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谴责镇压,撤回恶法”大游行[13],通称“616大游行”,由香港民间人权阵线(民阵)于2019年6月16日举办,是6月9日游行后再一次同类游行。由于6月15日政府宣告暂缓修法,关于修法本身的民情已降温,但追究警察在6月12日街道占领时滥权的呼声令运动迟迟不能收场。[14]由此,本游行提出五大要求: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草案》、不检控示威者、追究6月12日街道占领时警方以催泪弹橡胶子弹滥用武力执法及向医院索阅示威者资料,以检控示威者的责任、撤销6月12日冲突的暴动定性,以及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下台。游行后政府对示威者诉求毫无回应,令运动胶着。[15]后续有6月21日围堵行政机关与警察总部

Quick Facts “谴责镇压,撤回恶法”大游行, 日期 ...
“谴责镇压,撤回恶法”大游行
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游行与集会的一部分
下午7时,游行人士途径湾仔轩尼诗道
日期
  • 游行:2019年6月16日 (2019-06-16)(14:40 - 23:00)
  • 示威:2019年6月16日 (2019-06-16) - 17日(18:30 - 23:00)
地点
 香港香港岛
起因
目标
方法大型示威、游行
结果
  •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分别发书面声明和出席记者会,向香港市民致歉但未回应民阵的五大诉求[2]
  • 民众自发在6月21日围堵香港政府的主要建筑,逼使他们回应诉求
冲突方
领导人物
岑子杰(民阵召集人)
陈皓桓(民阵副召集人)
何启明(民阵副召集人)
李家超(保安局局长)
区志光(保安局副局长)
卢伟聪(警务处处长)
邓炳强(警务处副处长)
郭荫庶(警务处副处长)
人数
主办者:2,000,000+1
警察:338,000[3][4]
路透社与日本传媒[a]引用叶兆辉:500,000—800,000[8]
泛民派建筑测量师姚松炎的人流量公式推算:1,120,000—1,840,000[9]
建制派学者雷鼎鸣人口密度推算:400,000 [10]
大数据事前推测[b]:892,000(置信区间85%—1,442,000(置信区间72%)[11]
2000名警察[12]
伤亡
受伤33名示威者不适送院,1人命危
Close

国际广泛关注此游行,翌日登《纽约时报[16]与《华盛顿邮报[17]美国印刷版头版。此游行的人数是国际焦点,香港游行的主办方与警方公布人数一向相差数倍[18],主办单位公布游行有200万零1人参与,是香港史上主办方公布最多人参加的游行;而警方宣称游行人数仅有33.8万人[c]警方计算游行人数的方法令一部分媒体如路透社[8]BBC[20]天下杂志[21]HKFP[22]等提出质疑。由于本游行仓促成行,不像6月9日与7月1日的游行有人工智能客观统计,加上这次大游行中人流不断溢出多条原定游行路线以外的街道,令统计人数工作更困难,本游行双方差距甚大的人数统计令到人工智能取代传统点算之议方兴未艾。[23][24]众多第三方统计之中,路透社与一众日本传媒仅引用了在现场调试[23]人工智能系统的叶兆辉所提供的估算“50-80万人”。[5][6][7]

背景

2019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交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容许行政长官单次移交逃犯予未签订引渡协议之国家或地区,当中包括中国大陆澳门台湾。此提案源于潘晓颖命案,现时香港法律无法向台湾移交疑犯,同时特区政府宣称原有逃犯移交条例不包括中国大陆及澳门亦是“法律缺陷及漏洞”。草案甫经提出,便招致社会各方质疑和关切香港作为独立司法管辖区的独立性或遭削弱。

同年5月20日,特区政府要求立法会绕过法案委员会,在6月12日直上大会审议条例。有见于此,民阵在6月9日举行游行,抗议当局强行提交草案。主办声称有103万市民参与游行,而警方数字则为高峰时有24万。当晚,政府发表声明,坚持提交草案之立场。

