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临CBEJP(英语:Ma-lin,1925年2月8日—2017年10月16日),籍贯浙江鄞县,成长于香港,香港生物化学家,香港中文大学第二任校长,在任内成立中大医学院,又参与筹建逸夫书院,并且在退休后担任逸夫书院校董会主席。

Quick Facts 马临Ma-lin CBE JP, 出生 ...
马临
Ma-lin

CBE JP
Thumb
出生1925年2月8日[1]
 中华民国京兆地方
逝世2017年10月16日(2017岁—10—16)(92岁)
 香港沙田区威尔士亲王医院[2]
教育程度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蛋白质化学
机构伦敦大学医学院、里兹圣占姆斯医院
第2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任期
1978年10月2日—1987年9月30日
前任李卓敏教授
继任高锟教授
经历
Close

生平

马临出生书香门第,马父为香港大学中文系前系主任马鉴教授,曾远赴美国随哲学大儒杜威教授深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兄长马蒙曾留学英国攻读社会学和人类学,并曾在伦敦教授港督麦理浩爵士广东话。

马临在北京就读小学,1937年来到香港生活[3],同年起入读英皇书院[1][4]。他当时定居香港岛西区[5],因父亲计划安排马临回内地升学[5],于是让他先入读岭英中学以学好中文[5],于1941年毕业(中五、战社)[5]。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马氏返内地。1947年获成都华西协合大学理学士[6]。后赴英国列斯大学深造,硏究蛋白化学,1955年获哲学博士衔。继入伦敦大学医学院及里兹圣占姆斯医院,从事资深博士硏究工作。

1957年任香港大学病理学系讲师。1964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1973年生物化学系成立,马临出任首任讲座教授,并兼任系主任,专长蛋白质化学

1978年,马临被他在中文大学的同事余英时力荐,获聘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二任校长,接替李卓敏教授。

马临在任校长期间,香港中文大学的发展包括:[7]

  • 1980年,开设博士学位课程
  • 1981年,医学院招收第一批医科学生
  • 1981年,推出本科兼读课程
  • 1985年,本科课程招收首批暂取生
  • 1986年,改革本科课程,推行学分制

马临于1987年退休后,继续担任中大逸夫书院校董会主席,筹建逸夫书院。

1982年5月马临曾访北京邓小平接见。[8]香港回归前他获委任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亦是委员会辖下教科文小组及区旗、区徽小组召集人。他亦是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委员[7][9]

2017年10月16日于沙田区威尔士亲王医院离世,终年93岁。[10]

荣誉

家庭

马临的父亲马鉴和胞兄马蒙都曾任香港大学中文系系主任。

马临的妻子陈萌华病理学的专科医生,1957年于香港大学医学士毕业。马临外孙女林慧思指马临和陈萌华二人当年于聚会中一见钟情,结婚近60年爱意未变。马临早年因健康问题住院时,曾表示家中有任职医生的妻子,要求回家医治。[11]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