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皮士(英语:Yuppie),又译为雅痞[注 1],是20世纪80年代初创造的一个术语,指在一个城市工作的年轻专业人员[1]。英文Yuppie是“young urban professional”(年轻的城市专业人员)或“young upwardly-mobile professional”(年轻的向上流动的专业人员)的简称[2][3]

Thumb
Thumb
涂鸦表达了一种反雅皮士的情绪,批评中产阶级化。

这个词在1980年首次被证实,当时它被用作一个相当中性的人口标签,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对绅士化等问题的担忧,“雅皮士反弹”开始形成,一些作家开始轻蔑地使用这个词。

雅皮士文化可以看出是一种急欲摆脱农村低俗、少知识、少文艺、非时尚气息的欲动,这些人因为受了教育和开了眼界而对于上层都会名流的生活方式有向往[4],然而出身与家境经济能力不足以支持,但自己的专业能力却又赚得了一些温饱之外的财富,所以在自己能力下打造一种迷你版名流生活。

历史

芝加哥正在发生一些事情......在过去的十年里,为了适应“雅皮士”的崛起潮流,大约有20,000个新的住宅单位建在了距离环内两英里的范围内——年轻的城市专业人士对他们父母的呆板的郊区生活方式的反抗。雅皮士们既不寻求舒适,也不寻求安全,而是寻求刺激,而他们只有在城市最密集的地区才能找到这种刺激。[注 2]
丹·罗滕贝格 (Dan Rottenberg,1980)[5]

雅皮士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印刷品上是在1980年5月芝加哥杂志上,作者是丹·罗滕贝格英语Dan Rottenberg。罗滕贝格在2015年报告说,他没有发明这个词,他听说过其他人使用这个词,而且当时他把它理解为一个相当中性的人口学术语。尽管如此,他的文章确实注意到了由于这一城市内部人口群的崛起而可能出现的社会经济迁移问题[6]。约瑟夫·爱泼斯坦(英语:Joseph Epstein)被认为是在1982年创造了这个词[7],尽管这一点有争议。1983年,当辛迪加(syndicated)报纸专栏作家鲍勃·格林(英语:Bob Greene)发表了一篇关于前国际青年党英语Youth International Party(其成员被称为 “yippies”)的激进主义领导人杰里·鲁宾在1982年成立的一个商业网络团体的故事时,这个术语在美国获得了流行。格林说,他曾在这个社交小组(他们在54俱乐部认识,听着柔和的古典音乐)听到有人开玩笑说,鲁宾已经“从yippies变成了Yuppie”。格林的故事的标题是“从雅皮士到雅皮士”。[8][9]《东湾快运》的幽默作家爱丽丝·卡恩在1983年6月发表的一篇讽刺文章中详细阐述了这个概念,使这个词进一步普及[10][11]

特征

作家、政治评论家Victor Davis Hanson曾写到:

要记住,雅皮士并非是完全由收入或阶层定义的,而是20世纪后期有关自我专注的青年职人的文化现象。他们享受高薪,醉心于精致的都市生活与思想,远离、对立于低收入且狭隘的中部人面临的挑战和忧虑 [12]

博客作家、Y Combinator联合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在2016年的一篇随笔中提及雅皮士时, 认为这个词是因20世纪80年代就业市场的变化导致的:

“雅皮士”这个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并非巧合。这个词现在已经很少使用,因为人们已习以为常,但在当时它是个新奇的标签。雅皮士指高收入的年轻职人。这对今天的二十几岁年轻人来说不值一提——年轻职人难道不是本应该收入高吗?但在80年代以前,职业生涯初期过低的收入是职业道路的一部分。年轻人要先隐忍,一点点往上爬,回报要晚些到。所以那时雅皮士们要求为他们当下的工作付(不折不扣的)市场价是十分不寻常的[13]


注释

参考文献

参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