为了阻止立法会二读草案,大批香港市民在6月12日罢工、罢课及罢教,在金钟一带示威。其后,他们占领立法会附近道路,以阻止开会。警察使用橡胶子弹布袋弹等武器对付示威者,事件导致八十多人受伤;而警务处亦以“暴动”定性这次集会,激起民愤。有见及此,民阵在13日向警方申请,于16日再次举办游行。[25]

筹备过程

政府暂缓拒撤回,民阵再游行

6月15日(即游行前一日)下午,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见记者,宣布“暂缓”《逃犯条例》修订工作,重新与社会沟通。她指,政府整合意见后,会向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汇报,并征询议员意见,决定下一步工作;而政府无意就有关工作设下时限。[26]

民阵回应时,指出暂缓不是撤回,因此游行将继续举行。[27]

梁凌杰之死

6月15日下午4时30分,一名35岁身穿黄色雨衣的男子梁凌杰金钟道太古广场的平台上危坐,雨衣背写“林郑杀港 黑警冷血”,[28]并挂起“反送中 No Extradition To China”的横额,上面亦写有“全面撤回送中,我们不是暴动,释放学生伤者,林郑下台,Help Hong Kong”的诉求标语。警方瞬即封锁金钟道西行两条行车线以处理事件,警察只容许警察谈判组到场劝告该男子,并阻止邝俊宇议员接近。

晚上9时15分,该男子突然爬出棚架,有多名消防员尝试将他拉回平台上但未果,最终堕地。地面虽有消防设置的充气床,但因为人行道栏杆阻挡及太古广场外墙正进行修复工程,故此未能放到最近太古广场的位置,结果该男子堕于充气床及大厦之间的位置,重伤昏迷。他被送往律敦治医院抢救,惜证实不治。[29][30]生前留有两封遗书,分别交待身后事和表达反对修例。市民陆续在太古广场外献花悼念死者,当中包括占中三子之一朱耀明牧师。

部分传媒及反对修例的市民均认为事件的责任归于政府漠视民意。另外建制派网媒《点新闻》引据网上谣言宣称梁凌杰正牵涉数宗犯罪和收了邝俊宇议员的钱而行动,并在最后一通电话与邝俊宇交涉银行过数问题,指邝俊宇在梁凌杰坠楼后没有理会便离开[31]。邝俊宇批评造谣者卑鄙,形容《点新闻》“踩着死者尸体去作新闻”、可耻、违反做人最基本道德,其报导乱加指控,邝俊宇打算对抹黑报导采取法律行动[32][33]

游行过程

6月16日

Thumb
下午2时43分,民阵从维多利亚公园出发
Thumb
下午5时,刚刚出发的民众占满整条高士威道
Thumb
到傍晚6时40分,游行人士再次占领夏悫道所有行车线
Thumb
晚上10时,仍有大批民众留守夏悫道

与6月9日的游行一样,此游行也以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草地作起点,终点为金钟添美道立法会综合大楼,而警方则增辟1至6号足球场作等候起步点。大会则呼吁参与是次游行的公众身穿黑衣。于当日中午12时许,参与游行的市民陆续抵达维多利亚公园集合。[34]至下午2时,由于正接近起步时间,各区开始出现大批人潮涌往香港岛游行。当中,港铁的主要转车站皆挤满身穿黑衣的示威者,使该等车站需实施人流管理措施,包括暂停使用部分扶手电梯、加派职员疏导乘客、暂停入闸、增设空车接载乘客等。[35]位于游行起步点的天后站,一度于下午2时因月台过于挤迫,个别列车安排不停天后站,此安排于一小时后取消。[36][37]在港铁车厢内,有车长利用广播系统向参与游行的市民表达支持。[38]

在其他交通工具方面,九巴于当日早上宣布将会加强前往港岛的过海巴士服务,包括102、106、112及116线,以及新界区的过海路线服务。[39]下午起,大量公众前往红磡海底隧道转车站转乘过海巴士前往港岛参与游行,使人龙一度延伸至车站内。[40]同时,亦有不少市民使用渡海小轮前往港岛,令尖沙咀天星码头出现大批人潮,龙尾排至星光大道洲际酒店对出。因应过海人潮,数名小轮公司职员和警察在场维持秩序,小轮公司同时派职员在龙尾安排市民排队。[39]至稍后时间,等候小轮的人龙更延至超过1公里。[41]

