiency anemia
读音
症状疲倦、虚弱、呼吸困难昏迷英语Presyncope[1]
类型血行疾病[*]血细胞变少[*]血液系统症状[*]疾病
病因出血红血球生成减少、红血球溶解增加[1]
诊断方法血红蛋白[1]
患病率23.6 亿 / 33% (2015)[2]
分类和外部资源
医学专科血液学
ICD-9-CM285.9、​285.8
DiseasesDB663
MedlinePlus000560
eMedicine198475、​780334、​780176
Orphanet108997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Close

贫血的原因总共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一为失血;二为红血球制造数量下降;三为红血球细胞分解增加。失血可能是由于创伤以及消化道出血等;红血球制造减少的原因包括铁质缺乏维生素B12缺乏症地中海型贫血、以及各种骨髓相关的肿瘤英语Tumors of the h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等等。造成红血球分解增加的原因包括基因上的异常(例如镰刀型贫血)、感染(例如疟疾)、以及自体免疫性疾病。贫血也可以依红血球的大小每个红血球中的血红素量进行分类。如果红血球较正常小,则称为小球性贫血英语Microcytic_anemia (microcytic anemia);如果较正常大则是巨球性贫血英语Macrocytic_anemia(macrocytic anemia);如果大小在正常范围内则属于正常血球性贫血英语Normocytic_anemia(normocytic anemia)。 贫血诊断标准可根据血红素量(Hemoglobin)或血容比(血细胞压积)(Hematocrit; Hct)。 在男性血红素正常是130-140 g/L(13-14 g/dL),但女性正常是120-130 g/L(12-13 g/dL)[1][6][7]。在男性血容比正常是41-50%,但女性血容比正常是36-44%[1][6][7]。至于贫血的真正原因则需要更进一步的测试才能知道病因[1]

红细胞容量测定复杂,临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血容比(血细胞压积)(Hct)等指标替代,这就可能造成:

  • 假性贫血:红细胞容量正常,但血容量增加导致血液稀释,使Hb、RBC、Hct等浓度指标下降。见于妊娠充血性心力衰竭脾大低白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
  • 漏诊贫血:贫血伴血液浓缩时,Hb、RBC、Hct等浓度指标下降不及红细胞容量,可能导致漏诊。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早期等。

对部分族群而言───比方说孕妇───服用铁剂英语iron pills一类的营养补充品对预防贫血是有帮助的[1][8],但是并不推荐用在贫血原因尚不明的病人。进行输血治疗的时机一般视症状而定[1]。对于没有症状的病人而言,血红素值只要不低于60-80 g/L(6-8 g/dL)就不建议给予输血[1][9],这样的标准也可以套用在部分急性出血的病人身上[1]。红血球生成刺激剂一般只建议用于严重贫血的患者身上[9]

贫血是血液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影响了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1]。全世界大约有十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10]。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10],而孩童、孕妇以及年长者也较容易患病[1]。贫血会增加医疗照护的成本,也会让患者失去工作的能力而降低其生产力[6]。其英文名源自古希腊文:“ἀναιμία(anaimia)”,字根为“ἀν-(an-),否定”,以及“αἷμα(haima),血液”。

诊断

More information 标准, 6月龄~6-岁 ...
(单位:g/L)
标准 6月龄~6- 6岁~14岁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孕妇
1972'WHO <110 <120 <130 <120 <110
中国 <110 <120 <120 <110 <100
Close
  • 小于6月龄的婴儿,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较大,中国小儿血液学组1989年初定的标准是:
    • 出生~28日龄:<145g/L
    • 1月龄~4月龄:<90g/L
    • 4月龄~6月龄:<100g/L
  • 贫血是一种继发性改变,因此,贫血的病因诊断更为重要(详见贫血的病因)。

分度

依据血红蛋白浓度(Hb)分度

More information 轻度, 中度 ...
(单位:g/L)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成人 下限~90 90-~60 60-~30 <30
儿童 下限~90 90-~60 60-~30 <30
新生儿 144~120 120-~90 90-~60 <60
Close

分型

  • 依贫血发展速度分:急性贫血慢性贫血
  • 依红细胞形态分:主要参考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 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
    • 正细胞性贫血:MCV在80fL~100fL。
    • 小细胞性贫血:MCV<80fL。
  • 依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
  • 依病因、发病机制分:
    •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 造血原料异常所致贫血
      • 造血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 造血调控异常所致贫血
    • 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即溶血性贫血
    • 失血性贫血

