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长江洪水清朝同治九年(庚午年)六月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诸省受灾[参1],灾情数百年罕见,时在庚午年,故称庚午之灾。

经过

1870年7月份,随着暴雨进入长江上游地区,嘉陵江发生罕见大水,根据水痕推估北碚站洪峰流量达57300立方米/秒(1981年洪水流量为44700立方米/秒),嘉陵江大洪水和金沙江洪水在重庆相遇,形成长江干流特大洪水,寸滩站水位达196.15米,洪峰流量达100000立方米/秒(1981年洪峰水位191.42米、流量为85700立方米/秒)。根据万县记载,推估30天洪量约1650亿立方米。宜昌约10.5万立方米每秒。在清江入汇后,枝城站洪峰达11万立方米每秒。

荆江北自监利以下多处溃口,江汉平原一片汪洋。江南岸下堤在松滋溃口,冲出一条松滋河,直泄洞庭湖,沿程庐舍荡然无存。

现代学者根据巴县等地的石刻推定,洪水时间为六月十三日至二十一日[参1]。洪水发生后,四川总督吴棠上奏川东灾情。七月壬辰,清廷回复,“著吴棠督同藩司”处理灾情,并将酆都县知县徐浚镛革职[参2]

1952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对此次洪水展开调查,认为它是1153年至20世纪末,调查的长江历史上的8次大洪水、实测到的20世纪5次大洪水中,规模最大的洪水[参3][参4][参5]

参考资料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