鉴于游行人士众多,民阵提前于下午2时43分起步,比原定的下午3时提早,游行队头手持写有“痛心疾首”的白底黑字,以及写有“撤回恶法”的黑底白字直幡。而另一批游行人士在大会未宣布出发时已经在高士威道先行起步,在维多利亚公园对出的高士威道来回所有行车线即时全封予游行人士,与6月9日的安排不同。[42]警方对游行人士的安排亦较前一次游行宽松,包括警方没有阻止市民从由铜锣湾怡和街利园山道及湾仔轩尼诗道等游行沿途各处插队,以及开放天后一段英皇道电车路,游行人士可直接由炮台山港铁站出口直接加入游行队伍,游行龙尾更去到北角。[43][44]

人山人海的游行情景

部分市民分流至金钟太古广场外悼念于游行前一日坠楼身亡的示威者梁凌杰,前立法会议员吴霭仪刘慧卿亦有到场致意。他们身穿黑衣到场献花及默哀鞠䩑,有市民难以控制情绪跪地落泪痛哭,现场亦贴满悼念他的纸条。在太古广场外,不少市民自备白花献给死者,亦有市民在场折花,同时有人派白丝带。亦有市民挂上死者昨日死者身穿的同款黄色雨衣悼念。至下午3时,愈来愈多市民到该处悼念,现场排队献花及上香的人龙一度延伸至位于半山上的花园道缆车站外,太古广场其中一个出入口亦挤得水泄不通。[45][46]

游行途中,由艺人何韵诗、学者许宝强、立法会前议员吴霭仪何秀兰成立的“反送中受伤被捕者人道支援基金”设置街站筹款,向市民收集资金支援所有因参与反对修订逃犯条例示威而受伤及被捕的人士。同时,多个民主派政党及团体亦在游行队伍中设街站协助基金筹款。[47]天主教香港教区前主教陈日君在稍后时分前往位于修顿球场外的街站,向市民表达支持。

悼念死者

下午4时,首批游行人士抵达金钟添美道终点,同时宣布因人潮过多开放骆克道分流游行人士。[48][49]但民间人权阵线手持直幡的队头,则因中途插队的人潮过多而一直滞留于铜锣湾崇光百货外未能前进。该队头滞留近50分钟后终获开路,取道轩尼诗道东行线离开崇光百货继续前进,沿路获游行人士欢呼“加油”和拍掌支持。[50]至下午4时30分,位于港岛最外围的干道告士打道开放西行一条行车线分流示威者,谢斐道亦同时开放分流示威者。当时,因中途插队人潮,大批位于大后方的天后炮台山的游行人士仍未能起步,在英皇道路面等待加入游行队伍。[50]下午5时,骆克道所有行车线亦开放予游行人士,分流轩尼诗道的游行人潮。[51]

曾于6月12日示威活动中封闭的立法会示威区,在是次游行中开放予市民自由进出。示威区的停车闸没有关上,区内亦没有放置铁马让市民出入。数十名警员只是站在公众入口戒备,没有在示威区内巡逻。其后,随着市民陆续抵达终点,他们纷纷涌入立法会示威区及添马公园等地方,并向中信大厦方向扩散。大会因应人数众多,呼吁到达终点的人士往添华道方向集会。[52]

下午5时,民间人权阵线称市民毋须再叫“开路”,因港岛区所有可开放的道路皆已开放予游行人士使用,无法再加开道路。下午5时半,天乐里湾仔道庄士敦道亦开放予市民游行,告士打道加开西行一条行车线疏导人潮。[50][53]

Thumb
不少完成游行的示威者到添马公园参与反送中集会
Thumb
经骆克道及告士打道游行人士到达金钟夏悫道
Thumb
在晚上9时许于立法会示威区聚集的示威者

