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一里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一里冢(いちりづか)是古代标示道路里程的土冢,相当于里程碑的作用。一里冢的设置起源于中国,每隔一里于道路左右各设置一冢,当时中国的一里相当于500米。一里冢上通常植有槐树,可为行旅乘凉休憩之用。日本江户时代在全国修建一里冢,但并非为了行旅休憩,而主要是为了人口迁移[1]。后因为道路拓宽逐渐消失,今日只残留很少的一里冢。

日本的一里冢
日本的一里冢历史约可追溯到平安时代末期,当时奥州藤原氏于白河关至陆奥湾的街道上所设的一里冢可能是日本最早的。室町时代的一休和尚有“門松は冥土の旅の一里塚、目出度くもあり目出度くもなし”的歌咏传世。
日本全国性布建一里冢的工程则始于江户时代。庆长九年二月四日(儒略历1604年3月4日),配合五街道的整建,幕府通令全国以江户的日本桥为基准点,每隔一里(约4公里)于街道两侧各建造一座一里冢。一里冢的规格为五间四方(约9平方米),高一丈(约3米),由幕臣大久保长安担任总指挥,费时10年完工。
和中国不同的是,这些一里冢上通常种植榎树(日本朴树),而非槐树。据天保年间的《宿村大概帐》,一里冢的植木以榎树最多,超过50%,其次是松树,约占25%,再来是杉树,约有10%,其余为栗树、樱树、桧树、㭴树等等。一里冢是当时较为重要的设施,出现在了菱川师宣所绘广为人知的《东海道地图》上(d. 1694).[2]一首传统的日本诗歌还曾用标记着到门松距离的一里冢类比称人生的旅途。[3]
随着明治时代日本现代化的进行,大部分一里冢因道路扩宽而消失。日本各地现今残留下来的一里冢,通常只剩下道路的单侧,并已标记为历史遗迹加以保护。
Remove ads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