病因及发病机制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原料异常所致贫血

  •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体内铁量不足所造成—主要是因为人体吸收不足(如胃切除、胃酸缺乏、偏食);摄取太少(如怀孕、早产儿、癌症);或因流失太多(如手术大量出血、月经、消化道溃疡出血及痔疮出血)所导致。患缺铁性贫血时,必须注意是否有因胃溃疡、胃癌、痔疮等引起出血; 若为女性尚要注意是否有子宫肌肿或子宫癌,以便治疗。主要以铁剂治疗[11]。国人正常成年男性对铁的需求建议量约10 mg/天,女性因月经周期或怀孕期的需求建议量增加为15 mg/天。铁通常以口服投药,但是在特殊状况下可以注射给药[12]。口服铁剂: (1) Ferrous sulfate(硫酸亚铁):由肠道吸收良好,是最常用的铁剂。在酸性环境中有助吸收,因此可伴随摄取酸性食物及Vit.C,虽然饭前口服吸收较好,但对胃肠道具有刺激性。(2) 类似药物:Ferrous gluconate、Ferrous fumarate、Ferrous Succinate(为有机铁剂,对胃刺激性较轻微)[12]。2. 注射铁剂:快速补充铁,当胃肠道手术时可使用注射制剂,临床较少使用。(1) Iron dextran:深部肌肉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给药。(2) 类似药物:铁—山梨醇(Iron sorbitol)只以深部肌肉注射给药[12]
  •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多种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
  •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而易使造血系统的DNA合成异常,产生不成熟的巨母红血球,此细胞携氧功能差。缺乏维生素B12之原因有饮食缺乏、肝病造成利用不良,如果是缺乏内在因子(intrinsic factor)使Vit.B12吸收不足所造成之缺乏又称恶性贫血(pernicious anemia)。治疗上主要以Vit.B12及叶酸治疗[11]。Folic acid(叶酸)为重要的水溶性B群维生素,在体内还原成四氢叶酸,可携带碳基,以供应红血球生成。绿色蔬菜、酵母及小麦制品含有丰富的叶酸,摄取不足是缺乏叶酸的主因,其他如服用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抗癌药物及抗癫痫药物)、酗酒者、小肠疾病吸收不良等会造成叶酸缺乏,或对叶酸需求量增加时(如白血病、怀孕及哺乳)也会造成叶酸缺乏[12]。Cyanocobalamin(维生素B12;Vit.B12)为细胞生长与复制时必须的辅酶,可由微生物发酵取得,肝脏、肉类、鱼类及牛乳食品含量丰富。有些植物里也拥有维生素B12:例如香菇、紫菜、海带、大豆、全麦、糙米、海藻、小麦草、米糠、雏菊、大豆、泡菜、各种发酵的豆制品(例如:味噌汤、豆腐乳与豆豉)和酵母衍生食物(例如:无酒精啤酒)等等。另外有些植物像是绿藻的维生素B12含量还比动物性食物更多。东方医学也指出例如当归明日叶康复力等中草药都含有维生素B12[来源请求]。一般维生素B12之制剂副作用小,常以肌肉、深部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30 mcg/天,亦有口服制剂1~25 mcg/天,恶性贫血之病人需长期持续的治疗。类似药物如Hydroxocobalamin、Cobamamide、Methycobalamin等[12]

造血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红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缺乏症:当人体缺氧时可刺激肾脏分泌红血球生成因子,影响血浆中红血球生成素原活化。洗肾或肾衰竭病人因无法分泌红血球生成因子,造成红血球生成素缺乏,而影响红血球的生成,可以皮质醇及EPO治疗[11]

  •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遗传性红系造血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导致红系无效造血
  •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多能造血干细胞髓系干祖细胞异常干扰正常红系造血,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等。
  • 继发性骨髓抑制:见于抗癌化疗药氯霉素、金盐、电离辐射、病毒感染(如EBVHIV肝炎病毒登革病毒)。

造血调节异常所致贫血

  • 针对造血细胞的自体免疫:
  • 骨髓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异常:见于骨髓炎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髓外肿瘤骨髓转移等。
  • 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见于慢性病性贫血。其机制可细分为:
    • 正性造血调节因子水平低下:肾功能不全慢性肝病垂体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均可导致EPO生成不足。
      • 肾衰,特别是双肾切除后,体内只剩下肾外(主要是肝脏)来源的EPO,因此EPO水平降至正常的10%。低下的EPO水平必然导致红系造血能力下降,因此,慢性肾衰,特别是双肾切除后的患者,如果没有输血或补充外源EPO的话,往往有严重的贫血,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g/L以下。
      • 罕见的情况下,机体产生抗EPO抗体,此时血流中的EPO水平往往低至无法检测,可导致严重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慢性感染、炎症性疾病、肿瘤可导致IL-1IL-6TNFα炎症因子释放,可抑制EPO的合成。
    • 负性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升高:慢性感染、炎症性疾病、肿瘤可导致TNFIFN负性造血调节因子释放,抑制造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即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异常所致溶血

  • 血红素异常所致溶血
    • 先天性红细胞卟啉代谢异常: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
    • 继发性红细胞卟啉代谢异常:铅中毒
  • 珠蛋白异常所致溶血
  • 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所致溶血:如G6PD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等。
  • 红细胞膜异常所致溶血
    • 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棘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细胞增多症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 获得性血细胞膜GPI锚连蛋白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红细胞胞外环境异常所致溶血

失血性贫血

  • 急性失血性贫血
  • 慢性失血性贫血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