下午6时许,维多利亚公园内的市民已全数出发。警方因而将高士威道解封,在稍后时分前往维园加入游行的市民须前移至糖街加入队伍。[54]同时,由于游行人士众多,有市民开始在海富中心对开行出夏悫道继续游行,并有人越过分隔东西行线的石壆。大批市民因而跟随走出行车线,变相占领夏悫道所有行车线。多部巴士及车辆一度被人潮所困而无法前进,当巴士欲缓慢前进离开现场时,位于该处的人群即散开让出路面使车辆驶离。此举被称为香港版“摩西分红海”,被称赞为展现香港人的优秀游行秩序。[55][56]

入黑后,仍有大量市民加入游行,令游行队伍尚未出现实质队尾。[54]至晚上9时许,游行队伍的队尾才到达湾仔修顿球场附近。而警方则在龙尾殿后清场,呼吁队尾后的人士返回人行道继续游行。[57]晚上11时许,警方将龙尾推进至湾仔警察总部对出金钟道后停止前进。[50]负责解封轩尼诗道的警员在完成任务后,已向警察总部方向离去,轩尼诗道与金钟道交界只有数名警员驻守。[58]

金钟道于晚上11时许,仍有大批市民聚集。他们在太古广场外透过摆放鲜花及默哀,悼念前一日在该处堕楼身亡的示威者梁凌杰[58]另一主要干道夏悫道,连同附近的龙和道添华道添美道,于午夜过后仍有大批市民彻夜留守,如同占领该等道路。集会人士普遍不接受林郑月娥的书面致歉,并不时有市民高叫“林郑下台”、“撤回”以及批评无线电视[59]等口号,有市民沿着夏悫道一带打鼓游行,亦有人唱圣诗。金钟站连接政府总部的行人天桥挂起多幅写上“我们不是暴徒”、“撤回修例”、“反送中”等标语的横额和直幡。[60]当时,一批民主派立法会议员到达到市民留守的地方,他们提醒示威者要保持“不流血、不受伤、不被捕”。邝俊宇表示,不能再承受有示威者受伤,希望留守市民互相照顾。而胡志伟则表示,留守人士已成功占领金钟主要干道,足以向林郑月娥施压,并呼吁留守市民小心。[61]

游行人士让路景象
此举被称为香港版“摩西分红海”,被称赞为展现香港人的优秀游行秩序

6月17日及18日

凌晨2时许开始,大多数游行市民虽然已经离开,但在清晨6时许,示威者仍控制政府总部、夏悫道龙和道和立法会附近街道等,其中夏悫道则仍有近100人留守,而特首办内有多辆警车戒备。到早上7时,警察公共关系科高级警司(社区关系)余铠均呼吁留守在夏悫道和龙和道的示威者路回到人行道留守,强调并非清场。约150名警员和谈判专家沿路呼吁示威者离开,但最后谈判1小时后失败而回,警方于早上8时暂时撤离。[62]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示威者防守龙和道,警员移除示威者筑起的防线后便离去,道路在8时半重开。政府亦公布,政府总部继续关闭。[63]

到早上10时,原本坐在夏悫道马路及两旁路壆的示威者清理街上的垃圾后,分别往添马公园添美道的人行道和立法会外示威区留守,让夏悫道恢复通车。有参与商讨的示威者希望不再阻碍交通,能够得到市民认同,同时向政府释出善意。到场协调的立法会议员区诺轩称占领马路的行动会有反效果,建议示威者保留实力。到10时53分,夏悫道已恢复通车。[64]

当日下午,约400名民众聚集于立法会示威区留守。当时,集会人士曾讨论多个建议,包括有人提议游行到礼宾府、再为在太古广场堕楼的人举办追悼会等,但未有下一步行动的共识。下午4时,朱凯迪号召市民到行政长官办公室外集会,提出要求林郑月娥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及收回将6月12日冲突定性为暴动的决定。他认为应为林郑月娥的回复定下限期,不应无了期地等待。当时,示威者人数多达逾千人,不少人直接站在龙和道上,亦有人就在马路上放置雪糕筒阻止车辆行驶,令该道路受阻,变相占领龙和道。[65]晚上时分,特首办外依然有逾500人聚集,至6月18日凌晨时分余下百余人留守,但现场情况平静。当时,龙和道所有行车线仍然被示威者放置雪糕筒占领,警员自6月17日下午起没有阻止他们,道路因而未恢复通车。[66]

6月18日凌晨3时,因天雨关系,仍然留在现场的数十个示威者转移到立法会示威区留守,龙和道已没有任何示威者聚集。当日6时许,当警员清走位于该路的雪糕筒后,龙和道恢复行车。而特首办对出的添华道仍然封闭。现场有大量警员驻守,亦架设多重铁马。政府总部亦重开。[67]

参与人数

具体人数有争议。香港游行的主办方与警方公布人数惯来相差数倍,部分香港人早习惯取其平均[18];又或者直接忽视警方提供的数据,因为警方点算人数以“起步”及“高峰时”为准,不同于主办方或第三方统计以“总人数”为准。但因为这次海外传媒关注,人数统计得到前所未有的监督,统计的方法学及其政治化亦得到外媒深入报导。[8][20][21][22]是次主办方民阵公布游行人数“接近200万零1人”(该“1人”代表6月15日因反修例诉求而堕楼身亡的梁凌杰),打破1989年5月28日声援八九民运全球华人大游行之150万人纪录,成为香港历史上主办方公布人数最多的游行;而警方则公布高峰人数为33.8万[c],双方提供的数据差异之大,惹来外媒如路透社[8]BBC[20]天下杂志等广泛质疑[21][22]。由于游行仓促成行,不像6月9日与7月1日的游行般有充足时间准备人工智能协助客观统计,游行双方夸张的人数统计令到人工智能取代传统点算之议方兴未艾。[23][24]。众多第三方统计之中,路透社与一众日本传媒仅引用了在现场调试[23]人工智能系统的叶兆辉所提供的估算“50-80万人”[5][6][7]

其他未被外媒引用的第三方统计有:建筑测量师姚松炎博士没到场,凭人流量公式推算1,120,000至1,840,000人[9]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雷鼎鸣派员到场,以面积乘以人口密度推算有40万人[10],惟得州州立大学地理系副教授邹之乔于复检雷鼎鸣在6月9日得出的数据,指当时面积应为14.8万平方公里[68],该次游行更大但雷氏订正面积亦仅为10.5万平方公里[10];传媒人李鸿彦委托梁元邦的公司用大数据追踪关键字的Trending moving average,事前预测892,000(置信区间85%)至1,442,000(置信区间72%)人,事前警告舆情汹涌[11][69]

在9月13日民阵对9月15日集会和游行被警方发反对通知书而作出上诉中,代表警方的律政司政府律师陈嘉恒指若15日集会和游行再有200万人参加,警方未必有能力维持秩序为由反对上诉[70][71]

全球声援示威

6月16日游行举办后,世界各地继续有城市举办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的示威集会与游行。

回应

特区政府

政府发言人在6月16日晚上8时29分发表新闻稿,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就修例致歉,但没有回应游行主办方民阵的任何一项诉求。[72]

6月18日,林郑首次在616大游行后公开露面,亲自向市民致歉,但没有如外界所料般鞠躬道歉或正式撤回修例。

中央政府

2021年9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布《美国干预香港事务、支援反中乱港势力事实清单》,细数过去两年美国及西方国家针对香港事务发声及采取行动的事件。外交部批评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的言论,并反指当日大游行是“公然纵容和鼓励反中乱港分子采取违法暴力手段同中央和特区政府对抗”。[74]

法庭案件

一名26岁男销售员参与游行后,因被指在中环码头与一名63岁中年男子因插队问题口角并推跌他,最后该人在两日后不治,死因是颅骨骨折及脑部受损。而售货员其后被捕,被控告误杀罪。案件在高等法院进行审讯,销售员否认一项误杀罪。7人陪审团经5小时退庭商议,到2022年1月17日以6比1裁定被告无罪。[75]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